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理论视角下人才集聚路径创造研究

2018-12-05 10:59张永刚
市场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路径依赖

张永刚

摘 要:新时代以来,人才政策频出,人才工作效应明显,由政府主导的人才集聚呈现出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在此背景下,需要破解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重视以市场为主导的路径创造,才能正确引导人才集聚,优化人才布局,缓解人才资源浪费,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

关键词:路径依赖;人才集聚;路径创造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1-0178-02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理论来自生物学领域,由沃丁顿(Waddington)在研究物种进化路径时首次提出,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North)将其引入到新制度经济学领域,认为:“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系统一旦进入某个路径,无论该路径好坏,就会在这条路径上持续发展下去。”“人们习惯于选择自己熟悉的路徑进行制度变迁,任何人都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这样的选择通常成本较低。”路径依赖由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协调效应(Coordination Effect)、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ffect)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既定的方向不断自我强化。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路径依赖强化了内生因素带来的对制度的稳定作用,却又随着外部因素的不断变化,而成为阻碍制度变革的绊脚石,必须适时解除路径锁定,弥补路径依赖的主体缺陷,将新的意识和原则渗入,从而产生新的路径,这一过程形成了路径创造。正确处理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辩证关系,是实现制度不断趋于完善的必由之路。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该理论产生时间不长,但已广泛运用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领域,在人力资源领域同样需要对该理论予以关注。

一、 人才集聚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关于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政策频繁出台,如何通过人才存量的整合和优化,实现人才集聚成为当下备受关注和持续探讨的热门话题。西方对该领域的涉足早于国内,西方理论界对人才集聚模式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PaulKrugman(1991,1995)为代表的中心外围的横向人才集聚模式,二是以Scott(1983,1986)为代表的知识共享和外部经济的横向人才集聚模式,三是以Scott和Storper(1987)为代表的基于交易成本的纵向人才集聚模式。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西方人才集聚主要有两种模式,即市场主导型人才集聚模式和政府扶持型人才集聚模式。国内的研究建立在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孙丽丽等在2006年率先提出了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收益优势依傍型、产业集聚推动型、“领头羊”效应吸引型和政府牵引型等四种集聚模式。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还难以直接采取市场主导型的人才集聚模式,政府的主导作用,多重吸引人才的政策,是实现人才集聚的重要保障。在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的人才集聚仍然是以政府牵引型为主要模式,所依赖的因素有宏观层面的人口政策、户籍制度、物价水平、财政预算等,微观层面的区域发展政策、人居环境的建设、企业用人理念、市民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别性因素导致了人才集聚。

二、 人才集聚与路径依赖效应

由政府主导的人才软硬环境的建设,对人才集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协调效应(Coordination Effect)及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ffect)等四个方面自我强化路径依赖。

(一)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通常情况下,以政府为主导的人才集聚,主要在于政府颇具规模的资金投入,营造人才所需的软硬件环境,根据地方产业需求,重点引进急需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通过人才津贴、人才称号、住房户口、打造平台、资助研发、成果转换等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形成人才工作的体系。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改善了人才需要的环境,对人才集聚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该模式的运作日益成熟,路径依赖效应不断强化,形成围绕人才持续发展的规模经济。

(二)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能,在参与社会竞争的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更替,又需要不断地根据竞争需求进行知识进补,以保证竞争力。因此,某种程度上说,人才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推算人类科学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1倍,70年代每5年增加1倍,现在大概每3年增加1倍。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的终身教育重要性显而易见,路径依赖的学习效应得到日益强化。

(三)协调效应(Coordination Effect)

社会经济的发展,单一的产业经济逐渐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复合型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优越性日益显现,随着产业的升级,复合型人才形成很大的缺口,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很长的周期。因此,跨专业人才间的协作在复合型产业经济中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才的协调效应也成为重要的竞争力因素,这种协调效应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显得不可或缺,且持续强化。

(四)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ffect)

