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校 高 迪
(绍兴文理学院 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绍兴的纺织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传统的优势产业,对绍兴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新常态下,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人力成本的上升,发展要素的约束,新兴产业的挑战,环境规制的制约,等等,使纺织产业成为让绍兴人犹疑的产业。如何升级是绍兴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其实质在于通过产业提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解决这个问题,区域经济就不能找到新的发展动能。
一方面,纺织产业是绍兴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又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它为绍兴经济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亟待升级的传统产业。这一产业与生俱来的低附加值、高耗能、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使它在与新兴产业况争中处于劣势,特别是在环境保护越来越严的趋势下,后退便是没落,前进则面临科技的挑战,在地方有限的承载力面前,不进则退。所以,绍兴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摆在绍兴人民面前的重大发展课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产业,必须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处理好环境规制制约与产业效益的关系,以国际先进的经验为标杆,倒逼产业进步,找到科学的升级路径。
绿色发展背景下的产业升级,在绍兴纺织产业中,柯桥区的印染产业是最早“赶考“的,这几年,政府坚持“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顶层设计发展理念,形成了清晰的倒逼机制,在实践中走出了自己的升级路径。回顾这些年柯桥区印染产业的升级路径,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态现代化理论的逻辑框架,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它清晰的升级路线,这也是浙江探索“四个强省”过程中所走的一条领先发展的道路。本文试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这一路径予以梳理。
经济增长往往依赖效率提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市场对企业的要求提高了,很多行业产能过剩,不再增长,赚钱难。新常态的核心词是产能过剩、顾客稀缺、供过于求,绿色发展背景下,企业如果不能处理好环境管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转型升级,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纺织企业出口将面临环保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两类主要障碍。绿色发展背景下的绍兴纺织产业提升,需要解决绿色发展的理念问题,到了工业化的中期,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趋向绿色环保,确立绿色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政府、企业、社会公众都必须有的主旨意识,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逐渐走出“环境管治影响经济增长”陷阱,加快对人力资本和创新等要素的积累。
环境管治会影响经济增长吗?人们总是认为一旦加强环境管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会受到制约,企业的运营成本会大幅增加,从而使企业在况争中处于劣势。事实上,发达国家在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先行先试,已经用事实作了证明。西方国家早于中国进入工业化阶段,在物质基础丰富的同时,也遭遇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的恶化,给民众带来痛苦。政府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推出了各种规制,倒逼企业走向绿色发展。事实上,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中,这些国家的严格的环境政策和较高的环境标准使这些国家的企业获得了附加值更高、社会认同更积极的况争优势。在欧洲,像德国、荷兰等早先都产生过严重污染的国家,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形成绿色发展共识的基础上,其先进的治理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样板。
1985年,德国学者胡伯在传统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现代化理论。他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变是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源于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对传统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变革[1]。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生态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互动发展;在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变量和重要内容,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现代化发展理念,重视环境责任制度化,突出政府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主张大力发展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劳动率,合理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建构有利于人和生态环境共存共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目的,使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人类能够世世代代的可持续发展[2]。
