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8-12-07 05:23:54段龙石利云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建筑

段龙 石利云

河南英华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0

1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首先兴起于西方国家,因其建筑技术相对成熟,施工管理水平达标,建筑施工理念先进,装配式建筑已经相对普遍,在整体建筑当中的占比较高。

我国当前的占比则相对较低,尚在10%以内。建国初期于苏联引进工业化的建筑施工模式,部分地区试建了一批装配式建筑,以北京民族饭店最为典型,预制装配框架加剪力墙结构在当时属于前列技术。但其形式仍然单一,实际标准较目前有不小差距。此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未有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基本停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建筑节能环保性能,提高建造水平,从2008年至今相应的技术已经得到很大发展,技术标准也逐渐推广开来。2017年国家大力推广该建筑模式,旨在提高其在新建建筑当中的比例,自此我国一线城市的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大发展。但当前装配仍停留在局部装配,未能实现房屋整体装配,距真正的装配式建筑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2 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2.1 市场环境因素

装配式建筑虽然受政府的政策推动,但其整体产业尚未发展成熟,涉及开发、设计、材料生产运输和施工等诸多方面的企业,各方之间尚没有形成具有整体性的资源共享平台,各方不能有效配合,协同操作程度不高[1]。同时,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更多落在建造前期,相对于传统式建筑,更大程度颠覆了现有的市场操作模式,生产企业在前期投入的研发资金和流水线作业成本更高,对于企业的资金链要求较高。此外,建筑工业化产品当前的征税仍较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不高。

2.2 政策法规因素

政府虽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用于支持和鼓励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但由于没有制定相对细化的实施规则,地方政府也未能有效落实相应政策,当前建筑行业内的组织发展没有统筹,传统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缺乏动力[2]。同时,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且标准的设计、生产和施工、验收体系,省份和地区间的规范标准不一,建筑构件标准化不足,实际生产施工也面临着很大困难。标准编制需要相应时间实现,而工程技术发展相应前置,两者不统一的问题造成该建筑模式发展缓慢。

2.3 技术体系不成熟

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在技术要求上更高,无论是构件节点的连接还是组装,或是成品养护抗震维护,相应技术研究还有待落实,部分未能紧跟行业发展方向的人对于装配式建筑尚有成见。同时,装配式建筑所需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使用的配套生产工具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相应的机械设备不足以满足行业内的操作需求。此外,工程技术人员多掌握传统施工技术,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模式认识不深,现有施工队伍缺乏技术保障,较大的流动性导致企业很难落实项目建设[3]。复合型人才稀缺,企业的施工管理还有待创新升级,施工单位和其他单位间的配合默契仍待培养。

2.4 产业链不完善

装配式建筑模式的推广离不开完善产业链的有效支持。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模式尚不够成熟,涉及的具体施工部件和操作设备、管理维护等产业模块还没有形成完整链条。尤其在构件运输组装以及建筑后期维护等方面仍以传统模式为主,不能从装配式建筑的特性和需求出发,设计、生产和施工单位之间没有有机协调,构件生产效率较低、质量不达标,施工管理难度较大,建筑工程费用缺乏调控,装配式建筑在没有完整产业链保障的情况下很难获得快速发展。

3 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研究

3.1 政策经济激励

在现有的政策鼓励之下,政府还应当加大推动力度,从国家到地方层层落实,方针政策和经济促进细则均应切实到位,确保地方建筑行业拥有实在的政策依据和具体的方针支持。同时,国家应当出台并完善建筑行业的发展规范,制定完善的法律依据。地方政府则应切实做好规划,依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控,在经济扶持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构配件生产企业提供相应优惠,包括建筑用地和工人培训补贴,在科研技术方面取得成就给予相应优惠政策,落实政策扶持和行业监督,充分发挥政策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当中的作用。

3.2 加强产业管理

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当基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当中存在的产业问题进行针对强化。装配式建筑发展涉及设计、开发、生产和运输、施工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需要协调配合,构件设计以及施工装配尤其要有效契合,其他环节之间也应强化协作,使得装配式建筑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均拥有匹配的执行机制。如在设计阶段,应当明确预制率并进行信息共享,让构件生产拥有准确依据。在构件运输层面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确保建筑安装的路径程序科学合理,实际施工拥有可靠的质量把控。

3.3 技术推进

技术推进首先应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确保适用、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发装配式构件连接节点的防裂、防渗技术,研究预制外墙、保温、外饰面砖一体化预制技术,推广适合预制装配的新能源技术,生态环境保障技术,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技术等。针对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不够的缺点,要加强各类型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节点以及整体抗震性能的研究,及时依据最新且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对现有结构体系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条文进行修订和更新。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完善部品部件的设计、生产和施工工艺标准,编制通用技术指南和标准图集,促进预制部品部件的模数协调和集成。

3.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仅仅依靠政策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实现企业联盟,打造更加紧密的产业发展链条。建筑行业协会应当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潜力,主动担当推广责任,在促进企业实现联盟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培育规模化联盟,使得企业之间能够有机协作,打造完善的建筑产业链。

4 结语

综上,装配式建筑具有缩短工期、减少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等优点,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依据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并给出了政策经济激励、加强产业管理和技术推进三方面的解决对策,从而加快建筑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建筑产业的最终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建筑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00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8期)2017-01-15 13:55:22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12期)2016-12-21 03:13:28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3期)2016-12-01 05:04:52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1期)2016-12-01 0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