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艳,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速,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印度产生了较大冲击,但其恢复速度很快。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印度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增长率稳定在7%左右。0同时,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印度GDP年增长率一直较为稳定且波动较小,与中国一直领衔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
印度经济虽然具有第三产业占比较高、投资便利化与自由化、显著的市场规模优势和劳动力优势、金融体系市场化及私有化等优势,但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产业结构、软件行业、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贫富差距、政治环境不佳等。
到2010年,印度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得比重分别为19%、26%、55%。从产业发展的进程来看,印度产业发展是按照从第一、第三、第二产业,到第三、第一、第二产业,再到第三、第二、第一产业的轨迹发展的,即第二产业始终没有主导过经济发展,也就是说在三次产业结构变革之间缺少了中间环节,即从低一级产业向更高一级产业过渡时中间没有衔接环节,产业出现了断层——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0第二产业能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如果第二产业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就缺少了承接大量的教育程度低下、劳动技能低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环节。
总的来说,印度IT业的出口值占整个行业总收入的2/3左右,软件业主要面对的是国外市场,同时在软件服务业中,企业外包业务相当大。而软件出口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它们的占比达80%以上。这意味着印度软件业对北美和欧洲地区的依赖程度过高,尤其是印度经济增长以第三产业为主,而第三产业中又以软件等IT行业占比最高,一旦这几个地区有较大的经济波动以致影响到本国需求,将会迅速影响印度的IT业,从而对印度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
传统的种姓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平衡上。在享受社会教育的机会方面,由于高种姓享有特殊的权力,使得低种姓的人群不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0而且受传统思想影响,低种姓人群大多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教育投资。对印度经济产生阻碍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是众多的宗教信仰。印度是一个几乎全民信教的宗教国家,他们将大量有限的时间和生命用于对神(或主)的无限赞颂与崇敬之中,从而忽视了自身的教育。此外,印度国内的宗教冲突愈演愈烈,且其与政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这就增加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的费用及代价,降低了民族整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严重的贫富差距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第二产业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使得印度国内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没有收入或者只能取得维持生计的微薄收入,而本就收入较高的知识分子等人群,受印度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他们的收入持续增高,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第二,传统的种姓制度使得高种姓人群排斥低种姓人群,而农村多为低种姓人群,当他们离开农村想要在城市谋求发展时,便会受到高种姓人群的排斥,得不到较好的就业,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没有“农民工”的原因,而高收入行业的工作者集中为高种姓人群,高种姓人群的收入得到保障并持续升高,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且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独立后中央政府集中财权,造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加深。因此,中央推行经济政策的难度较大。此外,印度是多党制国家,尽管现在人民党的莫迪担任印度总理,但是国大党仍然掌握着足够多的上院席数,可以对莫迪政府提出的法案行使否决权,且在多数邦执政的仍是国大党,而各邦执政党奉行的政策又不相同,因此,在人民党执政的邦行得通的政策,未必就能在国大党所执政的邦推行的开。最后,莫迪政府还面临着人民党内部的阻力。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经济政策能否在印度国内顺利推行开来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通过对印度经济的浅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首先,要重视第三产业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全面发展第三产业,而不是只发展单一产业,但是现阶段是否选择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需要斟酌,同时,要利用第二产业的充分发展来提高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其次,拉动内需,缩小贫富差距,加快经济增长由以投资主导到以消费主导的转换步伐,积极转变人口结构,减轻老龄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最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尊重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要注重杜绝宗教冲突的发生,保证国内政治环境的稳定,稳定的政治环境是经济政策最大效用得以发挥的最大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