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推进保定市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

2018-12-07 14:12陈玥晴
时代经贸 2018年34期
关键词:保定市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刘 琳 陈玥晴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做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并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供给侧改革是关于经济改革的方面的变革,由把以前的消费拉动、投资拉动、出口拉动为主的粗放形经济模式,转变为以合理供给为主,精准释放产能,升级产业标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差异化需求,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调整。而贫困人口的必须减少,是促进消费升级,释放改革红利的必然选择,两者之间无论在理论基础、实践作为上,还是在战略目标上都存在良性互动,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结合保定市当地的扶贫状况,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

一、保定市贫困现状概述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有“京畿之门”之称,现辖5区4市15县,人口总计1077万。虽然保定市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地域范围广、自然条件差异大,尤其是太行山区交通条件、经济基础落后等因素,造成县与县之间贫富差距明显。在全市24个县市区中有9个贫困县,贫困县占比接近40%,其中阜平县、涞水县、涞源县、易县、曲阳县、唐县、顺平县、望都县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博野县为省级扶贫开发区。区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59.3%。按照国家2300元的扶贫标准,120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1%,大面积贫困地区和众多的贫困人口已成为制约全市发展的明显短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从贫困地区的收入状况看,保定市贫困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保定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787.57元,但是九个贫困县中只有来源县为26045.70元,接近保定市的平均水平,其他贫困县都非常低,曲阳县人均生产总值只有11225.79元,不到保定市的一半,从人均财政收入看,只有涞源县人均财政收入3697.63元,比保定市人均财政收入3167.69元略高,最低的唐县只有781.4元,不到保定市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而且除了涞源县以外,其他8个县普遍都在保定市人均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下。

二、供给侧改革下的扶贫对策和思路

第一,用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指导扶贫的精准进行。习总书记要求这次扶贫脱贫,要实现精准,是进行脱贫攻坚的总思路。之所以要求精准扶贫,就是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和教训,杜绝大水漫灌,搞平均主义。要求把脱贫工作做细,工作做细包括贫困户的底子要清、原因要准、措施要得力,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动态跟踪,要治穷表还要拔穷根。因此必须借助于现在的网络动态跟踪贫困户状况,要研判贫困户的脱贫过程,要稳定脱贫户的脱贫成果或者实现差异化供给。保定市应该探索建立全域贫困户的监测数据库,对于扶贫工作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树立考核目标,按照预定进度推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的依据应该基于动态监护,认真监控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变化,避免出现出现叠加和重复。

第二,利用供给侧的的模式来推动脱贫工作目标的实现。贫困户作为经济个体,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分子,如何围绕贫困户开展经济活动,尤其在改革深入发展、供给侧改革深入进行之时,更需要重点思考。贫困户之所以贫困,首先体现的是收入的减少甚至入不敷出,扶贫的目的是彻底脱贫,是强化贫困户的经济能力,是让贫困户获得市场经济活动的竞争力。保定市应该在坚持发展以上产业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体育产业、休闲产业、乡村旅游来推动扶贫工作的全面展开。保定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只有100公里到150公里,正好处于京津的产业辐射带上,保定应该充分利用该优势,接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推动本市脱贫工作的推进。

第三,利用供给侧思路来优化资源配给融合。保定市贫困地区和相对富裕地区相比占有了其中50%的区域面积,掌握着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动植物资源,现在市场经济相对公平,一个区域内还存在大量的贫困群众,大多是因为资源配置出了问题。在农村,贫困会加剧对土地和周边资源的依赖,贫困人员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致富思路少,缺乏对灾害的防范意识,从而导致种植效益地下,收入微薄。要提升贫困户的观念,打必须开贫困户的思路,推动土地的流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把自己掌握的资源进行置换,优化资源配置。国家现阶段已经取消了粮食保护价,甚至明确在燕山--太行山“镰刀弯地区”不鼓励进行玉米等粮食生产。因此要深刻认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决心和意义,顺应国家政策,即实现真正脱贫,更能为经济提质提量奠定基础。

第四,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保留兜底脱贫措施。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对产业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贫困人口,都面临素质较低、资源较少、能力不够的困境。但这次扶贫的目标是全部脱贫,是让所有的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红利,是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的战略决策,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如果片面追求全部脱贫,可能导致效率低下,拖曳整个经济的增长。保定市贫困县域中的贫困群众中,尤其一些能力低下,甚至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也没有任何资源的群众,就要让他直接享受改革红利,让他直接脱贫,而且要维持他正常的生活水准。只有这些兜底措施的存在,才会即实现全部脱贫的国家战略目标,又能保持国家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在国家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反过来反哺低收入人群,实现共赢。

第五,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融入城乡一体化。建国以来,新中国由于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造成了城乡二元化结构,很长一段时期导致城乡发展极不均衡,也造成了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保定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此外,保定市作为河北的重要地区,由于靠近京津,拱卫京津,一直为京津发展服务。由于京津的强大的虹吸效应,导致保定的整体经济一直发展较慢,再加上丧失省会地位后,政策优势又被石家庄市占据,总体来看经济各项指标只处于全省中游地位。整体经济总量和质量的相对靠后,导致保定市对全市范围内扶贫脱贫的扶植引领力度不够,因此作为相对贫困地区,应该自我革命,积极倡导贫困地区融入城乡一体化建设。利用距离京、津较近的地地理优势,尤其是雄安新区的建设的政策优势,到附近城市务工和落户,从事相对技术性要求较低的工作,即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要知道城市的效率和经济收入是乡村的数倍,一人进城务工,全家脱贫,一家进城,带动周边。城乡一体化是必然方向,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主要人口生活于城市,农村人口的占比将降到20%以下。同时进城落户,又能促进包括住房在内的工业品的消费升级,和供给侧改革产生良性互动。

三、结束语

精准扶贫从本质上来看,是经济问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精准扶贫问题也是供与需的问题。面对新的宏观经济环境,精准扶贫模式的构建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如何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借势推进,成为精准扶贫不断完善的新思路。实施供给侧改革,挖掘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创造有效供给,对于落实精准扶贫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保定市为解决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应该高度重视利用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充分结合当前的脱贫工作,真正实现保定全域范围内的全面、真正、持久脱贫,顺利完成国家2020年的脱贫攻坚任务。

猜你喜欢
保定市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游圆明园有感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隐形贫困人口
If I were a mayor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