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硬笔书法通识课的问题与对策

2018-12-07 05:36霍倩倩
文教资料 2018年29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硬笔书法通识教育

霍倩倩

摘 要: 硬笔书法是高校一门重要的艺术类通识课,是提高大学生书写技能、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审美创新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硬笔书法通识课存在一些问题,如照搬专业课授课模式、大班教学难以开展教学互动、审美教育难以落实、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割裂、书法欣赏教学开展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硬笔书法课程教学应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为指导,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设计良性互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硬笔书法 通识教育 书法教学

硬笔书法是同汉字一起出现的最早的书体,早在殷商时期用刀笔刻写的甲骨文就已初具书法用笔和结体的要旨,1990年出土的数万卷“敦煌遗书”中包括一批竹木硬笔书写的硬笔书法写本[1],可见硬笔书法我国古已有之,并不是西方传入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西方硬笔的传入使国内的书写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其快捷、便利、实用的书写方式顺应了时代的需求,硬笔书法在实用的基础上借助传统软笔书法的艺术特征加以创新发展,随之作为书坛后起之秀一跃成为覆盖面最广、人人受益的大众艺术。20世纪末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的应用普及,键盘输入大量代替执笔书写,硬笔书法的发展遭受了冲击,国民的书写能力日益下降,大学生的书写能力受到了影响。随着近年来国内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书法教育逐渐引起高校的重视,为提高大学生的书写能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硬笔书法走进了大学课堂,成为高校一门重要的艺术类通识课。本文从高校开设硬笔书法通识课的意义、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高校硬笔书法教学改革对策,以期为硬笔书法教学提供借鉴。

一、高校开设硬笔书法通识课的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书写技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书写能力是一个人的门面,作为高知群体的大学生能否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集中反映了其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一项必备技能。然而有关调查研究却显示,多年来大学生的书写能力整体下降,书写现状令人担忧。在高校课堂,课堂笔记由拍照或拷贝代替,作业和论文可直接在电脑上完成,导致大学生提笔忘字、错字连篇、书写潦草、书写不规范、不美观等现象比比皆是,据段永成(2011)对大学生硬笔书法自评满意度调查统计,对自己的硬笔书法持满意态度的学生只占4000个调查样本的14.8%[2]。导致书写能力退化的原因既有信息化时代电脑普及和应用的冲击,又有应试阶段只重升学不重书写训练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为挽救大学生书写能力不断退化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的必备实用技能,开设硬笔书法课、加强高等教育阶段的硬笔书法教育势在必行。可喜的是,目前多数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书写技能方面的欠缺,对大学阶段的书法课程抱有极浓厚的兴趣。段永成统计“喜欢毛笔书法的在大学生中占52%,喜欢硬笔书法的占59.4%”,据上海大学硬笔书法开课情况统计,硬笔书法的热度甚至超越计算机、证券等课程,“一堂选修课,报名开始20分钟就有500人‘争抢,差点‘挤爆了学校的网上系统,上课时180人的教室里硬是挤进了200多个学生”[3]。硬笔书法在通识课中的热度高涨反映了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诉求,高校开设硬笔书法通识课势在必行。

(二)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硬笔书法作为现代书法的代表,与国内盛传千年的传统软笔书法一脉相承,它是以中国汉字文化为载体,独具中华传统审美、情感和境界的新型视觉艺术形式,其教育教学对大学生群体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央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2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高校作为国家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开设硬笔书法通识课正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政策的具体体现。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书法事业的发展事关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关系着传承中国文明、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历史重任。

(三)加強美育教育,陶冶情操,发展健全人格。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大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校园美育教育建设工作。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高校)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改进高校美育,需要进一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育理念,体现美育的民族性。”[4]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到的审美特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以硬笔书法作为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砥砺性格品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

从当今社会现实来看,浮躁的心态、功利的思想、世俗化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性情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硬笔书法是一项静态的汉字表现艺术,在练字时大学生需认真观察、仔细揣摩、谨慎下笔才能写出美观的汉字,长期练习硬笔书法可以使学生内心沉静平和,磨炼意志品质,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由此可见,硬笔书对大学生意志力、专注力、注意力的养成是十分有益的。

