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传 樟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八闸华盖里的清晖园是岭南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岭南园林艺术的杰作。“清晖”二字,意为明净的光辉与光泽。明代陶宗仪《南浦》词云:“画图依约天开,荡清晖别有越中真趣”。在明月高挂树梢的夜晚,满庭清光,仿若积水空明,空蒙意境最是动人[1]。
清晖园前身原是黄家花园旧址,其主人是佛山籍明末宰相黄士俊。黄家花园原来包括黄家祠、天章阁和灵阿之阁。黄氏家道败落之后,花园由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经龙家几代人的精心营造建设,至民国初年,全园格局始臻定型。龙氏后人龙渚惠在修葺庭院的时候,曾经带领工匠前往苏州参观各类江南名园,故现有清晖园中颇得江南园林造园艺术之精髓。抗日战争期间,龙氏避居海外,清晖园日渐衰败。建国之后,几经修葺,清晖园恢复了往昔名园风采[2]。
清晖园布局颇具匠心,空间紧凑,疏密有致;园中小筑形态轻巧,装饰古雅;园林空间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理水既有江南园林的特征,又充满岭南地域特色;园林的空间布局、屋宇门窗、理水掇山选石均反映了岭南风物气候特点和岭南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现存清晖园是由清晖古园、楚香园、广大园合并兴建而成,总面积达22 000 m2。清晖园采用集锦式的手法,将岭南几大庭园的风格特征汇集于一体,形成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换的独特格局[3]。
现存清晖园是围绕中央的清晖古园扩建而成,北部是楚香园,南部是广大园,东部则是读云轩、凤来峰和沐英涧序列。清晖古园从西到东共有三个空间序列:第一个空间序列由围绕长方形池塘分布着的澄漪亭、六角亭、碧溪草堂、响瀑亭组成;船厅、丫环楼、惜阴书屋、真砚斋、花亭组成了第二个空间序列;而归寄庐、小蓬莱、木楼和蕉叶轩则是第三个空间序列。楚香园则被曲折的连廊分成两个空间层次,东部的读云轩、凤来峰和沐英涧彼此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在整体布局中,构园者采用了小中见大、虚实相济、园中设园等手段,看似零散的园林建筑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在数亩之地间造万千气象,让人目不暇接。对景相成、步移景换等构景手法的运用,让各园空间之间有了起承转合的景象组群。位于庭园西北角的沐英涧模仿了余荫山房的空间和建筑形式,园的东北角则与可园风格相类似。改造之后的清晖园汇集了岭南各大名园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岭南地域特性。
清晖古园的建筑单体包括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船厅、惜阴书屋、真砚斋、花亭、归寄庐、小蓬瀛、木楼、蕉叶轩和笔生花馆等。扩建部分的建筑单体有读云轩、八表来香亭、沐英涧、状元堂、留芬阁和元宝亭等。与其他园林相比,清晖园的庭园小筑有着显著的地域特征。
建筑尺度小巧,连房广厦。岭南园林规模较小,故称之为“庭园”更为准确。囿于用地规模,屋宇成为庭园的主体,园林空间面积较小,屋宇和庭园分区不明确,庭园是屋宇的附属。为了在有限的面积中创造更多的景色,屋宇和景观的尺度都较为小巧。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各屋宇通过倚墙廊道相连,形成“连房广厦”的建筑布局,如图1所示。
在岭南庭园中,屋宇的门窗等装修细节最能体现园主人的文化修养。清晖园中,门洞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特征。屋宇门大多采用木质落地门,门扇可以全部打开,使室内外空间交融成一体,适应岭南炎热的气候。庭园门造型有趣,形状有椭圆形、葫芦式、汉瓶形、鲤鱼式等等。清晖园中的园林门集雕刻、对联、牌匾、陶艺、泥塑、彩画于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清晖园的窗户分为庭园窗和屋宇窗。庭园窗户样式精美,小巧玲珑,有圆式、树式、扇形式、桃花式、长方式等造型。屋宇窗大量采用满洲窗,这是一种由传统的木框架镶嵌着彩色玻璃蚀刻画组成的窗子,在彩色的玻璃上面绘制多种传统题材图案,寓意吉祥,颜色则有红、黄、蓝、绿、紫、金等,凸显了清晖园浓烈的文化底蕴。
理水是庭园营造的关键,置水池、种荷藕,是造园的必备项目。与江南园林理水不同的是,岭南园林水面方正,水岸多是砌石的整齐边界而不是自然岸边。规整水岸可以保护岸边不会因为暴雨冲刷而导致崩塌。清晖园中有水池多处,趣味各异。澄漪亭前一鉴方池,初夏荷花盛开之时,香气四溢,紫莲花散发着一片紫光,弥漫着祥瑞之气。沐英涧模仿番禺余荫山房的建筑布局,八表来香亭四周活水环绕,水榭、小桥和水池成轴分布。水池两面构筑临池别馆,成为另一方天地。坐在桥上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别有风味。
岭南地区掇山首选英石,因为英石为岭南本地产出,运输方便。清晖园中掇山之作首推凤来峰和九狮山。经过读云轩,空间豁然开朗,一座由太湖石砌筑而成的石山矗立在水池之中,山顶有瀑布直流而下,水花四溅,蔚为壮观,与前方平如镜面的读云轩水池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图2所示。山后有台阶,拾阶而上,可达山巅之亭。游人休憩其中,可俯瞰清晖全景,亦可极目远眺,观赏城市风貌。留芬阁边有锯齿形水池,池中有英石山九狮图。由英石砌筑而成的狮子或高或低,栩栩如生。在清晖园中,形态各异的石头随处可见。这些孤石形态各异,配景各不相同。山石增添了园林的观赏趣味,丰富了景观层次,使得园林更加幽深静谧。
在中国传统园林著作《园冶》中,计成认为造园成败之关键在于主持造园之人,园林意境的营造全凭此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而《园冶》与清晖园有众多相互呼应之处,这是因为造园之人都是深黯中华传统文化的士大夫。清晖园的理景集中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境界与追求。故现代人造园,理应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传统文化养浩然之气,方能创作出富有古韵的新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