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少林
(新余市中医院,江西 新余 333000)
胆管癌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属于肿瘤外科,是由胆管上皮细胞而引起的恶性肿瘤,男士患者居多,可以在胆道任何部位发生,其中以肝门部胆管癌作为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3]。在临床中,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机理还不够明确,早起难以诊断,使得这种疾病的手术成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其毗邻关系比较复杂,使得其根治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患者的预后,为此,要提升该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就要从诊断技术入手,有效地找到患者部位,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4]。在现代医疗技术的背景下,肝脏MRI及CT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肝脏MRI及CT属于重要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式,可以对患者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灶部位进行早期诊断,为手术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定取到关键性作用和意义。本院为此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的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便于更好地规范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式,为患者的合理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理得到确定,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4.36±3.68)岁,病程时间3~120 d,平均时间为(45.18±12.12)d,临床表现为黄染患者43例,恶心呕吐消化不良35例,皮肤瘙痒患者19例,右上腹疼痛患者20例。
1.2 诊断方式 本次入选患者都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两种检查方式的间隔时间为6 d左右。
CT检查的主要设备为GE 16排扫描仪,在患者进行检查之前做好禁食和饮水准备,保证患者检查部位充盈,所有患者从膈肌顶部扫描至肾脏下部进行平扫和三位增强扫面,以海碘醇作为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5 ml/S,注射总量控制在90 ml,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时间分别为注射后的30 s、60 s、180 s,充分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平面、容积、三维模式重建工作。
MRI检查的主要设备是采用GE公司提供的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序列为T1WI(屏气双回波SPGR序列)、T2WI(呼吸触发脂肪抑制FRFSE序列),患者在一次屏气12~18 s之间进行全肝脏扫描,使用的造影剂主要是扎喷酸葡胺,采用静脉穿刺针(21G)经肘静脉以3 ml/s速率团注,注射完毕后运用和生理盐水进行管道冲洗。动态增强扫描时相:15 s动脉期,50 s静脉期,180 s平衡期。
1.3 评价指标 以外科病理作为黄金指标,分别研究和观察CT、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肝门部胆管癌CT、MRI的直接征象 肝门部胆管癌的直接征象主要是以肿块分型作为主要整诊断依据,所有患者借助MRI平扫影像都表现为T1信号稍长或T2信号稍长,其中存在8例于扩张的肝内胆管见短T1信号,而CT平扫时25例呈稍低、低密度,7例呈等密度,其他的未见异常,见表1。
表1 肝门部胆管癌CT、MRI的直接征象[n(%)]
2.2 肝门部胆管癌CT、MRI的病灶显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灶显示最为典型的便是肝叶萎缩,在其他方面两种检查方式明显存在差异,见表2。
表2 肝门部胆管癌CT、MRI的病灶显示
在临床中,肝门部胆管癌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还不太清楚,有可能与胆管炎、胆管结石等存在关联,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为胆管结节硬化性病灶,会使得患者胆管壁表现为纵形浸润,使得患者表现为胆管狭窄,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5-7]。早期的肝门部胆管癌缺乏特异性,与消化道疾病的表现相似,诸如皮肤瘙痒、黄疸、消化不良等,因而在临床中难于正确诊断出这种疾病,极易与消化道疾病产生误诊、漏诊等情况,非常不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8-9]。
为了有效地提升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手段,在临床中运用影像学技术发挥重要作用。螺旋CT可以有效地明确患者肿块与肝脏血管的关系,评估肿瘤与肝门结构关系,减少运动、呼吸造成的伪影,便于医师更好地掌握病灶部位和周围组织,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是对于胆管淋巴转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0]。本研究表明,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CT显示与MRI显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可以在左右肝管汇合处可见一节结状的稍低密度影(见图1),对于其他部位的显示往往不是很明确,而MRI检查具有明显的信号差异,其左右肝管汇合处可见一稍长T1信号结节影,周边轻度强化及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MRI检查的显著特点是可清晰显示肝门结构,最大限度的显示肿瘤浸润范围,肝内胆管呈显著软藤状扩张,以右肝管最为显著。这是因为MRI具有多序列多层面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显示病变胆管壁增厚、管腔关闭、胆内管扩张等情况,与手术病理十分相近。在临床中,MRI检查还可以在有效地显示门静脉侵犯、淋巴结肿大情况(见图2),而CT检查不能完整显示门静脉系统全貌,说明在检出率中,MRI检查明显高于CT检查,在临床中具有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图1 胆管癌CT显示
图2 胆管癌MRI显示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检查运用CT和MRI检查,可以有效地进行肿块分型,明确病灶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便于医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便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在肝门部胆管癌病灶位置、门静脉侵犯、肿块大小等方面,MRI检查明显存在一定的优势,便于主治医师更好地进行手术,从而有效地清除病灶,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