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霞 薛磊
摘 要:在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培养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基于社会需求分析,文章在阐述目前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后,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社会需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英語已成为世界通用语,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愈大。大学英语是大学外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国家战略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以实际使用为导向,培养拥有跨文化沟通能力、能胜任对外交流的人才,以满足我国科技、经济和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改革的核心内容。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虽然需求分析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研究多以在校生的个人需求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工作需求的研究还不全面。鉴于此,本研究以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为目标,探讨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研究
需求分析,就是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再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要怎么解决,得到什么结果,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是常用的方法。需求分析是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只有确定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后,教育者才能够分析和寻求教学方法和内容,否则,培养的人才会达不到或脱离社会需求。
近年来,外语教学需求分析逐渐被国内外学者重视,但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Richards et al(2003)编写的《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把需求分析定义为 “(语言教学中)指确定个别学生或一组学生的语言需要并将其按先后缓急的次序进行排列”,并认为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工作的一部分,通常需要在编写语言教学大纲之前进行。Dudley-Evans 和 St John(1998)为认为需求分析是一个动态过程,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估是相互一体的,两位的理论观点被作为设置英语课程的参照。陈冰冰(2010)以国内外现有需求分析理论和模型为雏形,从学生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个角度提出了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架构。二是从专门用途角度。需求分析理论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蔡基刚、陈宁阳(2013)认为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的重要部分,并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三是从学生需求角度进行的探讨,如分析构建“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大学英语多元课程体系(郑大湖2016);王斌华和刘辉2003从英语学习者视角对英语学习需求做了调查和分析。四是从社会需求出发的研究,如胡学文等(2011),这类实证研究比较少。史兴松(2014)根据跨文化适应理论在实证基础上得出外派人员外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社会需求。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教学调查多从英语学习者个人主观感受的需求角度进行,而基于工作单位具体工作性质需求的调研实证比较少。大学英语教学要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但是宏观上我们还要很好地了解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只有把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国家社会的需求以及个人兴趣结合起来,学校才能更科学地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二、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相继出台,大学英语教改有了新方向。国家的人才战略与社会需求也促使高校越来越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也有了很多改进,但有些问题仍突出存在。
(一)英语课程建设目标笼统化
课程目标不按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水平合理定位,盲目参照其他院校,造成课程目标泛泛化,成了摆设。教学大纲缺乏科学行和系统性。课程课型分类大同,精读与听说两类是普遍开设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个性化不突出,忽视社会和学习者的具体需求。
(二)课堂教学进度化
教学进度是否正常,教师每学期要讲完哪几课,考试要考到哪一课等都成了要评估或完成的硬性任务。老师在课堂上基本是在赶任务,完成课文讲解,做完练习就算结束一课学习。除了要完成一定量的教材内容讲解外,不关心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所教内容是否是学生所需则往往被忽视了。
(三)教材内容把握性差
对于教材内容,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处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训练与其他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有的教师不明确每堂课究竟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掌握什么以及重点是什么;有的导入时间太长,过于关注主题从而把时间主要放在了主题讨论上;有的老师整堂课都在讲单词;有的老师照着教材配套的课件进行,作文交给批改网等网络工具评改,课件里没有涉及到的东西或作文里反映出来的普遍共性的问题不再去关注或讲解。这样既脱离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个性化人才。
(四)教学结构程式化
很多教师的课堂进程安排固定化,不根据课文内容变化形式。一堂课往往是由热身导入开始,接着讲解课文背景知识,然后单词,文章结构,课文内容的语言知识,做练习,最后是布置作业结束一课的学习。尽管教师也会安排学生回答问题,多是对新出现单词的理解或造句,对较难句子的理解或翻译,对篇章主旨的理解,但是随机性大,缺乏针对性设计,没有拓展;有些提问达不到真正地互动。或有安排学生小组活动,但缺乏有效地指导和监督,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或没有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算不上成功的一节课。如果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或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看手机甚至逃课。