为了充分保障人才的竞争力和需求的充分,政府通常通过大规模投入建立人才储备的人才银行,推动打造高素质人才集聚的人才高原,甚至人才高峰。但从人才的集聚到人才发挥作用,这其间存在人才的适应性。因此,在人才集聚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人才预期的适应性,以便能够做到既节约集聚成本,又能最大化发挥人才集聚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三、 人才集聚与路径创造

阿瑟(W.Brian.Arthur)对经济演变过程中的自我增强机制(self-reinforcing mechanisms)和路径依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认为在制度变迁上,“由于规模效应、学习效应、协作效应和适应性预期的存在,使得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产生锁定效应。”诚然,政府在人才集聚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也因此产生了路径依赖,但不可忽视的是吸引人才集聚的环境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人才集聚的前提和基础。“人才吸引取决于人才发展环境,一个地区是否具有人才吸引力可以用指标进行衡量。而各地区分别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环境,所包含发展环境因素较多,影响人才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科技教育和国民素质状况、人才生活和工作环境状况、人事人才政策状况等。”客观上,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才集聚也明显體现出了区域性,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集聚明显强于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长期存在,也造成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的差距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胜出,这就需要走出路径依赖,在路径创造上下功夫,要从政府主导逐渐过渡到市场主导,主要从以下方面予以突破。

(一)在“互联网+”背景下,集成人才大数据

美国学者爱德华·戴明(W. Edwards Deming)强调:“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9]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工具,依靠大数据,可以对市场人才需求与需求人才市场有准确的分析,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和节约人才集聚的成本,促进人才与市场有更和谐的对应关系,更好发挥人才的作用,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二)在共享经济背景下,实施人才共享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区域人才集聚的不平衡,发达的地区人才储备充足,甚至出现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不发达的地区则人才资源不足,甚至出现严重的缺位。从而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越拉越大。因此,人才地域化的观念亟待突破,区域间高素质人才的流动要成为常态。据统计,在美国平均每个专业技术人才一生要换12次工作,日本人要8次;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动率普遍为15%-20%,而硅谷的人才流动率甚至达到50%。美国人才资源管理大师库克提出了人才创造周期理论,认为人才的创造力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会逐渐呈现出由低到高、到达最高又开始衰落的过程,创造力高峰期可以维持3-5年。如果在衰退期变化工作岗位,将会发挥人才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是为了缩小地区间发展的差距,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政府间要打破人才区域分化的制度壁垒,让人才在共享经济中合理分流,促进区域间人才的共享。

(三)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打造校企产业人才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有利于改善人力资源的供给侧结构,起到优化人才布局,形成人才与产业相融合的结构体系。

(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全人力资本市场体系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服务概念,并明确人力资本服务在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的地位。《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促进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和人力资本服务新增长的历史要求,并将极大地推动人力资源要素协同、产业协同和宏观协同,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保驾护航。根据人才大数据,加强人力资本市场间的协作,实现人才供求的平衡,促进人才消费,实现人才流通中流量和流速的规范和有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人才工作发表了系列讲话,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有了新定位和新要求,他指出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才工作进一步提高到了民族振兴的高度,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人才工作更加崇高的使命和更加重要的任务。在国家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出台的背景下,人才工作必将得到加速发展,形成全社会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人才集聚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在人才集聚的过程中,要辩证处理好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的关系,不断推进人才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中国梦的人才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1-2.

[2]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3]时晓虹.“路径依赖”理论新解[J].经济学家,2014(6):53-64.

[4]王勇.才集聚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1(9):205-208.

[5]孙丽丽,陈学中.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6(9):131-134.

[6]朱杏珍.人才集聚过程中的羊群行为分析[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2003(7):53-56.

[7]张珍花,查奇芬,王瑛.江苏省人才吸引力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2002(4):126-129.

[8]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9]谢牧人,于斌斌.长三角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关键与机制[J].政策分析,2012(2):81-84.

猜你喜欢
路径依赖
闫群力:健全制度不能养成“路径依赖”
闫群力:健全制度不能养成“路径依赖”
企业动态能力倒U型作用的实证研究
路径依赖理论对高考升学决策的指导意义
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我国养老公平问题审视
报酬递增视角下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