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观的逻辑体系探析

2018-12-06 08:51卢亚楠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逻辑特色理论

卢亚楠

(南京邮电大学科研院,南京 210023)

时代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所处一定时代和历史方位的确立依据、基本规定、深刻意涵和时代价值等若干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任何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发展实践,都是以一定的时代观为根本前提和引领指导的。时代观不仅关涉社会发展理论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本身也蕴含诸多重大理论问题。遵循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基本原则和思维方法,揭示和阐释新时代观完整的逻辑体系,对于准确把握和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性地将习近平新时代观的逻辑体系概括为,基于逻辑起点的历史、现实、理论和价值四个主要逻辑维度及其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一、习近平新时代观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逻辑范畴体系中作为整个体系出发点的初始范畴,包含着“最基本、最原始的关系”,包含着“该领域一切矛盾的萌芽”,包含着矛盾全部展开的可能性。“明确了逻辑起点,也就正确把握了基本范畴的最抽象规定和萌芽。”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的也是根本的,是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这一逻辑起点的基本蕴含。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讲,新思想、新矛盾、新使命、新任务、新方略等都是新时代的题中之义;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上讲,习近平新时代观又是一个内涵确切、结构严谨的逻辑体系。新时代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在于:首先,新时代是一种基本的现实存在。新时代的时间跨度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到本世纪中叶,根本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历史角色是由时代跟跑者、奔跑者向时代引领者的转变,宏伟目标是现代化强国的实现。其次,新时代是一个真实的历史起点。与其说新时代以新思想为标志,毋宁说新时代才是新思想的根脉。再次,新时代蕴涵深刻的丰富性。这一伟大思想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及其内在联系建构起来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哲学,新时代蕴含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四个范畴,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和价值立场,更成为支撑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理论,从而赋予了这一理论大厦鲜活的生命之源和坚实的自信之源。

二、习近平新时代观的历史逻辑

历史逻辑呈现习近平新时代观确立的历史必然性。遵循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置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演进过程,揭示其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提出依据的充分性,意在解决习近平新时代观“从何而来、何以成立”的问题。

(一)植根国际共运历史

习近平新时代观诞生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历史时空,研究和阐释必须植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史。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都深刻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演进历程。这一历史演进饱含诸多经验教训,更是蕴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历史时空。无论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大时代划分的时代观,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理论,包括对大时代和小时代进行的区分,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观思想,都引领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反之,世界社会主义曲折行进的历程也折射出诸多经验教训,时代观上的模糊甚至错误所带来的历史性失误这一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国际共运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与实践生动证明,科学正确的时代观是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植根中国发展历史

习近平新时代观诞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定历史时空,研究和阐释必须植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举世瞩目的一次又一次辉煌成就,将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崭新的阶段。四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充分发展和历史性变革,引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引发时代主题也随之由如何发展、初步发展向如何更好发展以及发展起来的重大变化,再加上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阶段这一特殊的历史时间节点,以及“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崇高理想和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势所必然”。

(三)植根矛盾转化历史

习近平新时代观诞生于中国社会矛盾发生重大转化的特定历史时空,研究和阐释必须植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矛盾运动,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原则,综合分析并深度把握每一具体的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并以此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在洞彻我国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根本,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引致的发展主题由“如何发展”向“如何更好发展”的重大转折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科学认知。

三、习近平新时代观的现实逻辑

现实逻辑呈现新时代观确立的现实必要性。“只有首先分析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借鉴著名时代问题研究专家林世昌的观点,我们认为,透析新时代观的现实逻辑,应当建立在时代构成基础、时代中心问题、时代发展道路三位一体的时代现实之上。

(一)时代构成基础的准确把握

科技革命和产业化发展固然会改变世界体系结构与时代构成基础的具体样态,但物质生产和生产方式才是构成区分不同经济时代的基础和标志。十八大以来,外部环境的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深入发展并日趋复杂,内部环境的经济稳步增长与质量不高的矛盾、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与“难啃的硬骨头”依旧不少的挑战、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与法治水平有待提升的拷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定性胜利阶段与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时不我待的接续,依旧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无疑,时代构成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时代观的与时俱进。

