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8-12-05 07:58杨庆芳
速读·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典阅读人文精神大学生

杨庆芳

摘 要:本文对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研究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原因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如何利用经典阅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经典阅读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其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直是现代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一。

一、何谓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人文精神大学文化的灵魂,是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从20世纪90年代起,大批学者开始呼吁复兴大学人文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指出20世纪的高等教育的出路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近30年代过去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依然不尽如人意,其缺失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用主义思潮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

大学里适用主义的思潮让大学教师和学生仅注重知识的实用化,拒绝一切与实用无关的东西。课堂学习内容和讲授内容完全被个人利益所驱使,有用就学,有用就教,无用就不学,无用就不教。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只希望从课程中学到对就业更用利的能力,失去了对人文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就业率的过度追求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各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尤其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绝大多数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英语学科等工具性技能的提高,很难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大学语文等文化素质类课程的学习上。

(三)较低的经典阅读量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复旦大曾学做过一个调查:目前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有9.3%。大学生们更喜欢阅读一些浅显读物,而不愿意深入作品的内核,去领略和思考更深层的意义和美感,而很少愿意对作品进行深度思考,精神领域的升华更无从谈起,这也是大学生人文缺失的一具重要原因。因此,重回经典,加强大学语文课中经典阅读的引导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阅读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与方法

(一)充分利用人文课程教材,让人文精神渗透其中。

有些课程的教材中有关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极其丰富,可以很好地利用其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有意识地融“人文精神”教育于人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把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去感染、熏陶学生,让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和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等,这些文章都包含深刻的哲理,它告诉人们生命来之不易,要这生命,珍惜时光,珍惜幸福。

(二)拓展教材阅读,延伸到经典阅读

课外阅读是人文课的延伸,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而拒绝经典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的。因此,阅读经典无疑成了丰富人文精神的最佳途径。加强经典阅读,决不是口头的提倡,而应该动真格,下大气力,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强化实施。

1.促使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转化。功利阅读的目的一是放松,二是考试。但是经典阅读却可以优化人的心灵。通过对人的智慧高峰的攀登,对人类文化珍果的品尝,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心灵,提升心灵,充盈心灵,成为精神丰富的人。老师一定要制定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书目,和更为详尽的阅读计划。同时开设阅读指导课程,介绍文学流派,走进大师生平,赏析精彩片段等,为学生阅读提供方法。

2.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转化。兴趣阅读常常是随意的、片面的、情绪化的,而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经典作品,学生却不一定有兴趣。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学生的兴趣,而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和磨练,促使学生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攀升。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势必要开动脑筋。通过分解目標导引,加强阅读的定向作用,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的动力。其次,是强化阅读的成功体验。经常开展读书节、报告会等活动,一方面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效,另一方面就是深化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

3.从学生阅读向师生同读转化。阅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爱读书的老师,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体验阅读的甘苦,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每隔一段时间,师生都要同读一本书。教师力争与学生有相似的天真,相似的梦想,当然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教师还要多读经典名著的评论文章,指导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同时还要和学生及时沟通,进行心灵对话,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成果,必要时还可开展对经典名著的研讨、交锋、辩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更应该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把人文教育进行到底,让人文精神活在每个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心花怒放!

参考文献

[1]蒋承勇,云慧霞.大学生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育,2013,2:53-55.

[2]刘越,赵然.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73-7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人文精神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大学生之歌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