生态现代化的主旨是追求绿色GDP,营造绿色文化。它将环境问题看成是机会,即在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这一需要。企业需要奉行环境至上,永远只做从本质上减轻环境污染的产品,在企业活动的每一方面,将减少污染和提高健康水平放在优先位置,将环保理念植入每一位员工基因。
创新是集体行动的结果,企业之间的互动对创新具有积极作用。由于地理空间上的优势,产业集群成为网络内企业获取知识信息,进行技术学习的重要渠道[3]。
生态现代化理论视技术为生态改革的核心机制,可以为中国的环境治理提供一种思路和模式[4]。新常态下,中国许多地区面临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路径已经走到了尽头,绿色发展成为新常态的核心内容和有效途径。纺织行业是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环境管制不断加强,企业不得不从战略的高度正视环境问题给企业造成的冲击。就企业而言,必须改革发展思路,将绿色议程融入企业战略管理[5]。宏观环境的压力,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倒逼机制”,逼使企业正视发展的硬约束,尊重经济规律,以脱胎换骨的勇气,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绿色发展是基于创新的发展,探讨绿色发展背景下绍兴纺织产业提升路径需要生态现代化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
当前我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纺织制造产业自然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呼唤低碳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6]。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纺织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优势产业,但也面临产业提升与转型的挑战,亟待找到绿色发展背景下纺织产业的正确提升路径。
绍兴柯桥区是我国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拥有包括原料、纺机、面料、家纺、服装等在内的纺织全产业链,中国轻纺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为齐全的纺织品集散中心,2017年,中国轻纺城市场群实现成交额1 642.5亿元,同比增长9.2%,网上市场实现交易额303.7亿元,同比增长37.5%。近年来,柯桥区致力于打造“国际纺织之都”,依托“产业+基地+市场”优势,以中国轻纺城“市场进化”和科技城创新驱动为引领,大力发展纺织时尚创意产业,在全球纺织产业中的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高。2017年,柯桥区实现纺织品出口621亿元,是浙江省首个单行业出口突破100亿美元的区县(市),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以印染、轻纺、化工等行业为主的绍兴高速发展,而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绍兴的印染、化工业的聚集,使得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已相当严重。水污染一方面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人民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影响投资环境,阻碍绍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从“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战略高度来看,治理环境问题和产业转型密不可分。
印染产业是绍兴纺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绍兴共有印染企业336家,总产能258.2亿米,实际年加工产量208.4亿米,约占全国的40%和全省的65%。绍兴印染产业以订单加工为主,是典型的“三高”行业,2015年贡献规上工业8.5%的销售、13.0%的利润、13.5%的税金,却占用全市工业32.9%的用能、62.1%的取水、74.6%的排污。印染产业也是柯桥的主导产业,高峰时期,柯桥印染企业曾达到数百家,年销售收入650亿元,印染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以上,并催生了中国轻纺城的崛起。印染让柯桥人富了起来,但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付出了生态的成本[8]。
印染产业对于柯桥区乃至绍兴来说,是最有传统、最具规模、最显优势的产业。同时,也是目前排放量最多、反响最大、最引争议的产业。但支持发展印染业,是摆在柯桥区人们面前的一项必选题,是不二选择。近几年,绍兴纺织产业前端化纤、织造等“江河日下”,后端服装“恨布不成衣”始终“涛声依旧”,唯中端的印染企业众多,产能庞大,“江山不倒”。究其原因,是因为具有历史传统、自然环境、配套设施、专业市场和成熟的企业家队伍等客观有利因素,优势占尽,所以能独树一帜。目前要“砍掉”印染产业是不可取也不现实的。从周边无锡、常州、南通等地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看,都是在做实做强传统纺织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就客观实际而言,一个规模产业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至少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产业能够替代。柯桥停止了“要还是不要”的无谓争论,旗帜鲜明地支持印染产业发展。2010年以来,柯桥区为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2016年11月21日,经省政府同意,柯桥区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列入省级示范试点,并奋力向着“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拉高标杆强势集聚,打造绿色印染“新高地”。在绿色发展共识下,柯桥区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形成了印染产业提升的制度顶层设计。
柯桥印染产业的转型战略设计的总体思想是:以“绿色高端、世界领先”为目标,拉高标杆强势集聚,打造绿色印染“新高地”。
