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2018-12-05 09:10宋龙飞
体育师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主动被动策略

宋龙飞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课堂观察等方法,对中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与锻炼的问题进行深思与研究,发现中学生被动从事体育学习,受体育课程内容、教师个人魅力与教学能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外部因素,以及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习兴趣、多样化发展需求等内部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下改进策略:根据学生兴趣开设选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回归学生主体;倡导合作学习与情景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强化个人素养;强化学生对体育课程认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被动;主动;体育学习效果;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4.001

1 前言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和需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再次被明确强调。此外新课标还指出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变[1]。通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观察与研究,发现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被动学习占据着重要的部分,甚至出现厌学与逃课现象,此外《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15岁及以上调查人口不主动体育锻炼率达72.2%。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教学观察研究来看,还是调查报告分析来说,中学生不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问题确实比较严重,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有其独立的特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多、在动态变换的教学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多, 有序组织教学的难度大,影响因素也比较复杂[2]。

2 中学生体育学习被动现象归因分析

中学生体育学习分别受到外部与内部两大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了体育课程内容、教师个人魅力与教学能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因素,内部因素包含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驱力、多样化发展需求等。因此,无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处于何种状态,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体育学习。

2.1 体育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教师中心论现象普遍存在

教学内容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载体学生可以达成学习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以下几种情况:教学内容没有直指学习目标,内容与目标是脱节的;教师教学内容长期不变,学生上了多年体育课还是只会篮球投篮与三步上篮;缺乏教学进度与规划,体育实施随意性强;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学生学习的需求,导致学生学习需求受限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指向了教学内容,反映出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缺乏自身吸引力,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多年体育课程改革一直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没有大范围实际意义的存在,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注重身份的转变,或者说并不知道如何转变,导致多年课改中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決。这种现象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的教学还是立足于如何教与教的怎么样,并非学生如何学与学的怎么样,教师只是注重自身教学的方方面面,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各种需求。

2.2 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个人魅力有待提升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长时间教学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职业能力,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等[3]。可见教学能力并非由一两种内容组成,多样化的内涵就导致不同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差异,有的体育教师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强,有的了解和研究学生能力强,也有可能是语言表达能力强,更多的是侧重于某一方面,因此就会导致不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偏重。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教学语言,还要研究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各内容部分的层次性等内容。多重要求下必将导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本身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同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同样千差万别,不同性格、经历、教育立场等因素都左右着教师的个人素养,多数结论在于个人魅力高的教师学生比较喜欢,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从而喜欢这门课程,个人魅力不足的老师学生对其喜欢程度则为一般,教师课程吸引力就会显得有些不足。这一结论足以证明教师个人魅力之于教学、之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非常关键。

2.3 讲解与示范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缺乏多样性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手段有着极强的关联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确定与形成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教学模式的采用。调查显示:目前多数体育教师一直都在采用讲解与示范法,综合得分10.67与10.82,合作学习法得分3.08,自主学习法得分1.47,情景教学法得分1.45,自主探究法得分1.4,由此可见新型教学方法与手段并没有被多数体育教师所采用,更多的还是讲解与示范,这样的一种结构也就意味着现有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向合作学习模式与自主探究模式转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引导学生上课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之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形式单一的上课开场白,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说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例如:蹲踞式起跑的教学不可能从小学到高中采用“讲解示范、组织练习、集体纠错”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完全可以改变出多种多样的起跑方法,需要达成不同的目标,就可以变化出多种内容与形式。

讲解与示范教学模式下更多教师采用讲解法与示范法进行教学,这样的一种方式并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能自我提升。学生需要的是以主人公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非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2.4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足,缺乏学习内驱力

作为中国学校体育3大难题中的1个——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我们不得不承认,体育教育教学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是喜欢运动的,但是我们的体育课并没有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导致了对运动有兴趣,对体育课没有兴趣,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学生喜欢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下收获运动的喜悦,不喜欢运动状态被约束,学生在体育课中进行活动需要更多的主动权。

体育课程的开设同样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对足球痴迷,对其他运动讨厌的学生,每周的体操课、田径课与篮球课等都不能满足个体需求,开设学生喜欢的体育课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中提倡学生三年一直学习1到3项体育项目,熟练掌握1到3项体育技能,开设专项课或者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由体育学习兴趣不高产生的学习内驱力不足问题,通过课程的开设便可以有效的解决。

2.5 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不能被满足

学生体育学习多样化包括了体育学习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体育学科发展多样化等方面。从上述几点分析中可以得出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并没有得到满足,现有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体育学科发展多样化指学生运动技能、体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多样化,现有体育课堂注重学生运动技能,忽略体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导致体育课中学生的感受不够全面的同时,也衍生出我国学校体育另一大问题,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由此可见,学生多样化学习不能被满足这一现象是存在的,并且也影响着学生的主动学习。

3 中学生体育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相应策略

针对学生体育学习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都不同程度致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针对被动学习状态提出以下4点改进措施,以期学生体育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3.1 根据学生兴趣开设选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回归学生主体

学生在面对长期不变或者是自己不喜欢的学习内容时学习兴趣难以体现,长此以往会对体育课失去信心,针对课程内容应该做出调整,基于新课标,倡导选项教学或专项化教学,以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作为牵引,吸引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5]。在场地器材或者师资受限的情况下可以与学生共同开发学生感兴趣并且能够达成体育学科育人目标的校本化课程。

课堂教学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让出更多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的选择等[4],课堂学习中更多的是学生相互间的欢声笑语与汗流浃背。

3.2 倡导合作学习与情景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长久以来的讲解示范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已毫无新意,该模式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此外还缺乏真实情景下的学练过程及合作学习过程产生的情感交流。在真实情境下进行运动技能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运动体验感,还有利于学生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可以增强学生自我认知与认同感,增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这两种学习模式都可以不同程度上改善讲解示范模式所造成的被动学习情况。

在合作学习与情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与手段也要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合理变化的方法与手段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3 体育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强化个人素养

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要坚持木桶原理,还要突出优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形成教学特色,这一转变背后需要教师从师德、教材、学生、教学活动、语言表达、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入手,以个人风格为目标,制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不断学习与改进,在专业上以专业能力、优良师德、个人魅力与素养提升課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课堂教学中。由欣赏教师个人魅力到主动学习教学内容再到喜欢教师人格魅力的良性循环,培养因教师较高的教学能力或者人格魅力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3.4 强化学生对体育课程认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体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教师需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课程的多种属性与功能,改变学生技能论观点所造成的对体育学科的偏见或错觉,将体育课程过程中所带来的技能、体能、心理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在课堂中进行消化,从认知角度改变学生的观点,由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

对于体育课程属性与功能的再认知只是让学生了解了体育课的多种属性与功能,学生由此产生的学习需求更要引起教师的关注,基于此教师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方法与手段、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设计,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不同要求,力争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于素梅,毛振明.体育教学中教与学“主动”与“被动”的逻辑定位——兼论体育教学中发挥主导与主体作用的根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5).

[3] 许磊.高中教师魅力模型的初步构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 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 纪金玲.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5).

猜你喜欢
主动被动策略
蔓延
如何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关注学生个性 促进主动学习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