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现实困境与解决策略

2018-12-05 10:13曹太云
北方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小镇特色

曹太云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南昌330013)

一、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

2016年7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一千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127个。2017年6月,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展开申报,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小镇势必迅速发展,中国又将出现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小城镇和具有潜力的特色小镇。未来城市格局将由摊大饼式的巨无霸城市过渡为矩阵式、网状性的城市群落,而特色小镇建设将是这些城市群落的有机基础细胞,同时也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各种体制机制的障碍,打破现实困境,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开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现实困境

众所周知,特色小镇已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下一个主战场,为我国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调整、深化城乡融合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人才、资本、土地、信息等要素,持续不断地向大城市单向流动,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失衡,医疗、教育、养老、市政基础设施滞后。显然,各地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也在不同的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破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改善发展城乡不平衡问题,十九大首次提出:加速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主要指的是,农村的教育、文化、养老及生活等要与城市基本相同,这是提高农村各项基本条件的首要问题,也是缩小城市与农村差别的先决条件。要打破城乡相互分割的壁垒,以发展的眼光,统筹的思路看待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特色小镇类型单一化严重,缺乏特色产业支撑

特色小镇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特色”,特色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特色小镇是由小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特定而具体的环境因素决定,它是基于当地积淀已久的文化,而不是用“文化”掩藏平庸,也不是盲目跟风、生搬硬套“造城”式的传统城镇化道路。各地领导者应该注意,发展特色小镇不是新建城,不能用新建城的思路和模式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首先特色小镇规模不大,不是追求规模效应,扩张效应,而是追求集聚效应,紧凑效应;其次特色小镇不是土地财政的载体,而是创新创业的空间,是新产业、新动能的引擎;再者,特色小镇追求的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后,特色小镇要走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而现实中各地小镇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缺乏创意。

(三)产业联动不够,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区别于房地产项目的最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的平台,优势特色的产业生态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就在于浙江的小镇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的产业生态,有的主打黄酒,有的专门生产袜子。细分的产业足以吸引足够多的人口和企业,西部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产业培育却艰难得多,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受地形地貌的限制,很少有成片的土地,交通不便,企业也多以资源型企业为主,矿产或者做农产品加工,很难有制造业方面的创新,要形成系统专业的产业生态,必须逐步深化文化,故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那些虽然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旅资源,但交通不便或景区缺乏足够特色,即便政府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仍将面临经济活力不强,地方财力薄弱等长期问题,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四)“胡乱打包”与“滥竽充数”

纵观市场,许多地区将设立意图不明确且重建设、轻运营的项目都以特色小镇的“壳”加以归总,导致整体运作方式混乱,商业模式无从设计。此现象背后,一是政策红利的盲目争取,在摊大饼式的产城开发项目逐渐暴露出弊端之后,特色小镇成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央鼓励发展的新模式,对于特色小镇项目具有土地、财税、金融、审批等多方面的优惠,于是不少地方政府紧抓“风口”,以特色小镇的名义立项建设新产业园区,以争取这些方面的政策红利;二是以地产开发为目的“滥竽充数”,当前,管理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越来越紧,导致房地产企业拿地难度越来越大、拿地成本越来越高,故而各大房地产企业纷纷顺势而为,抓住地方政府发展产业的急切心理,与地方政府配合,以“特色小镇”的概念包装房地产项目,规避拿地相关限制政策的管理,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拿地成本。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特色小镇的发展。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

(一)抓住发展机遇

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依托政府的支持,大力发展小镇独有的文化特色。国家政策层面的直接推动为特色小镇提供了巨大发展契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产业的升级与转移,资本与劳动力在城市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在经历了大城市的不断扩张后,中国城市的发展真正进入到以城市圈为主体形态的阶段。2016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城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这些均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创造了可遇不可求的发展契机。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要确保特色小镇建设的高效、有序开展,必须抓住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机制创新,缩小城乡差距。

(二)创造小镇的个性与特色

在发展中国家那些小城市未来发展的优势恰恰是曾经没能成功引进第二产业,使那里还保留着清新的空气、自然的山水、美味的鱼、优质的稻米、自身的特色、丰富的地方物产、顺畅的交通等。这是这些小城市真正的优势与发展潜力,这是新一轮规划不能忽视的重要元素。

在中国那些未来“聚合城市”以外的小城市应该成为阳光、清风、明快、集约、田园或时尚慢生活的人类修养生息的摇篮,丰富的物产、大自然的气息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它们是在各区域之间有田园或绿地相间,但可快速通达的特色城镇。而绝不是要像今天经济发达的那些世界大城市,迅速可扩张成为体型巨大却污染严重、失去健康生活品质的人口容器。应使城市文化或其周边具有传统历史保护价值的乡镇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城市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实施专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规划,这种保护规划不应局限于某些建筑或街区,还应扩展到自然和具有人文内涵的大地肌理。例如传统诗词表现的具体区域的乡村风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三)改变小城市单一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那些曾经单以增加收入为宗旨的小城市快速扩张,其老城区还在延续旧时面貌,郊区已经矗立起庞大的新城,短期经济利益的满足导致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及生态环境破坏性开发,郊区迅速成为失去公正与艺术雕琢的钢筋水泥丛林!相比那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小城市具有可重塑的城市空间优势、生态体系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个性化的地理环境优势等,因此小城市应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近期规划不要好高骛远。在城市还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要不切实际地发展所谓高科技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城市空间发展速度应适应自身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节奏,避免出现“失速”现象。宁可不追求短期的高收入,也要重点强化生态环境及信息网络、城市慢生活系统规划建设,紧抓优势特色的产业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度假休闲服务业、无污染的轻工业等。

(四)政府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特色小镇建设,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民生等大问题,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实施,制止巧钻政策“胡乱打包”的现象,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土地征用、安全保障等,都需要由专门机构去统筹、协调。此外,还要研究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小镇建设扫除障碍和隐患。

四、结语

笔者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的现实困境与路径进行展开分析。特色小镇发展潜力巨大,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红利下,各大企业跃跃欲试,但是要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进行规范的管理和策划,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特色小镇成功案例,紧抓“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在符合政府规范的前提下稳步发展。

[1] 黄静晗,路 宁.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综述:进展与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

[2] 曾 江,慈 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

[3] 苏斯彬,张旭亮.浙江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时间模式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

[4] 盛世豪,张伟民.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5] 刘海洋,郭丽娜,魏京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城市规划,2017(22).

猜你喜欢
城镇化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