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信,张 恒
(1.中共尚志市委党校,黑龙江尚志150601;2.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30)
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黑龙江省尚志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尚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哈牡之间,综合实力位居黑龙江省十强县(市)之列,境内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野生药材资源,大约有300余种,其中可采集的有五味子、刺五加、人参、百合、满山红、冻青等60多种。尚志市发展中药材产业成效显著,在2017年召开的中共尚志市委七届四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将药材产业纳入全市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内容当中,将其列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之一,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全市药材产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尚志市中药材生产面积已达6.9万亩,其中五味子2.3万亩、平贝1.5万亩,其它药材(包括林下参、月见草、穿地龙、防风、轮叶党参、板兰根等)3.1万亩,是北药的传统产区。《中国药典》还将尚志市登录为平贝的主产区,其中的中药材五味子,不仅是一种名贵常用的中草药,而且被国家列入食品行列,用于酿酒、制果汁、调味品等,被称为第三代果树,五味子系列产品还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尚志市种植户有8 500多户,从事药材行业人员约有2.8万人,全市从事药材生产和采集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可超过1万元。
在尚志市经济开发区,创建了特色的医药产业加工基地和园区,建设了现代中药产业加工园区,其中就有龙头企业哈尔滨东方制药有限公司,还有以国药集团、红豆杉药业为龙头,建成了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抗菌、抗癌、抗血栓医药生产加工园区,依托中医药科研院所,建设研发基地,提高研发能力,开发新的产品,推动了尚志市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依托苇河木耳批发市场,促进中药材流通,建立了东北特色的山特产品中药材批发大市场,产品辐射全国,尚志市药材产业经销户达500余户,收购网点遍布城乡。经销商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国内著名药市设有多个经销网点,与全国17家大中型药材专业市场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在苇河木耳批发大市场建立了山特(药材)收储区,每年发往全国各地市场的五味子3 000吨、平贝1 200吨,分别占全国总需求量的50%和60%,全年药材交易额达5亿元,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闻名的药材经销集散地。
一是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中药材和食用菌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指导工作。二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招商引资、创办中药材龙头企业和协调金融贷款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拉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三是积极发挥中药材协会的职能作用。尚志市中药材协会创建于2002年,现有会员1 310人,开展了五味子、穿地龙、平贝、玉竹,林下参、藁本、仿野生天麻等12个品种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协会与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吉林抚松等全国知名的药材大市场和成都天圣制药等建立起广泛联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每年帮助会员销售五味子、防风、平贝、柴胡、穿地龙等中药材达550吨,销售额达8 500多万元。2017年,协会创新了农民土地入股的方式,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在试点园区项目中,每亩先给农民300元作为保底,解决了部分中药生长过程慢,资金无法及时回流的难题。同时,部分中药在开花期间具有观赏性,尚志市中药材协会在帽儿山富民村,建立中药材花海基地,以药材花海作为旅游景点,将门票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返给农民,以多种收入的方式,全面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中药材基地的规划和布局不太合理,东南部的庆阳、亚布力、亮河、苇河等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多,西部的帽儿山、乌吉密、蜜蜂等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少,在个别乡镇区域内,中药材种植还比较分散,不成规模。二是种植的中药材品种结构不够合理,种植品种仅仅局限于五味子、平贝、天麻等。三是种植区域的特色优势品种数量少,仅有五味子、刺五加、平贝、旱半夏、玉竹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优势品种,而且种植的标准化种植程度较低,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包括土地整理、施肥、施药、采收等环节标准化程度低,中药材种植的不规范,造成中药材的质量不高,这势必成为了制约中药材生产的一个“瓶颈”。
尚志市还存在中药产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中药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即使是药材种植大市,目前中药材产品也还大多处于“原字号”阶段。中药材产业位于产业链中低端,至今没有几家大型深加工知名度高的龙头制药企业,现有的药材企业也只限于药材的简单烘干、清洗等初加工,缺乏精深加工。直接出售的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一是缺乏专门的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多数产品靠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牵线搭桥,寻找客商,组织化程度低。同时中药材经营不规范,由于没有专门的药材批发市场,使得一些零散中药材种植户只能把产品低价出售给经销大户,再由经销大户高价销往外省或直接出口,这样一来,就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二是市场体系不规范,监管基础比较薄弱。部分经营业户和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假冒中药材产品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中药材市场秩序。另外中药材检测手段落后,不仅消费者识别不出,即使管理机构短时间内也难以判断真假,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
