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历战 刘铁军 Yu Lizhan & Liu Tiejun
(1.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一年一度的毕业设计逐渐落下帷幕,每年从期待着学生呈现亮眼的设计方案起步,到过程中艰苦的修改调整,制作中的一波三折,每年的这个阶段都是在各种煎熬与兴奋中度过,直到看见一件件作品摆在展厅,心里才算踏实一些。
今年本科毕业设计家具设计方向的主题是“公共学习环境中的家具设计”。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授课模式通常是以小班为单位进行,综合类大学则不然,清华作为研究型大学,进行的教学改革中,大班大教室的授课模式也将逐渐转变为小班授课,同时也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于是,教学空间中出现大量公共空间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应对这一变化,清华美院环艺系今年毕业设计家具方向选择了公共学习环境作为设计的场地条件,学生首先对公共教学空间进行室内设计,同时一体化的对家具进行思考,同时每人设计一套公共空间里的家具,最终到厂家制作出实物成品。今年环艺系毕业选择家具设计方向的有六位同学,下面选取其中三位同学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三位同学分别是:李嘉艺《家具设计对空间情感营造的探究》,左思扬《家具在大学公共空间中的作用研究》,李婉莹《公共学习空间及家具研究》。
设计:李嘉艺
作品:《家具设计对空间情感营造的探究》
指导老师:于历战、刘铁军
场景效果图
空间平立面示意图
家具推导
李嘉艺同学为了在固有公共学习空间和家具间找到契合点,确立了以“场所营造”为研究、设计方向的选题。将目标指向“挖掘场地潜在精神和特质”,首先对经过改造的教学空间再次进行梳理和更新,增加嵌入连接室内和室外的体块来整合走廊和教室的关系。家具是以开放空间为定位设计的。对于在开放空间学习的人而言,“与陌生人相邻”是难以避免的情况,而极强的区域感、方向感又会影响使用效率。最终,将家具的灵活性缩小到一个靠背的移动范围,尝试以微小的动作完成人与人相处状态的反馈。空间与家具在材料和风格上做了高度统一,加强了公共空间的场地特征。
场地分析
家具效果图
展览现场
设计:左思扬
作品:《家具在大学公共空间中的作用研究》
指导老师:于历战、刘铁军
家具草图
家具与人的使用关系
左思扬同学则是通过重新划分教室与公共空间的面积比例,并在公共区域植入不同类型的学习模块,以满足新教学模式下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为了使原有的教室空间满足新的教学模式,桌椅的布置上摒弃传统课桌椅以讲台与黑板为主体的单向排布方式,全部改为围合式的排布方式,便于在课堂内外激发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空间的整体功能布局上,位于教室前侧的大部分区域大多置入不同功能的自习模块以保证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自习。同时这些功能围合也保证了使用者的私密需求;而中心部分则规划出两块面积较大的较完整的休闲讨论区域,以满足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需求。同时这种较完整空间的介入,打破公共空间走廊狭窄的劣势,为课间大人流的驻足与停留创造了条件。
此次家具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改变人们意识与思想中对坐具固有使用方式的认知。椅背与扶手不再是使用方向的限定,加宽的扶手延伸成为了坐具的桌面部分,满足了使用者短时书写与使用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单侧向的扶手同时也给家具之间的组合带来了可能性。此外,跨坐、斜身坐等非常规的使用方式,也被赋予了可能。
功能模块
展览现场
空间效果图
座椅组合图
室内概念图
过程图
设计:李婉莹
作品:《公共学习空间及家具研究》
指导老师:于历战、刘铁军
剖透视
效果图
展览现场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和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的空间环境可以与使用者产生正向的情感的交流,给使用者良好的空间体验。而家具作为空间功能表现的重要载体和空间使用者的行为载体,“人-家具-空间”的关系的诠释,将成为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切入点,如何通过家具更好的营造空间和给使用者更好的空间体验是李婉莹同学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的教学空间中,经过建筑师的改造,在确定了室内空间折线方案的基础上,发现公共空间中的结构柱与立面、地面、天花并没有联系,较大体量的结构柱显得突兀,讨论休息区域利用率较低,于是李婉莹首先对空间提出了“翻折的曲面”的设计方案。
首先规划出使用者横纵两个方向的最简短的流线,将两个流线划分出的区域进行重合,通过不同颜色的铺装区分动静两个部分,而在这之中置入一个变化的折面,通过折面将动静两个方面相连,并且串联其地面、立面、天花。配合不同功能性的区域,折面围合出符合其功能性的不同空间感。而在家具设计上也是延续折面这个概念,一同营造出变化丰富的空间体验,家具的概念是一张纸折出的坐具,而在前期的调研中,大家更倾向于可以随意围合的桌椅,所以家具的座面选择直角梯形,可以形成更多不同空间感和组合方式。单人座椅、双人座椅和单人桌椅选择了不同的翻折的形式,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拼接。
家具制作:河北吉荣家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