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蕊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026)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众所周知,创业活动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十分复杂,主要涉及到开发新技术、获取社会资源等方面,但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不足,造成在创业中频频遇到困难,这就需要积极创新,构建新型的创业团队,实现预期创业目的。
1.创业者缺乏有效的创业认知。调查发现,有55%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要一份属于自身的事业;20%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需要成立一家公司;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创业并不在于规模多大,做微商、开网店等都能够称之为创业。大学生虽然对创业有自身的看法,但是不一定都有创业的念头,60%的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创业热情;部分学生对创业感兴趣,但不会主动进行创业,当遇到良好的创业机遇后,可能会选择创业;只有15%左右的人对创业没有兴趣。但多数对创业有想法的人都只停留在思考这个阶段,并没有付诸于行动中。
2.创业模式选择不合理。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再加上人脉资源不多,在创业形式更多考虑团队进行创业,具有共有兴趣爱好的成员共同参与创业。当前创业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自身成功,而是团队创业远远要比只身创业的成功率高很多。一个由市场融资、技术研发等方面融合在一起的创业团队,是成功创业的前提,对于科技要求较高的企业而言也是这样。
3.创业团队的动机。引起与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并使个体向着目标努力的动力称之为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引导个体成功创业的前提。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动机包括很多方面,如:对独立性的偏好、个人经济情况、对成就的需求等等。
4.大学生对创业的意志力表现。更多的大学生还是求稳定,害怕创业失败,并没有想过用创业来丰富自身的人生。通过调查发现,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就业单位和一个良好的创业机遇摆在你面前,你会选择哪个,57%的学生会选择创业。其实大学生这一冲突心理是能够得到谅解的,他们在长久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形成了以分数定能力的思维习惯,造成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害怕承担过大的生活压力,寻求生活与工作的稳定,对社会与家庭有着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想找一份收入满意、稳定性强的工作。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日益增加,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引发出高校学生难就业的情况,很难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所以,在这一现状下,我国开始提出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以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实际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但能够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衍生出很多就业岗位,为其他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这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都是90后,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他们也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这是成功创业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要素。但大学生创业在学习约束下,其主要体现在所学专业知识、时间以及精力等。因此,在创业中,大学生应选择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符的创业项目,这样才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总结在创业中经验,以便为成功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1.概述创业团队。所讲的创业团队,通常指的是至少由两个人组成的团队,团队人员需要承担着日后企业发展的责任,在企业发展中,团队组成人员应相互配合、协作。在刚刚创业时,团队组成人员作为执行事物的人员,所以,在创业团队里,团队有多少人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参与时间以及所有权等等方面。一般状况下,创业者会持有企业的股份,但对于持有多少股份,却未明确规定。
2.整合教育资源。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而言,整合教学资源尤为关键。首先应整合运营机制,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由此机构领导大学创新创业团队工作。其次,整合创业有关的政策与机构,同社会中的为创业提供帮助的机构与组织进行交流和互动,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教育服务,确保创新创业团队整体工作顺利进行。
3.构建创业团队的具体内容。(1)成员异质化,有关于创新团队异质化的原因在于创业团队成员都来自高校不同专业的人才,这样才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在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的高校环境中,高校可以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很多方面的学习资源,不同专业之间互相依存与独立,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化能力有着巨大作用,并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不同的能力,在团队构建中,在长久接触中,可以互相影响,有利于发展和建设团队。(2)共享知识机制,在学习与知识共享中,大学生创业团队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确保大学生有着共同的创业目标,这样才能够团结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第二,做到共享知识,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应对成员合理安排,并规定好创业内容,最后获得知识、获取资源,并加以协调完成各项创业工作。但需要明确的是,团队成员内部应有相应的竞争关系,唯有这样的关系,才能够将团队成员才能充分发挥,实现创业的预期目的。(3)合作互信。在长时间的接触和了解中,并在组建个人关系网络中,彼此可以相互了解,提高了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并在进行各项具体活动中,互相信任也不会出现个人有着过大生存压力的问题。增加了各成员间的信任度,就会增加组织结构体系的稳定性。(4)共同目标,在一个团队中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意愿,这样才能提高团队的合作力与创造力,才能够推动团队顺利进行各项活动。大学生都是同一年龄段的人,在交流起来中会更加顺利,融合性较强。在共同目标状况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学生达成共识,为促进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当前高校与政府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了,而结合实际情况来讲,很多大学生都是盲目的进行创业,最后以创业失败收场。可见,想要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几率,就要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创新团队,并对团队加强管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1]王岗,李 畅.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人员构建及管理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7,(9).
[2]魏萍.团队精神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