(五)课程评价简单化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多是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内容一般以听力、阅读等客观题为主,占到60%-70%;而以翻译和作文等内容为主的主观题,一般不会超过30%。本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形式却没有很好地执行。考试内容还是以语言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重点也围绕考试进行,这样的结果是锻炼了考试能力,但与社会所需实际应用能力有脱节。
三、基于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应从社会用人需求出发,这是设置有效课程、达到有效教学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
(一)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调研和文献发现,很多社会用人单位岗位招聘对英语有要求。不仅专门做外贸的公司,有海外项目或需引进设备的企业、有科研要求的事业单位等都对英语有各种不同要求,如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以上水平;能胜任英文资料的口译与笔译;有良好的听说和写的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能进行商务或技术谈判;能翻译本专业的英语技术资料;能看懂本行业进口设备上说明操作使用书;能用英语描述产品生产流程;能用英语电子邮件或电话与外商进行业务往来;能书写规范的备忘录;能快速获取本行业领域信息并做归纳汇报;能进行国际技术/学术交流;能安排以及接待外商来访;有得体的国际交流合作和业务拓展能力等等,行业不同,具体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我们要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从培养目标、课型安排、课堂教学以及评估等方面统筹安排。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建议
外语课程设计要有科学性,必须有职业需要的分析。社会用人单位需求是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制定依据,要遵循适用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1.课程设置目标
课程设置目标是方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它指导教学计划、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的选择与制定。各学校要很据自己学校的办学定位,规划科学、开放的课程体系。目前,很多大学减少了英语课时,只在一年级开设英语必修课程,所以每个学校应该以自己的生源情况分层次设定,结合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型和教学内容,重视通用英语的同时适当兼顾学术英语。不能随大流,不顾学生和社会实际需求。
2.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将来生活或工作场所的实际使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语,要做到可以同世界上说不同国家母语的人用英语进行得体交流。教学要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级教学,不同级别教学要求要依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并结合自己院系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特色。教学目标要明确,过程明了,教学任务布置清楚易懂。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尽量丰富,呈现多样化。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并利用好网络英语学习资源,促进个性发展。课程评价从终结性评价为主过渡到同样重视过程性评价。课内外相结合,课前、课上和课后学习要衔接好。课时有限,指导学生课外学习,让学生利用好第二课堂活动,有针对性提供辅导。课外作业布置要具体,并做相应的检查,否则学生就很可能不付诸行动,不去认真地自主学习。
3.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年级大学英语是必修课,可以开设通用英语课程,打好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基础,重点提升学生的听力、阅读、口语、翻译、口语等语言技能,尤其是高中阶段无暇顾及的听说能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夯实语法基础、提高篇章理解与赏析及语用能力。必修课阶段结束后,可以开设不同课程模块,比如在二年级可以开英语通识教育选修课,如跨文化交际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容忍度。三、四年级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后续拓展课程,面向个人和社会需求,培养对职业领域有特别需求的人才。比如根据学生水平开设通用学术英语或专门学术英语、职业英语等课程群。专门用途英语重点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关的英语阅读或写作能力。职业英语的教学应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用英語进行专业交流。
四、结语
以上从需求分析入手,探讨了社会需求下的大学英语教课程设置问题。只有在明确了社会需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后,才能根据本学校的师资条件以及学生实际水平对大学英语课程作总体的教学安排,从而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课程类型、确定课程内容和课时与学分、建立科学地教学评价和考试评估体系等。
参考文献
[1] Dudley-Evans,T.,& St John,M.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 Richards J C.,Platt J & Platt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02):120-123.
[4] 蔡基刚,陈宁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05):3-9.
[5] 胡学文,吴凌云,庄红.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外语,2011(05):12-17.
[6] 史兴松.外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需求分析,外语界,2014(06):79-84.
[7] 王斌华,刘辉.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3(03):34-38.
[8] 郑大湖.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多元课程体系构建[J].外语界,2016(05):49-55.
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大学生英语能力与职业发展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BW15006。
作者简介:李家霞(1971- ),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山东科技大学,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