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银
摘 要:本文论述了当代中学生存在的几种心理障碍,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自我完善;意志品质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发展,思维方式趋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或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等,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发生中学生由于焦虑、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而出走、自杀等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1浅析当代中学生几种不健康心态
1.1对新的学习方法无所适从
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有别于小学阶段,在此阶段,适应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反,一些适应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就会产生浮躁心理,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目标,课堂上听不进去,课后也不愿去学习,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认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任何快乐,但拗不过家长严厉的要求,只能勉强学习,最后成绩一落千丈。这样长期下去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1.2人际交往困惑
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自各个小学,相对陌生的环境以及人际关系,使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则很快地面对现实调整自己,发奋学习,而有的学生却在困难面前退却,产生畏难、苦恼、悲观等情绪,他们显得孤独、不合群、心情压抑。
1.3对挫折的承受力差
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受到各种挫折。当代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多是一帆风顺的,很少遇到挫折,缺乏经受挫折的情绪体验。可以说,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差。一旦遇到点挫折或不尽人意的事,便沮丧、绝望,或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或是产生对抗心理,出现逆反情绪等等,他们之所以这样,是由于缺乏自我调适、自我完善的能力。
1.4缺乏自信心
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以致焦虑不安、无所适从,与班级其他同学格格不入。
2学校体育队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2.1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缓解学习中的紧张情绪
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大大充实了中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了,有充沛的精力,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投入学习中,学习效率是高的,学生不再产生浮躁心理。同时,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视力得到改善,身体素质也随之而提高。
2.2体育活动能提高中学生的适应能力
学校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了青少年学生;集体的体育活动以它那巨大的凝聚力将学生凝聚在一起,使学生们情感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交流和沟通;体育活动可以促使班级团结向上,形成集体荣誉感的内动力,同学之间融洽的相处;促使学生热爱新的集体,新的生活环境,增强学习兴趣。
2.3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的培养
高尔基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怀有自信的沉溺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在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中,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各项心理训练,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恐惧、自卑等不良心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坚强意志品质;在各项体育比赛中,通过一系列心理训练,使他们增强了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这种坚强意志和竞争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中学生的成才,而且有利于迎接未来各方面的挑战。
2.4学校体育常开展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活动
激励学生奋勇拼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及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举办学校运动会、各种形式的竞赛、广播操评比等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尤为突出。在竞赛中,全班团结一致,不参加竞赛的同学为运动员创造取胜条件,为他们鼓劲、加油,运动员则奋力拼搏,当取得胜利时,全班同学都在分享胜利的喜悦,若失败时,大家又安慰、鼓励运动员,分析原因,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及彼此的团结协作风格。通过比赛,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也激发了他们锻炼身体,施展才能的愿望。
2.5初中体育课开展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可更系统的开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更新“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體、心理和社会适应三者的完好状态,其中,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增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
教会学生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和成长。随时自我调控,以适应变异环境。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认识社会中的自我,塑造自我;在周围纷繁、芜杂的各种现象中,敢于承受挫折,敢于与不正之风抗衡、不盲动、不气馁,勇往直前,做时代的主人。
教会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有着强烈的情感交流要求,他们需要友谊、需要理解、需要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彼此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他们人际关系融洽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学会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总之,只有加强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合格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人才,才能更好的完成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