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娟
(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病案室,山东 东营 257000)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40例,年龄20~40岁,平均(26.5±3.1)岁;观察组40例,年龄21~40岁,平均(27.1±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均以前臂静脉和手背静脉作为穿刺点,常规固定,连接PCIA,输液结束后直接套上肝素帽,当静脉发生红、肿、痛、硬结时予以拔除等措施。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2.1 穿刺护理
由手术室巡回护士选择便于观察和穿刺、外横径较粗、弹性较好的表层血管进行穿刺。穿刺前,检查置留针的使用期限和外包装;穿刺时力避免感染、硬化的静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力求一针见血;穿刺后,用无菌透明敷料进行固定。
1.2.2 无菌护理
穿刺前,运用碘伏进行穿刺点消毒,消毒范围的直径大于8 cm,待消毒液挥发后再行穿刺,避免消毒液从穿刺部位进入血管和皮内,引起局部炎症。穿刺固定后,每两天更换一次无菌透明敷料,当无菌透明敷料污染或不粘时,也要及时更换。
1.2.3 置留针护理
置留针的置留时长为72~120 h。置留期间,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PCIA以及输液器的接头是否有脱落,定期检查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渗血情况,留置针敷贴有无卷边等。如果发现静脉炎的症状,则立即拔除留置针,进行局部的理疗、热敷。
1.2.4 输液护理
输液时,先滴入抗生素、再滴入普通治疗药物,注意观察滴入对的速度和药品的浓度。在输液结束后,使用10~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记录观察两组产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症状反应,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分为:0级:无临床症状;1级:出现红斑但无疼痛;2级: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
数据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时间比较(±s)
组别 n 静脉炎程度(例) 发生率(%)留置时间(d)0级 1级 2级 3级观察组 45 1 2 0 0 8.89 3.51±0.75对照组 45 2 3 4 2 24.44 2.76±0.70 x2/t 0.338 0.205 4.082 2.020 4.916 4.904 P 0.561 0.651 0.043 0.155 0.027 0.000
本次研究选取80例剖宫产术后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来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严格把握标准,穿刺时选择弹性较好、便于穿刺、便于观察的静脉,在穿刺前后及时做好无菌护理,在输入对患者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定期检查留置针是否有不牢固、歪曲等现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从各个方面尽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在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且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