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晓雁 王国强
1.优势支柱产业初具规模
天津逐步形成了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等优势支柱产业,打造了一批初具规模的高水平产业聚集区。航空航天产业是天津重点培育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引进空客、中直等一系列大项目、大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三机一箭一星一站”(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大运载火箭、通信卫星、空间站)产业体系全面形成。随着大乙烯、大炼油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形成3500万吨原油、2200万吨炼油、130万吨乙烯以及一批百万吨级下游产品生产能力,构建起从原油、炼油、乙烯及下游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新兴高端装备产业迅速崛起,轨道交通、风电、造修船、工程机械等十大成套装备产业初具规模,成为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以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方案、云安全、云灾备为代表的“六云”产业快速发展,有位居世界前列的天河一号超算中心和亚洲最大的腾讯云计算中心,存储器、路由器、服务器形成产业聚集,市场占全国的70%。
2.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天津服务业保持了可喜势头,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壮大,逐步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联动、互动增长的局面;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提升,日益彰显现代化宜居都市的形象和魅力;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代表了都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3.滨海新区引擎作用凸显
滨海新区加大了开发开放力度,重大建设项目纷纷落户新区,大飞机、大炼油、大乙烯项目投产运营,大火箭、大造船、大机车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加快建设。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超过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00万标准箱。2015年12月滨海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和第二跑道建成投入使用,旅客吞吐量达到1400万人次,跨入国内大型机场行列。在新疆、甘肃、山西等地区设立了20多个内陆“无水港”,辐射服务功能向腹地进一步延伸。金融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飞机租赁基金等相继设立,天津股权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等创新型交易平台挂牌运营。
4.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以曙光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及产业化、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开发及产业化、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重大创新药物开发及产业化、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成套装备产业化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逐步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
以“十二五”为例,天津以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全市共储备 “十二五”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建设项目3449个,总投资规模5.25万亿元。其中,涉及航天航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商贸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咨询等高端行业的项目1215个,投资规模1.69万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32.19%,“十二五”期间投资1.48万亿元,占“十二五”投资比重的34.45%。
按项目行业分布分析:高端产业项目1215个,其中,第二产业的8个小类项目848个,投资规模1.04万亿元,“十二五”投资0.92万亿元,占全部工业项目比重分别达到 80.4%、85.9%和86.6%;服务业项目367个,总投资规模0.65万亿元,“十二五”投资0.59万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0.6%、12.4%和15.1%。
按项目投资规模分析:全部高端行业项目中,10亿以上的项目340个,占总数的27.98%;投资规模1.45万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85.8%;“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1.28万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79个,投资规模0.9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0.8万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项目主要集中于工业方面,商贸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咨询等服务业项目合计 367个,占总数的30.21%,投资合计6480.8亿元,占总投资的38.32%。其中,金融保险行业仅有6个项目。这与天津的产业结构有关。一方面,近年来引进的重大项目也主要以工业项目为主;另一方面,高端服务业起步较晚,尽管天津推出了许多支持性的政策,但是服务业市场培育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天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扩大,发展环境的改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端服务业项目落户天津。
天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航天航空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形势看好。但是,总的来讲,高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带动作用也较小,尚未形成规模效益,还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引进好项目大项目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天津要推进高端产业基地建设必须紧紧把握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结合国内需求的新变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时调整经济工作的侧重点,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结合“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大力开展重大产业高端项目建设,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做大经济总量,保持天津经济中高速、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区县的功能定位,把引进高端产业项目与增加就业机会、合理利用资源、妥善保护环境、兼顾承载能力有机结合,统筹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产业发展重点,实现三个层面及区域间的联动、协调发展。
工业领域,要围绕优势支柱产业,依托重点产业功能区,着力打造临港装备、南港石化、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集聚区,构建形成京津走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和临海产业发展带;整合、改造、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区县经济增长点,形成“两带集聚、多极带动、周边辐射”的工业总体空间布局。
服务业方面,重点建设中心城区中央商务区、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文化商贸、中新生态城、航运、智慧、科学、商贸城、航空、会展等十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形成“两核两轴两带”服务业空间布局。
农业方面,加快构筑滨海高端、环城高端、中部特色、北部休闲观光等四个农业功能区,形成京津生态艺术走廊、海洋神韵、山水风光、湿地原生态、水乡风情等五个创意农业产业带。
同时,加强市内六区与滨海新区及其他区的合作,进一步明确各区的制造业发展定位,合理分工、互为促进,正确引导资金投向,科学安排新项目布局,做到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以有利于发展循环、低碳、绿色经济和避免无序发展。
围绕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目标产业结构,利用多种渠道,深入发掘项目资源,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大项目的储备力度,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优势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转型。
对符合本市“三高”发展方向的项目,政府要创造“宽松”的准入与发展环境,采取多种举措,给予充分的便利条件,争取项目落地,推动项目尽早实施见效。要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为契机,吸引一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天津实施;促成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在天津建设;推荐一批专业园区作为国家级产业示范园。设立专项资金,争取国家自主创新资金相配套,打造产业技术平台,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产业化。
加强重大项目规划储备和组织实施,必须依托各级前期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各级前期机构在筹划项目、初步论证、筛选储备等方面的作用。
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重大前期项目工作。重大前期项目是实现“三个一批”要求的重要一步,确保每年推出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项目,经过协调推动,能够按进度开工,形成滚动推进的良性循环。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全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组织推动与协调力度。建立由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委办参加的市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部门联动、定期沟通、研究会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项目筹划储备和前期推动工作。三是,要不断完善全市范围的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形成动态跟踪、按时更新的工作机制。在重大项目储备库的基础上对近三年拟实施的项目进行了充实更新,为全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加强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重大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招商引资是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的有效途径。要盯住港台、欧美等资本密集地区,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措施,不断引进国际性行业龙头企业。五是,要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资金保障是前期工作开展的基础,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尤其是一些公益性、非盈利性等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全市重大项目融资需求以及资金筹措方式,研究提出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的重大项目融资平衡方案,研究提出全市促进资金供需平衡的政策建议以及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控制目标和具体防范措施,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十三五”规划的顺利落实。
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盘活现有存量资产,通过溢价转让、拍卖、置换、抵押等方式,实现建设—转让—再建设的良性循环。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有条件地争取债券、股票、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等融资方式,用好上市公司资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定期开展重大项目融资推介会,对符合发展要求的项目向有关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协助企业落实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