尚志市有多种品质优良中药材,中药材品牌建设起步也较早,但一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正式商标较少,品牌影响力不强,知名度也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道地药材产品被冠以别人的名号,处于为人作嫁衣的尴尬境地。
中药材生产没有与产业扶贫、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康养特色小镇建设很好的相融合。目前特色小镇建设注重招商引资,对未来产业的融合发展考虑还不足,缺乏中药材生产种植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要素的整合。
一是加快园区提档升级。科学规划,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发挥尚志市平贝全国知名传统产地优势,抓住国家将黑龙江省列入五味子、刺五加优势产业的机遇,通过争取政策资金投入、企业合资经营等方式,加快乌吉密乡、河东乡五味子园区、珍珠山乡平贝园区、老街基乡林下参园区提档升级建设。通过发挥园区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全市药材生产技术水平,带动产业快速、规模化发展。二是引进推广新品种。为适应市场需求最大化的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展尚志市药材品种单一老三样的现状,解决好药材产业生产周期长、市场波动大、资金回笼慢等问题,发展区域特色中药材优势品种,在中药材主地成立中药材专业种植社,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三是在前端种植过程中管理。采用科学的技术,使用生物化肥和农药,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加快中药材生基地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一是合理布局中药材加工企业,促进中药材综合利用,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健康类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生产。在尚志市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创建特色的医药产业加工基地,在北药基地建设基础上,以东方药业为中药材加工龙头,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加工园区。二是加大科研投资,利用新技术,开发五味子保健茶、保健饮品、刺五加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等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中药材趁鲜加工,带动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保健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依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设研发基地,提高研发能力,开发新的产品,使中药材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注重市场销售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以农民为主体的中药材营销经纪人队伍,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和奖励。在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无偿提供土地、政策支持,免费给予通路、通水、通电、通暖,建立中药材专业批发大市场和中药材物流中心。同时,大力扶持和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努力拓宽中药材流通渠道,通过拓展市场,以此刺激农民种药,促进产业的发展。组织实施中药材网上购销,利用“互联网+中药材”营销模式,将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探索“互联网+中药材+金融+质检+现代物流”的全新商业模式,搭建“中国北药交易中心”“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平台”等大宗商品智慧交易平台,积极推进技术、产品、金融、服务创新和配套产业开发,构建现代化中药材市场流通体系。二是规范中药材市场体系,严格执行产业监管制度。成立专门的中药材监管机构,加强对中药材企业的统一规划、统筹部署和协调管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力度,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管理体制,对中药材企业进行统一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二是积极发挥中药材协会的优势和职能,加强自律和自我监督,规范个体行为。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保障,而品牌则是品质、信誉和服务的长期积淀。一是加强品牌建设,重点是鼓励中药材企业加强道地药材品牌建设,主要是针对五味子、刺五加、平贝、旱半夏、玉竹等几个优势品种等中药材商标品牌建设及地理标识认证等工作。对优势中药材品种,联系专业权威机构进行化验、认定,明确其有效成分含量,确定其优质等级,取得鉴定证书。同时要开展增加人参、天麻、桔梗、黄柏等中药材“三品一标”认证及商标注册工作,打造具有尚志地方特色的中药材产品品牌。二是着力打造“尚志药都”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大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树立品牌战略意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把此产业列为重中之重的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品牌,增加品牌国际竞争力。同时要维护中药材绿色品牌形象,中药材企业还要及时申请专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育知名品牌和特色品牌。
推进中药材生产与产业扶贫、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康养小镇建设相结合,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培育和发展中药材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政府主管部门要给予中药材种植补贴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建立“政府+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给有土地的贫困户无偿提供中药材种植种子,把中药材种植与精准扶贫衔接起来,实现贫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助力中药材产业扶贫对象如期脱贫。二是加快产业融合,实现药旅结合。充分利用北药的产业特色,积极发展具有北国特色的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绿色健康产业,开发中药饮片、配方颗粒、滋补膏方、药膳等道地药材养生产品,将中药材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山区乡镇,打造成为产业发展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融为一体的生态经济综合体。在亚布力、帽儿山、苇河等地打造健康旅游项目,培育具有浓郁龙江地域特色的新型健康产业新高地,推动业态融合,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