二、高校硬笔书法通识课教学现状和问题

(一)照搬专业课教学模式,对通识课教育理念认识不清。

长期以来,高校教育教学以高度划分的专业化教育为主导,教育注重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化教育教学带给教师很大的惯性思维,一些教师往往对通识课教学理念认知不清,造成通识课不通识的后果。高校硬笔书法通识课往往由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师主讲,将硬笔书法专业课教学稍加调整照搬到通识课上,教学目标只设定单一的硬笔书法知识和技能目标,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硬笔书法理论知识和书写技能训练,照搬专业课教学模式,把硬笔书法通识课简单等同于写字培训课,这不能不认为是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偏离。通识教育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其目的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5],硬笔书法作为一门通识课有入门性和普及性的特点,与专业课教学存在区别,如果教师对通识教育理念认知不清,就很难完成硬笔书法通识教育的任务。

(二)大班授课成为普遍的教学模式,教学互动难以开展。

高校的硬笔书法课程教学因受师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多采用大班授课模式,开课班级人数甚至可达到150人—200人。大班教学模式虽利于教师集中组织教学,但直接问题是不利于师生之间开展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纪律难以管理等,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很大影响。

(三)审美教育难以落实,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割裂。

艺术类通识课是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硬笔书法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作为一种表现汉字形体美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美学元素,能触发人们对美的联想和感受,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大学生学习硬笔书法可起到提高审美、培育品德、启迪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然而担任硬笔书法通识课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中灌注专业意识和思维,教学内容多局限于书法专业理论讲授和技能训练,很少触及硬笔书法背后蕴含的深厚的美学元素,在大学生的艺术欣赏与审美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难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此外,硬笔书法通识课的实践性不强,一般是教师解说,学生被动听讲,实践方面的内容少,课堂教学缺乏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样做的后果是一些学生难以消化课上所学的知识与技巧,从没有独立书写过一幅字,欣赏过一幅真实的书法作品,无法获得独立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只能流于空谈,美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四)弱化硬笔书法欣赏教学,教学内容不够全面。

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上看,欣赏教学是书法教学中与技法教学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教学关系着学生品评鉴赏书法作品方面能力的提升,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能丰富感官的艺术享受体验,还能为硬笔书法的学习者汲取营养,提供借鉴,提高书法创作水平。余立新等(2003)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书法欣赏教学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书法兴趣、书法联想和想象能力及书法技能,提高联想迁移能力和技能迁移能力,对学生的书法感知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6]。然而各阶段书法教学现状都暴露出重技法教学、轻欣赏教学的问题,影响大学生硬笔书法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解决高校硬笔书法通识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就其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種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汉和态度的教育”[7]。我们在设置硬笔书法教学目标时,必须贯穿通识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为核心,适当拓宽原有的教学目标,丰富硬笔书法教学的内涵。硬笔书法通识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是“一个重点,一条主线,一个导向”,即以硬笔书法基本理论和书写技能传授为重点,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书法创作和实践应用为导向,体现“知识—能力—技能—情感”四个层次。具体教学目标是:传授给大学生最基本的硬笔书法理论知识、书写技巧和经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书法理论水平;通过指导学生书法实践,使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符合硬笔书法笔法的要求,结构合理,型款整齐;通过指导学生开展作品欣赏教学,使学生具备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通过书法美学元素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精神和性情得到陶冶。

(二)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为指导,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硬笔书法通识课的教学内容应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养成和协调发展,更新教学理念,扩展教学内容,兼容多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围绕教学目标,高校硬笔书法通识课应在教学内容及教材取舍上确保知识结构系统全面,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完整性。具体说来,硬笔书法的课程内容应体现多元化,构建起一个兼顾书法理论学习、技巧训练、作品赏析和实践应用等多个层次的内容体系。

二是处理好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几对关系。首先,处理好硬笔书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书法实践不仅要体现在课内教学和课下作业中,更要贯穿于课外活动中,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教师可组织教学班中的学生参加校园书法作品展、书法比赛、书法创作表演等活动,往往一次比赛的作品学生会酝酿很许久,设计多遍,反复书写,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和一切积极因素,倾注全身心的能力和毅力投入创作[8],通过书法竞赛类实践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促进书写和创作能力的提高。其次,要处理好硬笔书法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硬笔书法通识课应以硬笔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为媒介,以审美素质的培养与内化为中心,在学生临摹字帖、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硬笔书法中的美学元素,以美的艺术、美的语言、美的境界、美的情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塑造。最后,要处理好硬笔书法技法教学和欣赏教学的关系。欣赏教学是书法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欣赏教学和技法教学予以同等的重视,选取一些优秀的硬笔书法作品供学生学习欣赏,细致剖析优秀作品的笔法、字体结构、章法、风格等各个方面,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从优秀作品中借鉴宝贵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三)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设计良性互动的教学方法。

