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且)、机(几)同源考
——基于《庄子》的考察

2018-12-07 09:40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义素名物砧板

黄 琼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

“《庄子》成书于战国时期,距今已经2000多年,[1]”是上古时期一部经典著作。去古未远,据王宁先生的汉语词汇发生与积累的三阶段的理论来看,这一时期“(周秦时代)是汉语词汇派生的高峰期,在纷繁的派生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同源词。[2]”

基于此,我们对《庄子》中名物词进行了探源分析与同源系联工作,在分析研究器物类名物词时,发现“俎”与“机(几)”语义与语音方面存在某种关联。

“俎”出自《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一句。

“机(几)”出处有三:

一为《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一句。(“卢文弨曰:‘案,今本作几。音纪,李本作几。[3]”“案,事观《徐无鬼》篇……‘机’作‘几’。[4]”)

一为《庄子·知北游》:“妸荷甘与神农学于老龙吉。神农隐几,阖户昼瞑。妸荷甘日中奓户而入,曰:‘老龙死矣!’神农隐几拥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曰:‘天知予僻陋谩诞,故弃予而死。已矣,夫子无所发予之狂言而死矣夫!’”

一为《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

关于两字的释义,先来看看各种注疏。

《庄子讲读》:“俎:盛肉器具。[5]”“机,通‘几’,几案。[6]”《庄子集注》中,“俎:肉器。[7]”“机,‘几’借字。[8]”

从上可以看出,各本中关于“俎”的释义基本一致,为“肉器”,认为“机”为“几”,(笔者按:《说文·木部》:“机,木也。从木,几声。”《宋本玉篇》:“机,木出蜀中。”可见,“机”本为“几”;而《说文·几部》:“几,踞几也,象形。”《宋本玉篇》:“几,案也。”可见“几”乃本字,后人多添加“木”等该物的制作材料做偏旁。借“机”为“几”。而且,注疏中均没进一步解释“几”为何物。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接下来,查看各大工具书中相关释义。

《辞源》:“㈠礼器,古祭祀燕享,用以陈列牺牲者,以木为架,漆饰。[9]”

《汉语大字典》:“①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放牲体的礼器,木制漆饰,有四足。[10]”

(注:该工具书中此条义项下正好举出《庄子·逍遥游》中该句为例,且后配以成玄英疏:“俎,肉器也。”)

《汉语大词典》:“①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它食物的礼器。[11]”

《古汉语大词典》:“①古代祭祀设宴时用以载牲的礼器。木制,漆饰。[12]”

综上观之,俎为礼器,用于古代祭祀或燕飨时,来陈列牺牲之类的器具。

《辞源》:“㈠案,古人设于座侧,倦则凭之。[13]”

《汉语大字典》:“①古人席地而坐时供倚靠的器具。[14]”

《汉语大词典》:“古人坐时凭依或搁置物件的小桌,后专指放置小件器物的家具。[15]”

《古汉语大词典》:“㈠矮或小的桌子,用以搁置物件。古人的几用以倚凭身体。[16]”

综上观之,几为古时放置于坐席前的器具,供倚靠之用。

至此,关于“俎”、“几”释义已有大致了解,但要想对其全面掌握,还得借助于文物。下面就配以实物图及相关文字知识介绍。

此为传世战国青铜“十字纹俎”,“出土于安徽寿县[17]”,“高一六·三厘米,长三二·六厘米,宽一六·三厘米。上面中部有四个十字形镂空孔,可漉去肉汁。四足。无花纹。[18]”从这件出土宝物看,为了便于切割食物,俎的表面略凹,为了方便漉肉汁,其俎面还有镂空纹孔。

图5.1[19]

据出土的实物及当时的画像砖可以清楚地了解,“‘几’是古时放置在坐席之前的器具,大抵几面呈窄长形状,下由支足,供跪坐者双手前拢后两前臂凭靠其上;鉴于古人之坐姿乃是跪坐,故而身体前倾时,双手与前臂依靠着几,有支撑重心、舒缓紧张的作用。[20]”

