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素昆
(北方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44)
2015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也增加了沿线国家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的迅速发展。据统计,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为31.72万人,占总人数的64.85%,增幅达11.58%,高于各国平均增速。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11省市来华留学生共计34.19万人,占总数的69.88%。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2018》指出,北京综合竞争力排名超越香港,成为世界排名第11,中国排名第1的城市。优越的战略位置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赋予了北京在“一带一路”投资发展中难以替代的地位。“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北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制定了《北京市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着力构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对外交往平台、人文交流平台、科技支撑平台和服务支持平台。北京也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热门和首选城市。
北方工业大学地处首都北京,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人才培养政策,自2013年起招收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留学生。国际贸易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实现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目标,应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以及留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但是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国际贸易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还非常缺乏。如何针对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与贸易形势呈现出很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增长快速;企业规模、利润和国际经营行为呈现诸多异质性;国际贸易竞争领域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关系以多边贸易为主,双边贸易为辅;国际贸易对象从单个国家或地区转为区域经济集团;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规范、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多、杂、深的特点,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数字贸易越来越重要;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抬头之势,贸易争端不断增加等等。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要顺应国际贸易发展形势的变化,将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最新发展情况纳入课程教学中。
“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和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国际经贸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据统计,“一带一路”覆盖的地区GDP总量约占全球1/3,而且近五年GDP平均增速为 4.7%左右。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贸易往来。过去五年,我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1%。我国已经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增多,沿线国家迫切需求大量熟悉中国历史和文化,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国际贸易实践能力和中文运用能力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往来,保证“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优越的战略位置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赋予了北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难以替代的地位。“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教育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重视和支持。北方工业大学地处首都北京,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自2013年起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系招收了来自亚洲邻国、非洲、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文和英文留学生班。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收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周边亚洲国家,卢旺达、刚果(金)等非洲国家,还有来自荷兰、德国、捷克共和国等欧洲国家的交换生。此外,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既招收本科生留学生,也招收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留学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事对中国的贸易与投融资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学生毕业时应具备较熟练的汉语水平,熟悉中国文化与经济背景,掌握一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毕业后能够开展国际贸易与投融资等相关工作。这样的人才契合沿线国家的人才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进入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学习,为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与贸易往来提供了人才储备,对于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从事国际贸易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学者们对国际贸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堂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杨娟(2012)指出目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伍等问题[1]。陈慧(2017)指出当前在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材内容缺乏实效性、教学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程模式设计不够完善等问题[2]。当前,留学生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国际贸易课程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顺应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并根据变化的形势不断进行调整。进入21世纪,国际贸易形势发生了变化[1]。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应与当前国际形势、社会实际与时俱进,将这些变化趋势引入教学中。当前好多国际贸易教材还未及时加入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新新贸易理论的相关内容。今后的教学中应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新进展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现象、新问题引入到教学中。
其次,在现有的高校国际贸易课程中,很少专门提及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3]。国际贸易专业留学生的培养应注重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其与中国的国际贸易往来等知识加入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以适应新形势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
国际贸易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4]。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国际贸易课程既讲解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讲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具体实践和热点问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中心,难以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等问题[5]。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纯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当前,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全新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正在颠覆传统的学习模式[6]。因此,应多为教师创造培训和提高的机会,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
考试考核上,期末卷面成绩占比过高。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有必要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只有科学的考核模式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激励、反馈与导向功能,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对传统单一的考试方式,以及只重视知识性考试和只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围绕考试内容、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突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已成为当前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7]。
随着经济系留学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现有师资力量很难满足未来留学生教学的需要。现有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师资水平也有待提升。由于师资紧张、机会有限,教师在国内外接受全英文教学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师和留学生与国外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较少;教师对外学术交流不活跃,特别是举办和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机会较少。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留学生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国际贸易课程建设应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新形势的需要,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杨娟(2012)针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建议[1]。赵君和耿明英(2014)指出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并提出进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包括:改进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为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服务[8]。陈慧(2017)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编写时效性强、内容设置合理的课程教材;科学设计课程,更好地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
