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费瑞波
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地方应用型院校是我国推行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发展、走向行业实践的重要改革产物,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破局、实施创新战略的需要,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人才战略、的需要。蚌埠学院将“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作为办学定位,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就成为蚌埠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必由之路。交通运输专业是蚌埠学院综合改革的试点专业,如何推进专业工程化改革、培养应用型交通运输产业人才是交通运输专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本文试图从校企协作教育的角度进一步探索蚌埠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探讨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具有应用实践能力人才的模式以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相应对策,从而构建蚌埠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校企协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关于校企协作教育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多。曲丽等提出要把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开发专业课程体系[1]。李佳洋等提出要建立新型校企协作教育模式,将工厂引入到高校,通过企业冠名班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2]。周文辉则指出现今校企协作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促进校企协作深度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让企业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拓宽校企协作教育的渠道[3]。陈恒等却从国内外两方面比较分析了校企协作教育的模式,着重提出借鉴国外企业协作教育的经验促进我国校企协作,从而加强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4]。又有学者叶玉玲从交通运输专业的角度指出通过校企协作教育加强专业实践环节培养,从而提高专业应用实践能力[5]。张鹤则指出应该通过校企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校企协作教育,从而改革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6]。
在交通运输专业校企协作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是协作教育的主动方,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是协作教育的被动方。学校积极主动联系企业,期望通过校企协作教育能够加强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学有所成,毕业后能够凭借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找到合适的企业就业;而企业是学校找来的,合作开始并没有较强的合作需求,合作以后,企业期望通过校企协作教育,一方面,能够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企业期望能够获利,或者能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者能够完成新项目和新任务[6]。然而在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目标没有充分达成,学生还没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很多技术、项目不能通过校企协作完成,于是,企业协作教育的动力就不断下降,造成校企协作教育难以深度开展。
在现今交通运输专业校企协作教育的过程中,企业没有明显的利益诉求,即使有,企业的期望目标也难以达成。而且,企业与蚌埠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合作,往往难以达成一致的合作意见。对于企业来说,希望能够通过企业生产中实质性的要求来培养学生、锻炼学生,让学生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而对于学校来说,希望能够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这就形成了校企协作双方有不一致的意见。
校企合作的目标应该是共同培养实际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人才,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又能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双方合作教育成为一条“通路”。然而,通过交通运输专业校企合作来看,由于在教学上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而高校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也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具有企业生产实践经验的专家,因此,这就造成虽然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仅仅是学校单方面负责培养学生,人才培养路径是一条“断头路”。
针对上述交通运输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的困境,地方应用型高校要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应用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促进校企协作教育,必须实施校企深度协作教育的策略。
当前蚌埠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的校企协作教育的困境反映了校企双方缺乏沟通协调,仅仅依靠政府或者高校单方面的积极性不能促进校企协作教育,也就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应用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无论是“冠名班”“订单式”培养,还是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都不能实现校企双方的目标。这些校企协作教育模式只是应用型高校的“一厢情愿”,行业以及企业没有表达其合作教育的目标。因此,校企双方要加强沟通协调,双方都要把各自的目标和需求通过互动交流表达出来,通过沟通协调不断调整彼此的目标,最终形成校企协作教育的共同目标。这一共同目标既反映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反映了企业参与高校教育的实际需求。有了共同目标,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会积极参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深化彼此的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应用实践能力的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校企协作教育的困境还反映了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企业是被动的、无所谓的与高校合作。究其原因,是因为现今的校企协作教育没有体现企业的利益诉求。企业是盈利性组织,没有利益可得,企业是不会落实校企协作教育的实际活动,也没有积极性主动参与校企协作教育。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该与企业一起设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环节设计都要能够让企业的利益融合其中,使得企业的人才需求得以满足。校企双方都是协作教育的主体,这种双主体的树立能够发挥企业在校企协作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和师资力量培训,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能够真正落实。
交通运输专业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就要通过校企协作教育,探索多种路径,打通校企协作教育的“断头路”,建立校企协作教育共同体。首先,交通运输专业可以充分调研地方社会的交通工程项目,主动与企业接洽,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交通项目的建设工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也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工程项目;其次,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主动联系企业,与企业共同建立师资培养计划,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锻炼;再次,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横向科研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的横向项目分解,让学生参与其中,另外,可以通过项目的研究,帮助企业开发相应的生产技术,达成“共赢”;最后,通过校企协作,双方可以开展互动教学,共同开发课程和相应教材,高校一方的教师可以到企业中给生产经营人员进行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引入到高校中来,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素养,也能促进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