图5.2[21]

基于对两物图片资料(如前)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俎”与“几”形制极其相似,两物均具有有足作为支撑,而且上有一呈窄长形状的面等特点。

接下来,我们准备对“俎”与“几”分别展开探源工作。

《说文·且部》:“俎,礼俎也,从半肉在且上。”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以为甲骨文“象置肉于且上之形。”

《说文·且部》:“且,所以薦也。从几,足有二横。一,其下地也。”

段注:“所以二字今补,薦当作荐。今不改者,存其旧以示人推究也。薦训兽所食艹,荐训薦席。薦席谓艹席也,艹席可为藉谓之荐,故凡言藉当曰荐。而经传薦荐不分,凡藉义皆多用薦。实非许意。且,古音俎。所以承藉进物者,引申之,凡有藉之词皆曰且……,古文以为且,又以为几字。上以为二字,衍文也。古文且字无二横者,郑注《明堂位》曰:有虞氏以杬断木为四足而已。夏后氏始中足为横距是也。又以为几字者古文假借之法。几亦箸于地,故几且同字。古文字少,此字大徐本挩去,从小徐本补入。[22]”

《说文通训定声》:“俎……按:且亦声。实即且之后制字。《方言·五》:俎,几也。《仪礼·士昏礼》:七俎从设。注:所以载也。《汉书·项籍传》:乃为高俎。注:所以薦肉。[24]”

王筠《说文释例》:“且,盖古俎字。借为语词既久,始从半肉定之。经典分用。[25]”且,实为俎之初文。

《说文·几部》“:几,踞几也。象形。周礼五几:玉几、雕几、彤几、几、素几。”

王筠《句读》:“踞几,似是汉语,以今名说古名也。[26]”

由上观之,俎从且,俎是且的后制字,且又从几。俎、几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文献中常以“几”训“俎”。

《方言·卷五》:“俎,几也。”《史记·项羽本纪》:“为高俎,置太公其上。”《索隐》曰:“俎,亦机之类,故夏侯湛《新论》为‘机’,机犹俎也……”[27]

《资治通鉴·汉成帝绥和元年》:“为其俎豆。”胡三省注:“俎,祭器,如几,盛牲体者也。”[28]

因为两者词义如此密切,导致有些书中将两者释义混为一谈,虽然,一方面可以从反面证明两者关系十分紧密,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错误。如:

《汉语大字典》中将“俎”列出了一个义项“③几案”,其中所引书证仅为:《方言卷五》:“俎,几也。西南蜀汉之郊曰杫,榻前几。”

笔者按:该处所列出的义项不当。

本证:《方言·卷五》该处全段为:“俎,几也,西南蜀汉之郊曰杫。榻前几,江沔之间曰桯,赵魏之间谓之椸。几,其高者谓之虡。”

笺疏中云:“《广雅·释器》:‘杫,几也。’《后汉书·钟离意传》:‘药崧者’,‘家贫为郎,常独直台上,无被,枕杫。’李贤注云:‘杫,谓几俎也。’《玉篇》:‘杫,思渍切,肉几也……’[29]”而后又有:“‘榻前几’以下,旧本提行别为一条,今从卢校本并。[30]”

不难看出,《汉语大字典》将此处断句断错,引用不当,从而理解错误。而“俎”、“杫”为“肉几”,与后所提之‘榻前几’、‘桯’、‘椸’等物稍有区别。

旁证:《一切经音义》引《字林》云:“俎,肉几也。”

此外,别的大型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词典》等等均无该义项。

综上来看,用“几”训“俎”源于两物形似,均为几形之具。“俎”与“几”形制大体上没有差别,释义关系密切,仅两者作用略微有别:一是为了盛肉之用,一是为了置于榻前供凭依之用。

众所周知,器物(具)除了有易于感知的状态特征引起人类的注意,它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它为人类生活提供某些便利。它的出现、推广、应用取决于它的功用,以致于后世命名器物时常根据其功能而定,如“椅”即得名于“倚”,供倚靠之用。

