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心
摘 要:现如今吗,教育业不断地加强对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真正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来抓,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促进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联合家长一起来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它能够在增加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同时,培养好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了有效作用,还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帮助。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才能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才会运用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达到提升的目的。第一,创设阅读好作品的氛围。与其逼着学生被动阅读,还不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内在情感需要。教师要常常分享自己阅读书籍后的感受,用现身说法的形式激起学生情感上的认同,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想法。教师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搜寻一些关于读书的好句子进行点评、分享,从而激励学生对好作品的渴求,产生迫切阅读的想法。第二,运用榜样的感召力讓学生渴望去阅读。古往今来,大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都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之人。因而,教师要经常通过延伸拓展向学生介绍一些爱阅读的历史人物、学者、名人和身边的人,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运用故事的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故事类图书,先通过声调和口吻的模仿分角色朗读,再讲解书中人物的言谈举止细节、生活情景细节、自然景物细节等,把学生引入一个丰富有趣的情感意境中,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第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主动探究阅读。学生的阅读需求是进行阅读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促进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设置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其阅读的欲望。此外,教师也要抓好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的趣味等深层次的长远的阅读动机。第五,通过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学校可定期组织或学生自发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名著知识擂台赛、辩论赛、百家讲坛、课本剧表演、阅读之星评选的相关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使学生的口才更出众,胸怀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境界更高远,精神更卓拔,视野更宽广。
2教师应合理选择阅读教学内容
优秀的阅读内容,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学习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喜好,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将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展到课外,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书籍,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其学习和理解的阅读内容。例如,在阅读《七颗钻石》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将《安徒生童话》《小红帽与大灰狼》等童话故事书籍分发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选择适合学生身心成长的读物,在学生扩充知识范围的同时,促进其未来发展。
3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评价体制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知识,构建思维逻辑,提升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产生初级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阅读作为人了解世界、获取知识、丰富内心和充实生活的重要途径,能够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长期缺乏完善、科学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阅读效果缺乏衡量标准。在此情况下,教师很难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阅读考评体系,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估,并根据所总结出的不足加以改正,进而调整阅读教学方法,使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及运用能力。
4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意识和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合理进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设置,准确定位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同时,遵循教学大纲、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从学生的身心年龄特征出发,紧密切合教学目标,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秀华.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农家参谋,2018(1):141.
[2]闫兆晶.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汉字文化,2018(2):68-69.
[3]张玉卿.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7(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