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真题研究,着眼备考策略
——以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36题为例

2018-12-06 11:14安徽马道宏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贵安数据中心命题

安徽 马道宏

在全国高考地理试题背景材料的选取上,真实的生活化情境颇受青睐,高考命题者更加关注时事热点与地理命题的巧妙衔接,凸显地理的学科价值和高考的命题导向。笔者认为,对高考地理典例进行理性分析与客观评价,有助于研究高考地理试题的发展趋势,引领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有效指导高考地理复习备考。

一、2018年高考地理典例评析

1.真题再现,重温经典

【典例】(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如下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

(1)靠近海洋,便于利用海水冷却散热;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人才众多;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完善;交通便利,信息通畅;能源供应稳定有保障;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沿海地区大气灰尘杂质少,对设备干扰小。

(2)有利条件:地处高原地区,气候凉爽,散热耗能少,成本低;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利于散热;空气质量高,灰尘少,对设备影响小;靠近水电站、火电站,能源丰富廉价;新区政策支持力度大;经济欠发达,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形可以作为天然的通风散热场所,且战备环境安全;受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小,设备安全。

集聚益处:有利于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共同利用廉价能源,减少能源成本;有利于促进技术交流协作,推动创新;有利于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有利于集中处理废弃物,保护环境;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获得品牌效应。

(3)大数据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地理信息产业、软件产业、物联网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产业、交通运输产业、快递物流产业、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

(4)没有必要。原因:贵安附近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火电能源丰富、成本较低;数据中心的规模与耗能呈正相关,贵安新区要扩大数据中心的规模,必须扩大耗能;水能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带动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而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匮乏,且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有必要。原因: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2.别样设计,同样精彩

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36题(以下简称第36题)延续传统的命题结构,由文本材料、图像信息和问题设计三大部分组成,但并未秉承传统的命题思路,而是一改过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等)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出发这一常态化的命题视角,巧妙变通命题设计角度,关注“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这一新时代命题,恰同“中国正在实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完美契合。

(1)从情境立意看,彰显时代特征,突出引领功能

2017年5月,贵州省与国家信息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云上贵州”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将整体接入国家共享交换平台。显而易见,第36题的情境材料,可谓视野开阔,紧跟时代脉搏,凸显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国家关注西部大开发、东西合作联动的发展谋略。同时,又隐含国家通过工程项目的落地(贵州)对接,实现精准扶贫,饱含浓郁的家国情怀。

如此情境立意,必将有助于引导师生从地理的视角洞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用学科知识解读热点蕴含的地理元素,借助高考试题讲述中国发展故事,突出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对于高考地理命题,还是对于中学地理教学,都具有良好的导向与引领作用。

(2)从问题设计看,聚焦核心素养,崇尚开放创新

从宏观而言,第36题的问题设计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无论是数据中心的区位选择,还是数据中心的集聚,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剖析地理问题,把人地协调观转化为看得见、可评测的真实行为,体悟和谐发展之道。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突出考查“数据中心网络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巨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

从微观上看,第36题巧妙设计不同方向的4个问题,多角度考查考生“识图、知地、析因、究理”的综合思维能力。命题强调数据中心建设的东西差异,让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水到渠成;通过数据中心的区位条件分析,展开“人地对话”,撬动地理实践力,关注区域可持续发展,树立“人地协调观”。(1)(2)两问重视“区位条件”与“产业集聚”的原理分析,强化对“区域认知”素养的检测。(3)(4)两问的设计求新求变,灵活性强。第(3)问“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如此创新设计,可谓匠心独运、让人耳目一新,有利于对考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第(4)题为“开放性”设问,能给考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蕴含对“人地协调观”素养和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评。如此设问,亦与当下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巧妙吻合。

(3)试题美中不足,尚存些许遗憾

纵览第36题,仔细审视不难发现仍存些许不足,但瑕不掩瑜。比如第(1)(3)两问及其参考答案的设计欠缺一定的“地理味道”,地理学科专业性不强;第(2)题两个设问角度所考查的内容交集较多,原始“参考答案”忽略了“植被覆盖率高,尘埃少,机房除尘成本低;多山的地形和溶洞,在特殊(战争)时期可成为保护数据的天然屏障”,且没有将文本信息中的“自然灾害少(对数据中心的设备和基础设施破坏性小)”纳入“参考答案”,不利于考生防灾减灾意识的强化。从第(2)题“参考答案”的设置来看,显然“区域认知”不够到位。

二、2019年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结合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36题的评析感悟,为提高2019年高考地理的复习备考效率,笔者建议如下:

1.聚焦素养,紧扣课标——精准备考

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紧扣《新课程标准》,依据2018年《考试说明》,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注重地理关键能力(如有效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在夯实双基的过程中,结合典型案例或高考真题,强化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巧妙对接和精准“落地”。

2.关注热点,方法引领——高效备考

要重视热点时事,并能深层次、多角度解读其中蕴含的地理智慧,特别要高度关注经济建设与国际交往合作中的热点问题。教师在一轮复习微专题“热点问题”主题的设计及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的编制时,要切记关乎热点的情境材料和问题设计一定要有浓郁的“地理味道”,绝不可一味求新而弱化地理学科的专业性;要指导学生善于从地理的视角关注时代、关注生活,进行深度的学习与思考,更要重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思考问题的线索和解答问题的思路,深度解读热点问题,力求事半功倍。

3.开放探究,迁移创新——智慧备考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试卷的非选择题(必考题)都不约而同地设计了“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让学生学会选择自己擅长或易于表达的观点,灵活思考,自圆其说;回答“探究性”问题时,让学生学会细心揣摩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析因究理,规范表达。在一轮复习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和“问题研究”板块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设计“开放—探究类问题”专题,巧妙变通设问角度,重视强化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思辨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

4.强化主干,凸显特色——理性备考

在一轮复习时,绝不能好高骛远,轻知识基础而重高考模拟,一味搞“题海战术”。要依纲(即《考试大纲》)扣本(课本即教材),筑牢地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要突破教材模块和章节体系,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主干知识,构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知识网络。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和地理学科的特色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手不离图,更要心中有图,学会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解读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视地图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每一个主干知识点,都要尽可能将其落实在一定的地图上,图文并茂,强化理解,重在应用。

猜你喜欢
贵安数据中心命题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寻味贵州——贵安新区
贵安新区:“低冲击开发”建新区
贵安新区:6月13日举行创客创业大会
定格美丽贵安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实现与应用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