(一)通过集聚升级,加快印染企业的集聚化。集聚升级是正确方向。面对“低、小、散、多、乱”的印染产业现状,要实现“凤凰涅槃”,柯桥区委、区政府采取的集聚升级的做法,企业认同,百姓拥护,各方思想统一,基本形成多赢局面。
印染产业的集聚化是印染业转型升级重要途径,加快推动印染企业向滨海工业园区集聚,按照“集聚升级、节能减排”总体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重手段,促进印染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强化节能减排,把产业集聚园区从提高发展质效、坚持绿色低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核心况争力以及打造企业品牌方面,实现印染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以“绿色高端、世界一流”的要求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
据测算,集聚升级工程完成后,印染企业可减少约四分之一,减少用地2841亩,减少率为37.1%,可盘出土地13000亩左右;淘汰落后产能近34亿米,减少污水排放1/3,约9万吨,少用标煤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00吨/年,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目标。
(二)通过机器换人,推进印染生产的智能化。柯桥印染企业过去依靠的是成本优势,今天成本优势不再具有,企业需要向技术优势转化,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在产业内部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
通过智能制造,将一些数字化、智能化、云生产、云市场和云设计应用于印染生产,将自动化、信息技术包括3D技术的新型生产和创新产品相结合,实施企业制造装备更新换代和改造提升。通过智能技术生产,提供个性化的纺织消费品。
(三)通过绿色科技,实现印染技术的生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强调“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球环境治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生态文明理论思想上,中国已经做出了突出贡献和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制度改革探索与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绿色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的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正在引领全球开展实践探索,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印染生产技术向生态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绿色化、安全性的高品质、多功能、高附加值产品是未来消费者需求的方向。遵循高品质、功能化,染整加工绿色化、安全化的原则,印染行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生态化,具体落实到印染产业链上每个生产环节都应实现清洁生产。从印染前处理到后整理,逐步实现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小浴比染色、高效节能水洗、节能烘干、等离子体加工等节能节水生产,超临界染色加工技术,激光处理技术,微悬浮体染色技术,生物酶处理技术,数码喷墨印花技术,超声波加工技术,各种功能性整理技术等应用于各生产环节。与之相对应的是染化料生产的绿色化,重点开发绿色染料与助剂,提升染料的各种色牢度、着色率、提升性、鲜艳性等。为满足快速发展的数码喷墨印花技术需求,加快快速数字喷墨印花技术新型墨水的开发;开发用于新型纺织纤维、新型染料等等,全方位推进印染生产的绿色化。
(四)通过出台严格的地方节能环保政策,形成节能减排的制度化。中央决心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硬化了指标,量化了任务,强化了措施,以该行动方案为指导将节能减排非常关键的几项任务,如燃煤锅炉淘汰等任务分解,从多方面推进节能减排降碳的30项具体措施。企业深刻认识到环保法规和产业政策压力下,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也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印染工业的重要使命,印染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将为我市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柯桥印染业在绿色纺织、节能降耗方面不断努力,不断实现突破,无水印染等新技术实现节水制造,绿色纤维等原材料推动上游产业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作为柯桥区五大千亿级产业发展规划中的主攻方向之一,柯桥纺织业绿色发展更多地体现在印染这一柯桥特色优势产业上。柯桥印染作为浙江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在行进过程中,遭遇过大刀阔斧的整治阵痛期。从粗放型经济转型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经济,是柯桥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经济新常态下柯桥纺织业要从谋数量发展转换到谋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要从主要靠资源要素投入转换到主要靠科技投入创新驱动,这样才能规避日益凸显的资源、环境、市场、劳动力短缺等瓶颈,提高绍兴纺织制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况争力。
柯桥区围绕“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积极以先进技术、现代制度、文化创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
