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说,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根据“文教相融”“课程统整”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共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融合创建工程”,旨在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加快推动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活态”,因此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聚焦那些非遗传承人,不但要将他们所传承的非遗技艺发扬光大,更要弘扬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以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为更好地促进民族非遗进校园,让更多的师生了解非遗项目,也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刊将陆续推出对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的介绍,敬请关注。
高佃亮
蔚县剪纸
高佃亮,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首届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是河北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突出贡献技师、燕赵文化英才,也是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多年来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戏曲、民间年画、皮影、木雕、泥塑、民族服饰、传统饰品、宗教艺术等,从中汲取精华,融入剪纸艺术之中。现为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家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蔚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蔚县名家剪纸艺术品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兴时
济南皮影戏
李兴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是济南皮影戏创始人李克鳌长孙、第二代传承人李福增长子。1982年6月在山东电视台录制表演皮影西游记连续剧《火云洞》等十回,并被中央电视台转播,在东南亚传播,后被中央电视台永久封存。曾为《小小飞虎队》《吴训》《闯关东》等电视连续剧录制皮影片段和说唱皮影调。2003年,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对李兴时山东说唱进行专访。2006年全国曲艺精品展演期间,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李兴时与济南曲艺团在北京演出。2010年参加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电视台文艺会演,荣获山东说唱最佳原创奖。
邰立平
凤翔年画
邰立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共同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创作研究员,中国传统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1952年11月出生于陕西省凤翔县,六岁随祖父邰世勤、九岁随父亲邰怡(陕西省民间美术大师)学习家传500多年的凤翔木版年画技艺。1958年至1978年的二十年间,他和父亲共同创作新画60多种,挖掘、整理、研究、复刻凤翔年画版400余种(套),使凤翔年画恢复到历史的较高水平。从艺五十余年,作品应邀展出于全国多所大专院校及博物馆、美术馆,获得诸多奖项和荣誉。
王习三
衡水内画
王习三,衡水内画艺术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曾拜著名内画艺人叶菶祺和叶晓峰为师,是祖传五代的“叶派”艺术的第一位外姓传人。1979年被轻工部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首创“金属杆勾毛笔”,并开创“油彩内画技法”先河。他1985年完成的《美国历届总统像》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中的“金杯珍品奖”,1986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发起并成立中国鼻烟壶研究会,担任一至四届主席,是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第一位亚洲籍荣誉会员。肖像作品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杨丙军
雄安芦苇画
杨丙军,芦苇画艺术家,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芦苇画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人大代表。出身书香门第,擅长西洋画、中国画、芦苇画等多种门类。尤其对中国清初“四大画僧”“八大山人”水墨画和“金农”书法等颇有研究。在中央电视台2017年元旦晚会特别节目上,现场制作巨幅芦苇画“中国龙”大获成功,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本人及作品于1998年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2014年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多次代表河北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地区,多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及各国政要、商业巨子永久收藏。
胡鹏飞
彩绘泥塑
胡鹏飞,北京工美行业协会理事,山东省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出身于彩绘泥塑世家。他的创作理念是“民间美术必须创新,不创新就没有出路”,这种大胆的精神代表着当今年轻一代民间艺人的创作观念。其作品风格豪放,工艺精湛。他在创作中不断创新,在保留传统泥塑风格神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和材料的使用,极大丰富了传统泥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彩塑的艺术感染力及装饰效果,对古老的彩塑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2003年建立工作室,注册“吉兔坊”商标,专门用于“兔儿爷”系列产品。《北京日报》副刊曾以《让兔儿爷在北京火起来》为题对其事迹进行报道。
陈来华
野王纻器
陈来华,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野王纻器制作技艺”传承人,现为河南省沁阳市檀溪堂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总径理。近二十年来,研究开发野王纻器系列产品八大系列近460个品种,荣获国家金、银、铜奖23项,获得5项外观设计专利,“野王纻器脱膜工艺”技术获国家“发明创造”专利。设计制作的“檀溪堂”大漆匾牌被认定为“世界第一大匾”而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设计制作的“始元”纻器大鼓堪称“中国第一夹苎胎大鼓”。野王纻器艺术精品代表作彩绘“六子奁盒”和“剔犀花觚”于2017年8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并于党的十九大期间在“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展区”展出。
李江民
雕版印刷
李江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师从雕版印刷大师周润芝先生。2014年创办扬州运河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保护中心,同年与北京市海淀学区建立了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以非遗进校园、课后一小时等形式传承该项技艺,次年无偿为扬州特校孩子们提供设施及授课。2016年6月在北京市海淀学区教辅中心举办的“以德育人、技艺传承”为主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现场向师生和领导传授雕版印刷技艺。2017年5月在北京市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非遗成果展活动中,在北京一零一中学进行非遗文化交流以及“雕版印刷技艺”展演。
杨佳年
杨氏彩塑
杨佳年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杨氏彩塑”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夏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固原市民协副主席。曾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优秀民间艺人、固原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0年至今,先后在多地修复和复仿国家级彩塑文物达300多件(套)。2008年组织成立宁夏隆德杨氏彩塑文物艺术有限公司,2009~2012年带领杨氏彩塑全体成员历时3年完成崆峒山混元阁内大型道教文化雕塑、彩画工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收藏并整理了大量的家传珍贵资料,2013年组织拍摄电视纪录片《泥情——杨氏彩塑》(上下集)。
洪建华
徽州竹雕
洪建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竹雕”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黄山市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竹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亚太地区竹工艺名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首届木雕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文艺类)拔尖人才,中国首届“竹天下”竹工艺品雕刻技艺大赛评委,被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特聘为“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带头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徽州竹木雕课程指导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黄山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