EMP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

2018-12-07 01:48初从娟刘丽刘磊朱静波郭岚
理论观察 2018年9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

初从娟 刘丽 刘磊 朱静波 郭岚

摘 要:EMP意为“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即医学专业英语,是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一个分支。出于对医学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的需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齐齐哈尔医学院学生和相关任课教师对医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开展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开设过医学专业英语的2014级学生、即将开设医学专业英语的2015级学生和讲授过医学专业英语的部分教师,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基于问卷和访谈结果明晰医学院校学生对于医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与学习需求,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医学专业英语;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9 — 0173 — 04

一、引言

目前,许多医学类院校毕业生常面临这样一种窘境,他们中许多人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医护英语考试等,有些甚至成绩优异,但是不论在工作还是在进行深层次学习(读研、读博)过程中,他们仍像初学者一样,对医学类英文资料一筹莫展。在科研过程中,向外国刊物如Nature、The Lancet、JAMA等投稿需要找翻译帮忙译稿。这是因为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许多医学类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注重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教学,而不关注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或者更确切的说是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教学。

二、ESP及其发展

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EGP,ESP和EMP教学。学界一般将英语教学分为EGP教学和ESP教学,其中EGP指的是普通英语教学模式,即传统的仅注重基础知识型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而ESP指的是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①。而EMP指的是医学专业英语,被视为ESP的一个分支,且是学术性比较强的一个分支。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二战后才逐渐兴起的。二战后至今,世界各国家、地区间在经济、技术、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ESP的作用日趋重要。而对ESP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韩礼德在20世纪60年代对ESP所涵盖内容进行了定义,而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语言学教授斯特雷文斯進一步归结出了ESP的四大特征。

同期在国内,专门用途英语(ESP)最初被称为科技英语,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也不少,如方梦之、郭建中等等。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究竟该以EGP为主还是科技英语为主一直存在争议,直到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才对ESP的教学提出了要求,但是 由于《大纲》中规定“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外语系(部、教研室)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和协助”,ESP的实际教学情况不如人意,而在医学院校中,有的学校没有开设EMP,而开设该门课程的学校教学水平不一。基于此,借助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作者对齐齐哈尔医学院开设过医学英语课程的2014级学生和即将开设医学英语课程的2015级学生发放了问卷,对教授过医学英语的老师进行了访谈,并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对医学类院校EMP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尽微薄之力。

三、问卷、访谈设计与分析

3.1、问卷设计及结果分析

根据项目研究需要,作者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开设过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2014级的500名学生以及即将开设医学英语课程的2015级480名学生。

3.2、问卷设计

2014级的问卷共24个问题,涵盖五大方面内容,分别为:1)学生对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态度(Q1-Q4);2)公共英语课程与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安排(Q5-Q7);3)医学专业英语教材选用以及教学内容(Q8-Q13);4)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对教师的要求(Q14-Q19);5)课程评价模式(Q20-Q24)。问卷区分了学生的专业与性别。

2015级的问卷共设置20个问题,与2014级问卷一样,涵盖五大方面内容,分别为:1)学生对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态度(Q1-Q4);2)公共英语课程与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安排(Q5-Q7);3)医学专业英语教材选用以及教学内容(Q8-Q11);4)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对教师的要求(Q12-Q16);5)课程评价模式(Q17-Q20)。

现仅就两种问卷中的学生的学习目的、课程设置必要性、教材难度进行对比分析。

3.3、问卷分析

在2014级学生课程结束后,作者进行了问卷发放,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0份,有效问卷470份。问卷发放对象所学专业涵盖临床医学、临床药学、药学和护理学等,因此问卷结果具备普遍性。最后,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从学习目的上看,如表1所示,学习医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专业素质为将来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的占了60.6%,其次是“出于兴趣”,占17.9%,再次是“为了通过考试”,最后才是“为了以后好找工作。”由此可知,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功利心没有那么强,与过去相比,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学习医学英语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开始对医学英语学习产生了能动的内需,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因此,在对课程开设需求进行调查时,得出了如表2所示的结果。依据李克特的五分量表,有76.2%的同学赞成开设该门课程。反对开课的同学仅仅占了3.2%。

2014级学生的医学英语课程开设于第五、第六两个学期,为必修课,每学期42学时,共84学时。经问卷分析,如表3所示,对于课时总量这一问题,有63%的学生希望保持不变,23.8%的学生希望增加,有12.8%的学生希望减少。因此现有课时总量基本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受调查学生所使用教材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临床医学)》。全书共分14个单元,分临床基础和临床大科两大板块。前5单元为临床基础板块,偏重于临床基础知识的讲授,涉及诊断、治疗、中医、护理和肿瘤等。后9单元则以临床大科为依托,依据人体几大系统进行讲授,依次为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

但是,依据调查结果,由于涉及的医学词汇较多,以及学生的基础等原因的影响,如图1所示,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教材难度较大。因此,在教材选用方面,仍需仔细斟酌,挑选适合本校学生难度的教材。

针对2015级学生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76份,有效问卷463份。问卷发放对象所学专业涵盖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和护理学等,不论从问卷数量上,还是调查对象所学专业上,都能够保证所回收数据的有效性。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从学习动机上看,如表4所示,虽然2015级学生尚未开设该门课程,但是认为开设该门课程可以提高专业素质为将来学习打基础的同学占到了57.2%,对该课程有兴趣的达19%,出于职业考虑和为应付考试的分别占12.7%和11%。虽然仍有部分同学对该门课程持敷衍态度,但超过80%的学生们对于该门课程有一定期许,这证明医学英语的开设是必要的。

在是否期望开设该门课程上,如表5所示,虽然问卷发放时2015级学生还没有开设该门课程,但是与2014级同学一样,有76%的同学认为应该开设该门课程,仅有3.2%的同学对该门课程的开设持否定态度。

同时,与2014级学生相比,2015级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了更具体要求。如表6-表8所示,2015级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课程预期为掌握更多的医学词汇,提升对医学类文章、论文及书籍的翻译及阅读能力,并最终增强医学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即期望在未來能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打破既往学生们对英语类医学文献的畏难情绪,直接去阅读、翻译甚至是用英文去书写论文、投稿。这充分体现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四、结论

依据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教师的访谈,项目组得出如下结论:不论学生还是教师,对于医学英语课的开设都持肯定态度,认为该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至于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开课学时数,受访的教师和学生也均持满意态度,因此在学时上可以考虑不变或者略有增加,在教学模式上可以略有改变,使用多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尝试翻转课堂或者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比较吸引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教材选用方面,学生和教师的反应具备趋同性,不论学生和教师普遍觉得教材难度偏大,教材内容趣味性和多样性略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材的选用有待进一步论证:一方面,可以考虑选用难度系数稍低的教材;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在教学上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针对基础较好同学可以采用原有教材,而针对基础稍差同学采用自编或者难度系数较低的教材;最后,在课程开设时间上,也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在第一、二、三、四学期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开设任选课,在第五、六学期全面开设限选课或者必修课。这样既可以兼顾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兼顾学生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Hutchinson T and Water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79-83.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22-28.

〔4〕严明,冯莉.国外ESP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4):44-47

〔5〕石萌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ESP教学模式需求调查分析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02):55-60

〔6〕蔡基刚,陈宁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

〔7〕周红.EGP教师向ESP教师转型研究-以武汉东湖学院英语教师为基础的个案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