2010年,原绍兴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印染产业提升工程,将印染企业减少到100家左右,其中80%集聚到滨海去,在滨海打造全国绿色印染基地,建设“蓝印时尚小镇”。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工程,促进工业基础在集聚中再提升。将全区300余家印染企业整合到100家左右,并全部集聚到滨海工业区。印染产业是柯桥区的传统核心产业。原先全区有300多家印染企业,这些印染企业普遍存在着低小散、脏乱差、安全问题突出,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核心况争力不强等问题。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下,这次集聚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转移,而是一次印染产业的革命。着重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如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印染污水与印染污泥实现集中处理,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全国绿色印染基地;二是价值提升问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普遍应用国际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提高印染产业的附加值。三是地位提升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树立“柯桥印染”样板,柯桥区结合印染产业发展现状,出台了《柯桥区印染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柯桥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
印染业整治初期,柯桥印染企业虽然理解政府的铁腕手段,但内心仍然充满忧虑和迷茫,担心会不会因此丢了客户,担心新厂建设顺不顺利,担心投入的新设备能不能带来好效益。有的企业家看不到前途放弃不干了,但前瞻性强、实力雄厚的企业则选择坚定地跟着政府的目标走,领先进入集聚区的企业效益在不断提升。整治时期企业家们提心吊胆,而如今,随着新科技、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他们回望来路时又觉得信心倍增。许多企业瞄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红绿蓝纺织”“诺亿毛纺”“兴明染整”等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永通印花”等15家印染企业被评为“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
实践中,柯桥印染工业的转型升级主要路径非常清晰:
(一)集聚发展。提升发展印染产业的出路,在推进印染产业集聚。按照“集聚区、提升区和退出区”的空间布局,分类分批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推进企业集聚,将印染企业统一集中安置在滨海工业区,产生规模效应。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和环保倒逼三方联动,加快污水处理等环保工程建设,按照“搬迁入园一批、整治提升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治理原则,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印染企业向集聚区搬迁集聚。
根据对柯桥印染协会2018年9月的调研,近年来,柯桥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绿色高端、世界领先”工作要求,果断实施印染产业整治提升工程,加快实施蓝印时尚小镇建设,让柯桥印染由“铺天盖地”逐步迈向“顶天立地”,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蜕变。全区的印染企业从原来的200多家整合集聚到100家左右,产量从每年200亿米削减到160亿米;布局从散布在全区各个乡镇到集中到“蓝印时尚小镇”;设备从原来大量的高能耗、高污染、高耗料“八国联军”设备提升到国际先进设备比重达到60%以上,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全行业质量效益得到持续回升,印染产品向高质量发展。2018年1—7月,柯桥印染行业产值下降 7.7%、销售下降5.6%,但利润却实现了增长8.9%。
印染集聚提升工程的主要举措有五:一是搭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整合兼并重组。从2016年年底开始,柯桥区积极实施印染产业整治提升“亮剑”行动,通过“整合集聚一批、退出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进一步加快印染企业向滨海工业区集聚提升。二是高标准引领,严格项目集聚准入标准。三是公共设施助推,同步跟进配套设施建设。目前达到了40万吨/日污水集中预处理能力,可全面满足印染产业集聚区企业污水排放需求,日均纳管处理达27万吨。四是优化环境,合力打造绿色生态园区。许多企业委托符合国家资格的回收商回收处理。园区企业通过各自的特色技术和设计,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如今,传统印染企业除了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产品品种上也发生着质的变化。除了印染企业发展模式的改善,还有不断优化的生态环境。以“亮剑”行动为代表的淘汰落后产能风暴,无疑为柯桥发展旅游业腾出了环境资源和发展空间。五是促创新驱动,规划建设蓝印时尚小镇。以印染集区建设为主要载体,积极申报省级特色小镇,全力创建蓝印时尚小镇。
(二)减量提质。鼓励纺织印染企业并购重组,产品提质,淘汰低小企业,扶持规模龙头企业,形成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印染产业绍兴板块。
以兼并重组等方式使不符合集聚要求的企业提升或退出印染行业。采取强制手段,对未批先建、擅自扩建的印染企业和厂内违规开展印染生产活动的纺织企业,依法关停和加大处罚力度,杜绝偷排漏排现象,创造良好的行业运行环境;鼓励退出转型。
减量提质,转型升级,就是要逐步实现生产水平的技术领先和产品的高端化,在市场况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乃至拥有一定的发言权。纺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一个环保指标的减少,最重要是的实现整个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目标。
减量提质过程中,政府政策引领,不断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绿色金融,如推出抵押排污权。
