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丹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也是学校教育和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现实性、地方性、综合性、活动性等特点,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第一小学自2015年起开发名为“印象节气”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了参考。
学生对二十四节气内容的喜爱程度是课程开发的有效立足点。为此,学校下发500份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学生不了解中国传统的节气知识(见图1)。
图1“节气习俗知多少”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图
但有99.4%的学生有意愿参与节气相关活动,91.6%的家长赞成孩子参与,可见,“印象节气”课程实施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见图2)。
图2“印象节气”课程问卷调查统计图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认识、体验节气文化,感受农耕文明下的中国传统节日,实现既传播文化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目标。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印象节气”课程,从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二十四节气”出发,让学生获得节点性、生活化的道德体验,加深对世界的认识,使程式化的德育模式转变为以实践活动为主题的德育新模式,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印象节气”课程从促进“人的发展”出发制定课程目标,如表1所示。
表1“印象节气”课程目标汇总表
“印象节气”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节气的文化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年级目标,以统一的主题连接不同内容,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学科整合节气活动,使之既符合年级目标,又体现学科性(见表2)。
表2“印象节气”课程年级目标汇总表
续表
学校”印象节气”课程内容包括四大板块,如图3所示。
图3“印象节气”课程内容示意图
1.以诗文为心——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节气的变化,总会引发古人感慨,由此写下数不胜数的与节气相关的诗文。课程组认为,应始终以儿童为本位,以经典诗文为课程资源,选择课程内容,具体包括节气故事、古诗、谚语等具有节气特性的代表作品。通过对诗文的学习、吟诵、感悟,体会节气的特点,去“探访”古人依时而动的生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以农事为趣——走进中华农耕文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它综合了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从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来。农事类节气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气的农事知识,纵览中华农耕历史,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农耕文明,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如立夏节气的“绘蛋竖蛋”活动、小满节气的“蚕茧剥丝”活动等。
3.化自然为情——分享自然万物之美
“印象节气”课程内容以自然化情,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抓住节气的自然本质与儿童率真的契合点,让儿童与自然相处,真切感受节气的生命,分享万物之美。如学生在春分、清明节气举行踏青实践活动,在立秋、处暑节气用虚拟天文馆APP开展探索星空活动等。
4.以民俗悟本——成就儿童的成长价值
让节气民俗与儿童的每一成长阶段契合,感受农耕文明下的中国传统节日,感受成长文化的真教育元素,寄托情感,担负责任,成就人生态度,实现成长价值。
“印象节气”课程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嵌入式、专题式、开放式统整实施路径,如图4所示。
图4“印象节气”课程统整实施路径示意图
“印象节气”课程是一门主题课程。学校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与“印象节气”课程的文化特色,梳理各学科课程目标中的年段目标,挖掘不同学科的共通之处,以统一的主题连接不同学科的内容。
“印象节气”课程在不影响国家基础性课程实施的前提下,以“嵌入”方式实现与基础性课程的统整,既使学生了解节气知识,又丰富学科内容。同时,“印象节气”课程与学校“白塔技艺”“白塔风行”等拓展性课程相结合,从新视角拓展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课程价值和鲜明的课程特色。学科整合也发挥了教师团队的创新能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跨学科融合式整合、超学科消弭式整合的特色日益明显,学生实践能力日益增强。
“印象节气”课程专题活动分为班级层面的活动、学校层面的活动以及家庭层面的活动。有种植小树、编立夏绳、绘制落叶画等班级活动,有与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校园节日相结合的节气书法比赛、节气诗文朗诵、撰写节气科技论文、节气游戏比赛等学校活动,有包饺子、放风筝、制作香囊等家庭活动(见表3)。
表3“印象节气”专题活动安排表
“印象节气”课程在三、四年级开发了数字节气、快乐烘焙、绿色植物、创客四门走班课程,旨在以开放的姿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节气知识,掌握生活技能(见表4)。
表4“印象节气”走班课程内容
学校建立了“互联网+”气质少年评价体系,将“印象节气”课程评价纳入其中,主要分为表现性评价、竞赛式评价、游园式评价、展示性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是指根据学生在节气课程活动过程中的表现颁发各种气质卡,如正气卡、勇气卡、才气卡、雅气卡、灵气卡、锐气卡等,通过手机扫码输入云平台进行累计,给出评价。竞赛式评价,采取“组内优胜→组际优胜→学校优胜”的方式,对专题类活动作出评价。游园式评价,通过游园活动来评判学生节气知识和相关习俗知识的掌握情况。展示性评价,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成果特点,通过展览、才艺展示等成果呈现方式实现评价。“印象节气”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特点决定其评价方式是多姿多彩的。
“印象节气”课程,通过顶层设计与有效开发,挖掘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元素,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凸显了学校课程个性化的价值取向,成为学校教育、课程建设、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究精神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