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8-12-05 03:16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单磷酸糖腺苷洛韦

肖 霞

(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儿科,山西 太原 030006)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此病的发生与患儿感染EB病毒有关[1]。以往的研究认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自限性疾病,对此病患儿主要是进行对症治疗。但是,部分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接受对症治疗后,其病情易反复发作,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用药种类与用药方式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研究表明,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或更昔洛韦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会使患儿出现白细胞数量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等症状[2]。本次研究主要对比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和更昔洛韦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按照用药的不同将这40例患儿平均分为单磷酸阿糖腺苷组和更昔洛韦组。在单磷酸阿糖腺苷组患儿中,有男15例,女5例;其年龄为8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为(4.0±0.2)岁;其病程为1~7d,平均病程为(3.8±0.5)d。在更昔洛韦组患儿中,有男12例,女8例;其年龄为11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为(3.8±0.4)岁;其病程为1~6 d,平均病程为(3.7±0.6)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1)患儿可出现扁桃体炎、咽峡炎、脾大、肝大、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等症状。存在其中3项以上的症状即可判定其临床表现为阳性。2)进行EB病毒检测的结果显示患儿的VCA-IgM为阳性,其双份血清VCA-IgG的滴度增加4倍以上。3)患儿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的总数超过10×109/L或>10%。4)进行血清嗜异性抗体检测的结果为阳性。若患儿的临床症状为阳性,其实验室检测的结果与2)、3)和4)中的一项及一项以上相同,即可确定其患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3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对症治疗,方法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有高热症状的患儿使用退热剂和补充液体进行治疗,对有肝损伤的患儿进行护肝治疗,对有感染症状的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为症状严重的患儿使用激素和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单磷酸阿糖腺苷组患儿使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由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58819)进行治疗。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用法是:用5 mg/kg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为更昔洛韦组患儿使用更昔洛韦(由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57670)进行治疗。更昔洛韦的用法是:用5 mg/kg的更昔洛韦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2次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病情的复发率。临床指标包括热程(发热的病程)、咽峡炎改善的时间、淋巴结开始缩小的时间、脾脏开始缩小的时间、肝脏开始缩小的时间和异型淋巴细胞的总数低于10%的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经过治疗,与单磷酸阿糖苷组患儿相比,更昔洛韦组患儿的热程、咽峡炎改善的时间、淋巴结开始缩小的时间、脾脏开始缩小的时间、肝脏开始缩小的时间和异型淋巴细胞的总数低于10%的时间均更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d,±s)

表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d,±s)

注:#与单磷酸阿糖苷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热程 咽峡炎改善的时间淋巴结开始缩小的时间脾脏开始缩小的时间肝脏开始缩小的时间异型淋巴细胞的总数低于10%的时间单磷酸阿糖腺苷组 20 6.3±1.2 4.8±1.4 10.5±3.2 8.8±1.9 10.7±3.2 10.0±1.0更昔洛韦组 20 3.1±1.8# 3.3±2.1# 5.4±2.2# 6.0±1.0# 5.5±2.0# 6.1±1.4#t值 6.615 2.658 5.873 5.832 6.163 10.138 P值 0.000 0.006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儿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在单磷酸阿糖苷组的20例患儿中,有3例患儿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15%。在更昔洛韦组的20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5%。两组患儿病情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111,P=0.292)。

3 讨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传染疾病。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EB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体内无特异性抗体者极易感染EB病毒。小儿一旦感染EB病毒就会损伤其全身的淋巴组织及伴有淋巴细胞的内脏器官[3]。相关的文献报道中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淋巴组织出现良性增生,并可累及其脾、肝、肺、肾、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细胞异常浸润,少数患儿还会发生癌变[4]。患儿感染EB病毒具有自限性,其若未发生并发症,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均较好。目前,临床上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其进行保肝、退热等对症治疗。单磷酸阿糖苷属于抗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类药物。此药可与脱氧核糖核酸酶结合,抑制EB病毒DNA的合成,起到抗病毒的作用。袁琳等[5]的研究表明,用单磷酸阿糖苷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更昔洛韦是由Verhenden和Ogilvie等合成的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与阿昔洛韦相比,更昔洛韦的抗病毒效果更强。更昔洛韦对疱疹科病毒的HHV-6、HBV和CMV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抗病毒的效果显著。更昔洛韦将胸腺嘧啶核苷酸磷酸化后,可选择性地阻滞病毒的生成。因此,更昔洛韦不仅是病毒DNA的终止剂,还可抑制病毒DNA的聚合酶,具有抑制病毒生长和繁殖的双重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与单磷酸阿糖腺苷组患儿相比,更昔洛韦组患儿的热程、咽峡炎改善的时间、淋巴结开始缩小的时间、脾脏开始缩小的时间、肝脏开始缩小的时间和异型淋巴细胞的总数低于10%的时间均更短,P<0.05。这说明,与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效果相比,使用更昔洛韦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单磷酸糖腺苷洛韦
疫苗佐剂单磷酸脂质A的合成及在疫苗中应用进展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康复新液联合溶菌酶、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影响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临床效果
关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风险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铺棉灸合并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