印染业是大纺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贡献,一度约占绍兴市柯桥区财政总收入的20%。通过印染产业集聚提升,进一步确立柯桥印染产业况争新优势,柯桥将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最重要的高端印染产业基地之一。2017年,全区印染产业实现产值、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3%和37.1%,集聚提质成效明显。与此同时,高标准推进工艺装备革新,同步打造蓝印时尚小镇。专门制定设备、工艺技术、“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并成立区集聚审核委员会,把关审核企业新建厂房、新购设备和工艺技术路线等;大力推动纺织印染类企业创新发展、“机器换人”,使全区高端设备普及率达60%以上,纺织工业基础在集聚过程中高标准提升。
(三)技术创新。“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印染行业技术发展走向产品高端化、绿色化,进一步提升中高档产品的比例,提升中低档产品的质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物耗、能耗和环境成本。总的趋势是:向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省时高效、短流程方面发展。
柯桥印染产业科技革新,以提高质量和产品核心况争力、降低排放为目标,通过排放指标来倒逼企业的升级。充分利用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契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保障功能,按照以纺织印染业为核心分行业逐步实施原则,大力推进三大智能化改造工程,深化信息技术在纺织印染企业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环节的集成应用,形成对传统制造过程的系统化智能改造,培育一批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的企业,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以项目或工程为抓手,强化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以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为突破口,联合“五水共治”“五气合治”“三改一拆”等行动计划,开展“三合一”“低小散”企业及工业园区、家庭工业集聚点整治提升,快速提高印染工业的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安全管理水平。
(四)市场引领。柯桥纺织业整个产品的档次不够高,市场的况争力、产品的附加值不明显,基于这样的考虑,政府引导建立轻纺城高端市场的样板。未来的市场,不仅经营的面料要高端化,还会引进时尚设计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为市场提供金融、商标保护等配套服务。目前,中国轻纺城累计新建、改造市场10个,总投资86亿元,全新的国际物流中心和会展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2018年,中国轻纺城还将引进100家欧洲顶级时尚设计单位进驻,并首次举办世界布商大会,引导柯桥纺织业向“设计+会展”的方向转型。以升级商业模式为重点,对现有的部分老市场、低效率仓储物流设施等进行资源整合、功能调整,形成了仓储物流区、原料交易区、面料交易区、创新发展区、国际贸易区等“东西南北中”五大市场格局。
总结柯桥区印染工业成功的转型升级路径,我们在看到政府在规划、投入、技术引导和政策引领等方面所起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肯定柯桥区印染企业合作推进的努力。在政府不断的约束推动下,绝大多数印染企业家提高了绿色发展的共识,主动适应和履行环境政策,主动围绕绿色经济进行企业的生态化结构调整,尤其重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况争力。
图1 绿色背景下柯桥印染工业企业的增长
2018年伊始,我国环保督查力度可谓史无前例。印染工厂是水污染检查的重点目标,在2018年浙江省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中,仅绍兴市就有219家印染工厂赫然在列,柯桥印染厂则首当其冲成了重中之重。随着生态保护意识增强,柯桥区铁腕治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其中印染企业是环保安全重灾区。2018年以来,柯桥区1—5月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99件,拟行政处罚1122万元,责令整改240家次。这些环境违法行为中,超标排放的数量最多。
2018年上半年,面临染料价格猛涨、限产等诸多困难和压力,柯桥印染产业砥砺前行,依然取得喜人的成绩。剔除印染关停企业因素的影响,2018年 1—5月柯桥区印染行业产量为43.38亿米,同比下降3.3%,累计产值107.49亿元,同比增长3%,销售104.22亿元,同比增长7.2%,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23.8%。1—5月底印染产业总税收为2.023亿元,同比增加68.2%。据柯桥印染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印染产业利润增长的源头来自产品的提档和附加值的提升,集聚升级的作用开始显现。
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绍兴经济要获得新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纺织产业是柯桥的传统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和美丽产业,近年来,柯桥坚持“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积极推进印染集聚提升、轻纺城创新发展、时尚创意、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发展,致力培育高端纺织千亿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新时期国际纺织之都。柯桥印染企业通过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等措施构建现代绿色制造体系,进而带动整个工业化进程的可持续性。
尽管柯桥区在探索绿色背景下印染产业发展的新路方面迈出了坚实的创新步伐,但展望未来,柯桥印染业转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才刚刚开始,转型还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我们还缺乏掌控世界纺织印染产业命脉的真正的核心的技术,缺乏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企业,缺乏真正能够引领世界的品牌。我们需要安静下来,主攻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高精尖设备,把创新的主攻方向聚焦到技术积累而不是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