因此,我们观察以上图像,针对这一形制特征,辅助以“俎”、“几”释义,可分析出如下潜在的两个功用方面的义素。

①陈置由足上的呈窄长形状的面赋予,以致于“俎”在后世还可以指称砧板(注:砧板,即无足,仅有面的器具)。

②倚靠由足以及足上之面赋予,其中足供之以高度,面供之以接触点。这从具有该形制的桌等器具之功用上均可看出。

名物 义素陈置 倚靠俎 A“俎”的本义 ● ○B切肉之几,即砧板 ● ○几 A“几”的本义 ○ ●B搁置物件的小桌子 ● ○

其中,●代表所涉及的义素在相对应的名物功能中占主导地位,○代表所涉及的义素在相对应的名物功能中占非主导地位,处于弱势地位。

于是,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出“俎”、“几”在意义上的联系。

既然语义方面基本上梳理清楚,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俎”、“几”的语音情况。如下表:

注:且,还有一种读音,反切为千也切,因为这种读音涉及的“且”与我们本文研究的名物没有多大关联,所以在表格中没有被标注出来。

综上,“俎”、“且”上古为庄母鱼韵字,“几”上古为见母脂韵字,从声母来看,一为正齿音,一为牙音,两者为齿牙同直行,据“齿、牙有通转关系,如剑、检都从佥得声,[31]”故见母与庄母字通;另外,从韵部来看,似乎一为鱼韵,一为脂韵,两韵相隔较远,但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中曾指出:“通转也有比较常见的,例如鱼铎阳和歌月元的通转。[32]”书中就举了“何”、“胡”为歌鱼通转等例,而歌韵与脂韵为同类同横行,两韵旁转十分常见,如书中则举了“谐”、“和”脂歌旁转,“胝”、“腄”脂歌旁转等例,[33]鱼、脂两韵辗转可通。

一言以蔽之,“俎”、“且”、“几”三字音近。

由此,“俎”、“且”、“几”在语音上相同或相近,在语义上联系紧密,意义相近或相通,为一组同源词。

最后,画出谱系树图如下,再予以文字说明。

结合上面的功用方面义素标识图,可以看出,“几”,在后世,由最初供倚靠之功用,又多增加了“陈置”物件的用途,而“俎”却没有发展出供“倚靠”之功用。

考察分析前面所有论叙,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俎”所盛之物相关,也就是说,与“俎”所被使用的特定环境或范围有关。《左传·隐公五年》中有记载:“鸟兽之肉,不登于俎。”“俎”是用以盛牲肉的,基于这一特点,其与祭祀关系尤为密切,故不会有谁“隐俎而卧”。

而“几”则不同,“几”上所承载之物不受限制,可以是小物件,如后世所置的文具之类,也可以是“肉”,如《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月犯心中央大星……”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此几上肉耳![34]”

另外,“俎”、“几”还可以连用成词,而且“俎几”的释义随功用义素仅为“陈置”的“俎”而定,详见《汉语大词典》。也就是说,当“俎”、“几”两者组成语词连用时,它的释义不是受具有两项功用义素的“几”影响而扩大,而是受仅有一项功用义素的“俎”影响而缩小。

同时我们再一次指出,命名之初,“形”因素很重要,而后世却更注重功用。从“俎”中来看,一直以来它的功用义素仅为“陈置”,当其可以开始指称新的名物“砧板”后,它的形制是否沿用以前的“形”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如《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中所记,刚开始时,以“俎”命名“砧板”,“砧板”最初“其形如几,据文献载,俎有足,当为木制。[35]”但后世的砧板发生了很大改变,仅存原来形制之“面”,而无其“足”了。

猜你喜欢
义素名物砧板
保养砧板有办法
砧板这样用才安全
从义素对比分析看“士”的对译词选择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诗经·国风>风物考》
TOP7注意:你家得有两个砧板
义素分析法
浅析词义虚化与义素变化的关系
神奇的砧板
马王堆汉墓遣策名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