通识教育课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突破专业教育的狭隘性,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然而高校硬笔书法通识课的教学却与开设初衷大相径庭,常见问题是学生在选课时最初抱有的期待往往在真正开课后很快不复存在,感到硬笔书法课比较单调枯燥,提不起兴趣,书法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根据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高校硬笔书法通识课教学应摆脱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首先,采用实物教学法,用真实的书法作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热情。大部分人形象思维占主导,对实际物象物品很感兴趣。教材、图片上的书法作品受印刷效果、呈现方式的制约,易使学生产生陌生和疏离感,教师与学生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真实可感、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全方位近距离观察,再加上作者和作品都是学生熟悉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模仿的热情。教师可在硬笔书法课程中使用一些真实的硬笔书法作品,除能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功能外,还能在讲解硬笔字点画结构和技巧规律时使用,课下可供学生传阅学习,变抽象空洞为直观真实,增强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性互动,改变以往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改变机械讲授的模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摸索汉字结构的规律性,这将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硬笔字点画、偏旁、结构书写规律的教学,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课堂上先让学生充分发言,再由教师点拨讲评。硬笔字的例字书写可先由教师示范,学生试写,再找学生代表到黑板上书写,最后由教师点评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做重点指导。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反馈增强硬笔字教学的针对性。

再次,加强硬笔书法的学法指导,课堂讲练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通识课的学分一般为1分—2分,意味着硬笔书法的学时数少,教师很难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所有知识点的教学,知识技巧的消化吸收必须放在课下完成,但独立习字的问题是难以获得教师指导的。因此,教师除教授知识以外,还应注意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完独立完成学习。临帖是书法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在教材之外帮助学生选择喜爱的、适合现阶段水平临摹的字帖或范本,每周规定一定数量的临帖作业,每节课前抽十几分钟讲评作业中的常见问题,督促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反复临摹,加强基本功训练。临帖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读帖”的操作方法。学生练字时常见的问题是对字帖研读不透、观察不到位就匆忙下笔,结果练了很多也不见成效。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读帖、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让学生多练“眼力”,在对汉字起落笔的位置、点画的组合搭配与舒展变化、字体结构的比例等种种细节“胸有成竹”后方可行笔,这样临帖才能使学生大大获益。

最后,渗透硬笔书法的美学思想,培养学生高雅的书法审美情趣。硬笔书法以毛笔书法为基础,重在线条造型的艺术表现,汉字赋予了这些简练的线条形态意蕴和精神气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林语堂曾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硬笔书法的点画、线条、结体、布局、节奏韵律、写意传神均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美学原理,欣赏一幅高品质的硬笔书法作品往往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使人精神为之愉悦,心灵为之净化,这就为美育创造了极佳的条件。教师可在传统教学手段之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优美的书法作品,使用美的语言,创设美的情境,启发美的情感,充分挖掘硬笔书法蕴含的美学元素,将美学思想灌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总之,高校硬笔书法课程应在通识教育的理念下,跳出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的窠臼,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高校硬笔书法通识课教学应针对教学现状,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书法理论,发展书法实践能力,强化审美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为弘扬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书法教育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廖国柱.高等师范书法教学浅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102-105.

[2]段永成,麻爱民.当代大学生书法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11,29(07):73-76.

[3]搜狐网[EB/OL].http://www.sohu.com/a/120261646_ 559901,2016.11.30.

[4]王登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7(07):4.

[5]黄明东,冯惠敏.通识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3(04):13-16.

[6]余立新,李斌,唐兵.書法欣赏教学对小学生书法能力提高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88-92.

[7]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8.

[8]纪敏.试论师范院校学生的硬笔书法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07):140-142.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硬笔书法通识教育
安秀扬硬笔书法
结缘硬笔书法 耕于方寸之间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练习硬笔书法可先从结构着手
硬笔书法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