(二)时代中心问题的深刻研判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我们国家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我们面临许多与别的时代和别的国家所不同的中心问题。读懂一个时代,就要读懂这个时代的问题;改变一个时代,则要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因此,时代中心问题始终是时代观形成的源头活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以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为旨归,在改革、内政、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开拓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并做出新概括。”正是基于时代发展的中心和主题的明确研判,为新时代观奠定了明确的立论前提。

(三)时代发展道路的科学设计

道路问题具有根本性。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不仅应该与国情吻合,更应该与时代发展大势契合。在中国,无论是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还是改革开放的后四十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也是历代领导核心倾力思索的重大问题。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革,习近平指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一观点,集中回答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道路选择问题。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以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是这一道路内涵的系统阐发。

四、习近平新时代观的理论逻辑

理论逻辑呈现新时代观确立的科学真理性。“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通过习近平新时代观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与理论特质的研究,揭示其本质蕴含和理论品质,意在回答习近平新时代观“基本内涵、本质规定”的问题。

(一)直接理论来源

时代观既是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关于时代判断标准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性、时代规定和内容上的多层面性、时代脉络上的性质和特征的内在一致性、时代发展上的必然性和复杂性等重要观点,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理论,其提出和形成的前提和依据,都在于对时代性质和特征的认识与分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外无前例的伟大事业,特别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从站起来、富起来进入强起来这一崭新发展阶段,如何准确研判时代性质和特征,科学把握时代中心主题,从而正确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略,老祖宗和先辈没有给我们现成答案,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时代观,无疑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历史接续,必将极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二)重大理论创新

新时代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时代特征和本质把握为起点构建思想体系这一洞悉社会之谜、把握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时代的划分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核心在于用生产力发展历史状况划分人类社会形态发展历史进程。正是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时,以时代判断方法的一般原理与具体时情的结合、内涵界定的主要矛盾之变与外延界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不变的结合、发展战略的连续推进与路径创新的结合等,进一步创新了把握时代的思维方法。要言之,对时代性质与特征的历史转换、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等三个方面的深刻把握,彰显了新时代观蕴含的时代发展规律。

(三)锐利理论武器

政治性、阶级性是时代观问题最为鲜明的本质属性。无论是西方20世纪40年代英国工党理论家拉斯基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时代观”、20世纪中期以后日渐兴起的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和政治家的“全球时代观”“9·11”之后美国政治家的“后后冷战时代”观,还是国内部分学者热衷的“经济时代观”“技术时代观”,本质和要害都在于放大时代特征、时代问题的变化,淡化时代性质和时代观的政治性,把科技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的关系简单化,借机强化和塑造时代变迁背景下西方和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习近平新时代观,坚持时代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揭示了时代之谜,有力回答了时代之问,无疑是我们批判和证明种种非无产阶级时代观的锐利思想武器。

五、习近平新时代观确立的价值逻辑

价值逻辑呈现新时代观确立的价值合理性。价值性是社会发展理论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新时代观的价值逻辑表现为价值立场上的人民性、价值效用上的政治性、价值视野上的世界性,昭示了新时代观鲜明的逻辑指向。

(一)价值立场上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其根本旨归是人类解放,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政治立场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代观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新继承。“人民”是新时代观的思想内核,“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观“以人为本”的价值逻辑和执政思想不仅是我们党群众观点和路线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定应用和创新发展。

(二)价值效用上的政治性

新时代观归根结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处发展阶段的深刻认知,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在这个特殊而具体的历史时期,十九大不仅做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伟大战略判断,而且用“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是”来进一步细化和解释。“三个意味着”揭示了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世界意义;“五个是”揭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即道路与旗帜、实践性即主题与任务、人民性即发展思想与发展目的、民族性即精神状态与宏伟目标、世界性即国际地位与中国贡献。这一崭新论断和创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历史性、战略性、全局性变化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顺势而为”的高度历史自觉,是中国特色“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我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三)价值视野上的世界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变革与挑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与持续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上进行新探索、提出新答案。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之所以能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新启迪和新机遇,开辟了更加广阔和深远的合作空间,根本原因在于新时代观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国际新秩序等推进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顺应了时代之需、发展之需,彰显了新时代观价值视野上的世界性。

猜你喜欢
逻辑特色理论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坚持理论创新
逻辑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创新的逻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