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茹
基层人民银行年终财务账面各科目余额,按资金来源、用途划分为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两大类,分别采取不同核算管理流程,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结转资金包括未列支或未用完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周期内的结余款项,须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预算资金。结余资金包括三项内容:一是项目结余资金,即项目实施周期结束(项目提前结束)尚未列支的预算资金,或因项目实施计划调整不需要继续支出的预算资金,或预算批复后连续两年未用的预算资金,须按制度划缴或按程序申报调剂使用;二是业务主管部门核拨的专项资金结余款项,须按制度划缴;三是地方政府划拨的专项资金结余款项,须退回或并入同级财务收入。
基层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机构、人员、业务、项目建设、物价水平、上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变动因素,分类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根据发展愿景编制三年预算规划,遵循“下级机构或业务部门需求申报、会计财务部门汇编、财务预算委员会审核、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分配获批预算指标和监督预算计划执行”的流程,管理财务收入与支出。从业务检查和内部审计发现,基层人行财务管理存在六类问题:一是未经申报审批,不同类别费用科目间或同类别子科目间相互冲转和调账;二是无单位公函列支招待费,无计划或无参会人员签字列支会议费和培训费等;三是无项目计划和研究程序预提建设项目经费等;四是多提少提应计提经费;五类是租金收入直接列支公务经费或行政事业经费;六是向附属单位或下级机构转嫁费用。为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精神,进一步加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严肃预算执行,提升预算科学性,加强结余结转资金风险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旨在真实反映一个预算年度总收入和总支出,合理调剂年尾和次年初资金需求,均衡丰歉。年终需开展资产盘点、试算平衡、对账确认、报表编制和财务报告,管理内容应当包括如下三方面:
源头管控是指预算编制。预算过紧,影响业务营运;预算偏松,会产生过量积淀;预算未经审批,产生无效预算;无预算列支,所列费用不合规。合理适度的结余结转资金源于预算编制科学性。源头管控包括预算控制程序、预算编制方法、预算范围、需求合理性、预算调整、预算文书资料管理、预算委员会和财务部门履职情况等,从源头防范财务舞弊、违规列支、截挤挪问题和控制缺陷。
过程管控是指预算执行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精神,按核批指标据实列支,费用归属正确,核算科目间无任意调剂,无预提虚列,并及时开展会计核算和监督管理工作。过程控制主要包括预算资金账户管理和收支核算管理,重点监督“三公”经费、固定资产管理、集中采购管理、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内部机构资金往来、费用计提与划缴、暂收暂付款和管控制度。通过预算执行监督,防范财务舞弊、违规列支、截挤挪、坐支、财务人员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
余额管控是指结余结转资金真实余额反映。基于会计财务全面真实性的复审,填制结余结转资金情况表,经逐级上报、对账、审核和确认后,办理结余结转资金划转(缴)、编制财务报告。余额管理主要包括真实性复核、账务调整、专户核算、调剂用途、上级收回、并入收入和分析报告。通过余额管控防范年底预提虚列、无依据调账、突击花钱,无预算资金调入和财务报表风险。
基于上述管理内容,结余结转资金风险大体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1.预算风险。预算是由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组成的管控系统。预算编制(预算调整方案)脱离实际、偏离管理目标、未经审批,财务预算管理责任制不明确,不相容岗位未合理分离(如: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岗位未分离),预算资金划拨无授权和预算考核工作走过场等,可导致财务资金偏离核心工作,或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剩。
2.人员风险。财务人员未按制度规范操作、未正确掌握和理解财务管理制度,财权和事权岗位工作人员未分离,财务人员不具备财务岗位任职资格,财务人员不胜任岗位工作,关键财务岗位人员长期未轮换,财务人员长期未培训,对财务人员激励、考核和问责制度不健全,可导致业务差错、管理成本上升和不确定风险产生,影响结余结转资金真实性。
3.采购风险。预算外采购,预算内采购不及时,采购方式不当,供货商选评资料不全或程序不规范,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不明晰,合同未经法律事务部门审核,未验收办理货物入库和货款结算,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采购,以及采购控制缺陷,可导致资金浪费、纠纷、不合理列支、挪用、侵吞和截留等,影响结余结转资金真实性。
4.固定资产管理风险。计划内固定资产购置未建账,采购数量、金额与账务核算不相符,固定资产成本归属不正确,固定资产调拨、捐赠、残值变价收入等未及时核算,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无合同,固定资产维修、清理、盘盈亏、报废核算程序不规范,未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理和盘点,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闲置和流失,以及未真实准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和状态,影响结余结转资金真实和有效性。
5.单位基本建设风险。可行性研究不深入,投资估算和概算不准确,项目未经立项审批,招投标暗箱操作,合同缔约责任不清,承包商不履约或不完全履约,项目资金来源不合规,工程造价不合理,工程设计不适用,基建单位财务管理缺陷,项目监理人失职,项目验收或独立审计走过场,市场因素或突发事件等可导致项目超期、投资浪费、财务舞弊、责任纠纷、项目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其中浪费、截留、挪用、贪污、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影响结余结转资金真实和有效性。
6.业务运营费用风险。列支无真实交易或无政策背景的费用,费用计提或归属不正确,非常规调账、冲账和内外部资金退划,影响结余结转资金真实完整。
7.财务报表风险。会计报表编制内控制度缺陷,账表簿核对、岗位间复核和送审流程不规范,导致会计财务报表编制和合并差错,影响结余结转资金真实完整。
8.财务信息和收益分配风险。基于上述1-7类风险,可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公开、收益留存和上缴不准确、不真实。
逐笔确认财务资金收支存量和增量,对影响财务结果的浪费、舞弊、贪污、挪用、私设小金库、人为损失和业务差错予以重点关注,才能保障结余结转资金的真实完整。
1.加强财务领导,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并细化财务预算委员会、采购领导小组、基建项目领导小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使用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做好部门衔接工作,正确处理“财务预算编制部门与业务部门,会计财务部门、费用管理部门与人事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与法律部门,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四结合关系,及时修订内部管理制度,宣传会计财务新政策、新举措,通报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
2.加强财务申报,制定操作规程。实现预算执行刚性与财务申报柔性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结余结转资金临时资金调剂功能和中期预算调整政策宽限,通过上下级财务申报管理流程,健全审批手续,纠正预算偏差,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内设职能部门合并新设、人员变动和业务发展急需,防范舞弊,杜绝任意调账、冲转和退划问题。
3.防范财务风险,组合管理技术。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贯穿财务活动始终,综合利用财务管理流程图分析法,SWOT分析法、预算和费用支出审批法、岗位复核法、实物盘点法、账表核对法、敏感分析法和专项检查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综合分析工作,识别财务预算与执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采购、固定资产、基本建设和内部资金往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制定或完善应对管理措施,控制结余结转资金规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4.加强财务监督,审计评估跟进。按剩余风险评估模型和费用指标管理口径,对年度财务管理开展至少一次同级审计风险评估,确认财务管理状态、沟通管理信息、提示潜在风险和提出管理建议,及时发挥内审咨询服务职能,督促完善“自上而下”的财务管理治理流程和“自下而上”的财务信息报送流程。
5.严肃制度执行,落实责任追究。建立并完善激励和约束制度,对影响结余结转资金真实性的责任人,依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执行相应责任追究或移送地方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