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三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氯气与水反应”的复习教学为例

2018-12-07 05:50:40黄亚武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氯气高三解决问题

黄亚武

(漳州第一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一、研究的缘起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依据自身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知识的建构是基于问题解决”。[1]因此,要实现高效的复习教学,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互动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然而,现行的高三复习课中,多数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凭自己的经验和对知识的高阶把控,采取了几乎是“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知识建构效果自然不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不断被一线教师所吸纳采用,PBL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现就PBL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氯气与水反应”小专题复习中应用做一些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二、PBL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教学课例的选择

“氯气与水反应”是高中学习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高三复习所要做的是基于已有知识(经验),结合高考的相关要求,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围绕着元素观、微粒观、转化观和化学价值观来融合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2.教学模式的建构

PBL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问题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整合学习信息,而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2],彼此分享学习成果,进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高三复习的特点,笔者重新设计了PBL教学模式流程,见图1。

图1 PBL教学模式流程图

3.教学过程实施

(1)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学启于思,思起于疑”。实施PBL教学的前提,关键在于教师提出化学问题的质量高低。结合高三复习的要求,问题的设计可以综合考虑:①问题的导向要引领学生通过复习达到教学目标;②问题难度适当,但有利于引发认识冲突和探究动机;③问题要有层次性,激发学生步步为营,使思维能力递进式的上升;④问题要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串联、整合,实现有意义的建构;⑤问题能学以致用,反映化学知识的价值观。为此教学时先在屏幕上投影下列问题供学生思考:

1.实验室收集氯气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据此某学生认为氯气与水不发生反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如何证明。

2.通过一些事实来说明氯水中存在着哪些微粒?为什么?

3.分别向两份有相同漂白能力的氯水中加入少量的CaCO3和Na2SO3固体,结果发现前者的漂白性增强,而后者却减弱了,为什么?

4.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地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主要有:氯气、漂白粉、NH2Cl、Na2FeO4、ClO2等几种物质,试分析它们的消毒原理。

上述问题的设计是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和由单向训练到综合应用的转化,这种设计思路容易激发学生认识冲突和探究动机,进而引发从多向思维角度重新进行知识的建构,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

(2)分析、解决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过程是学生思维进阶、提升的过程,也是实施PBL教学的核心步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从自身的知识结构、经验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当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借助教师的引导或学生之间交流、讨论,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当然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不能只是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者教师再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深入掌握,不断完善知识的建构。如教学时有些学生提出问题:被SO2漂白过的品红溶液加热后颜色能复原,由于次氯酸不稳定,被氯水漂白过的紫色石蕊试液加热后颜色也能复原吗?学生们经积极讨论、交流,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紧接着笔者又追问:紫色石蕊试液遇到足量的热的浓硝酸会先变红后褪色(HNO3不稳定),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接触Na2O2固体先变蓝后褪色(H2O2不稳定),那么褪色后溶液加热时颜色恢复吗?学生们争论不休,为了究其结果,经引导后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来解决问题,最后学生们针对实验探究情况做了交流、分享,体验了合作学习的魅力。该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或教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深度,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效果。

(3)归纳、总结、评价

PBL教学中,学生解决了上述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后,进一步认识了氯气与水发生可逆反应(高中化学典型的盲点),也认识了氯水中含有多种微粒决定其具有多重性,同时还领悟了涉及氯水的问题要注意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最终还提炼出从微粒的电性角度认识物质与水的反应规律。但对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暴露的知识缺陷和方法的优劣判断上的认识,教师应及时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评价,帮助学生补缺补漏,督促学生审视自我学习的情况,矫正问题解决中一些认识的偏差,以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思维应用于同类问题的解决中,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4)巩固、提升

为了巩固复习效果,学生需要通过高阶问题的训练来进一步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继续设计一些探究性、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问题,让学生当场完成,自主检测学习情况,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提升思维能力。

1.从微粒的种类和性质分析对比氯气、氯水和液氯的区别。

2.试判断可能发生的变化:不断将氯气通入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已知:HClO:Ka=2.95×10-8;H2CO3:Ka1=4.3×10-7,Ka2=5.6×10-11)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系统整理知识,综合应用知识,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达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再提升。

3.PBL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生在PBL教学中对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笔者在实施PBL教学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回收的5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 PBL教学的班级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从问卷调查统计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适合于高三化学的复习,增加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学习中有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特别要注意的是,4%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没有表现出更有效。经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化学基础差,再加上长期化学成绩不理想,导致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由此可见,PBL教学模式更适合成绩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合在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中推广。

猜你喜欢
氯气高三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氯气的制备实验探究
高三·共鸣篇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我把高三写成诗
我把高三写成诗
低浓度氯气综合利用的探讨
中国氯碱(2014年11期)2014-02-28 0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