为了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这必须建立在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所得等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提出新要求。首先,留学生国际贸易课程应选用外文原版教材,遵循开放式教学的思路。关注国际贸易研究的最新进展,注重国际贸易前沿理论。其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应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进行改革和调整。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时,不仅要保持原先的从宏观角度对国际贸易形势的分析,还要新增加从微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分析和理论框架[9]。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应结合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具体实践,关注热点问题。例如,中美贸易战的起因、影响及对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部分,可结合英国脱欧的案例进行相关讨论。最后,应关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政策与实践,以及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等热点问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注重国际化办学。目前,学校已经与国外大学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东田纳西州立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等国外大学友好合作,开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2”英文教学班、外国留学生英文教学班和中文教学班,以及国际贸易专业外国留学研究生教学班。现有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百余名外国留学生长期在该专业学习,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氛围浓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还与捷克布杰维约采商业技术学院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具有长期友好合作。近几年两校一直互派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对于提高学校的留学生教学水平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国际贸易课程针对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特点在讲授课程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首先,为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设计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国际贸易课程构建了以教师讲授为基础,通过课堂练习、课下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课上和课下讨论等环节帮助学生提升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综合能力的教学体系。按照支架式理念设计,对于课程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强调理论运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的国际贸易问题。其次,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一带一路”学生生源的特殊性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在讲授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关注国际贸易和中国对外贸易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状况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教师讲授中国对外贸易状况,让留学生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同时,关注留学生母国对外贸易情况,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下留学生母国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尤其要注重将跨境电子商务、国别贸易知识等加入课堂教学中。
国际贸易课程除了传统的知识性讲授方式,在培养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国际贸易原理分析国际贸易热点问题、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能力。在注重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该课程与后续课程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所学原理并非枯燥、无用,而是对现实的国际贸易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进一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小组讨论、主题研究与发言、课堂辩论等教改措施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探索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三维学习”模式等,积极尝试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实现自主、积极和创新学习。
由于国际贸易课程与实践的联系很强,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资料,可以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其课堂教学效果[10]。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堂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选取,既包含世界范围内的热点问题,也关注中国和留学生母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突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中国和留学生母国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讨论课和作业的形式,让留学生关注自己母国与中国的国际贸易往来。
任务式教学法是将学习内容分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布置给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从主观上降低学习的难度。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把和国际贸易相关的实际案例搬进课堂,模拟实际案例中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场景中的各个当事人。情景模拟教学法打破了原有传统教学中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
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技术和新手段。教学方法上应进一步注重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延长和拓展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通过北方工业大学校园网多模式教学网站上传微课等各种教学资料。教师在开学初即上传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平时和期末成绩考核方式。然后,再根据教学进度上传微课、课件、案例、参考资料、习题以及习题答案等。学生可以登录多模式教学网自行下载使用。学生的问题和建议也能在网站上向任课教师提出。网络资料给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也使学生获得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采取录制微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更有针对性的网络学习资源。微课以构建主义为指导,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教学,通过创设典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用情感活动加强认知活动,这是教育界广泛接受的教学方法[11]。课程选用情景或案例等故事模式,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强化。微课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设备上运行,短小的视频充分利用时间碎片,学生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地进行学习,符合现代大学生碎片化、网络化的生活现状,可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基于以上特点,微课可以服务于翻转学习、混合学习、 移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也可以对传统课堂进行补充与扩展[12]。再次,课程主讲教师还可通过建立课程微信群、QQ群,与学生进行更加直接及时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最后,将留给学生的平时作业由传统的简述题、论述题改成案例分析。尝试提交电子作业,让学生互相批阅,互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改革考核方式,以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良好效果。为了与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相适应,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考核方式上应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和学生的平时表现。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注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平时成绩主要由预习情况、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讨论课参与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构成。总成绩中,期末成绩占50%,平时考核占50%。
自招收留学生班以来,国际贸易课程就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向留学生讲授。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该课程的教学团队。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课程团队教师就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进行了多次研讨,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特色和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教师运用英文讲授专业课的水平取得了一定进步,课程教学效果也有显著提高。团队教师每周举行例会,就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同时,还定期和国内外同行在一起讨论,例如定期参与北京地区经贸专业群的研讨会,经常就国际经贸课程教学问题与业界专家进行交流,以期及时掌握和了解国际贸易教学发展动态。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业界的交流,积极参加教学和学术会议,为团队教师创造更多培训和提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