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2018-12-05 08:39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全球化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经济体贸易报告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2018年9月以来,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WTO:下调2018、2019两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

世界贸易组织(WTO)2018年9月27日发布声明说,由于主要经济体间贸易冲突升级以及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下调2018、2019两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将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预期从4月份预期的4.4%下调到3.9%,将2019年的增长预期从4.0%下调至3.7%。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量相较2017年同期增长3.8%。其中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总量分别增长3.5%和3.6%,进口总量分别增长3.5%和4.9%。从地区来看,2018年上半年北美地区出口量增长4.8%,成为全球出口增速最快地区;而亚洲则成为全球进口增速最快地区,进口量增长6.1%。

WTO认为,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可能造成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流出,这将给贸易带来负面影响。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表示,尽管贸易增速仍保持强劲,但其下行趋势已反映出贸易冲突升级的影响,“对于政府来说,努力解决分歧、保持克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贸易战将严重威胁全球经济增长,全球无一地区能够幸免。警示灯已亮起。如果(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将对全球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构成更大威胁。阿泽维多呼吁相关国家坚定支持WTO,努力维护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以阻止贸易保护主义蔓延,防止贸易冲突升级,各成员应尽快就世贸组织改革达成一致。

(二)IMF:下调2018、2019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8年10月8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8、2019两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3.7%,维持在2017年的增长水平,比2018年7月份的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

IMF警告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预计2018年发达经济体增速为2.4%,其中美国经济增速为2.9%,欧元区为2.0%,日本为1.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18年增速为4.7%,其中中国增速预期维持在6.6%不变。

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已经上升,同时由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势头减弱、金融状况收紧,世界经济增长强于预期的可能性已经下降。报告认为,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可能被削弱,这是经济前景面临的主要威胁。贸易壁垒的增加会破坏全球供给链,阻碍新技术传播,最终导致全球生产率和福利下降。更多的进口限制还会提高可贸易消费品的成本,对低收入家庭造成特别大的损害。

报告建议,为维护和扩大过去几十年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一体化带来的收益,各国应开展合作,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在不增加扭曲性壁垒的前提下化解分歧。另外,还应通过合作完成金融监管改革议程,加强国际税收体系,提高网络安全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三)IMF:全球金融系统近期风险有所增加

IMF在2018年10月10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与2018年4月份发布的报告相比,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近期风险有所增加,但金融状况总体上依然宽松,仍有利于近期经济增长。若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压力上升或贸易紧张局势加剧,风险可能急剧增加。

报告警告称,目前贸易争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行业,如果市场参与者认识到贸易紧张局势将持续更久并重新定价,全球金融环境可能大幅收紧,这将加大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面临的风险。

报告指出,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面临的中期风险依然高企。多年来积累的一些问题可能因金融状况的突然急剧收紧而暴露。发达经济体主要的金融脆弱性包括非金融部门杠杆水平较高且不断上升,信贷发放标准持续恶化,以及一些主要市场的资产价格过高。而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外部借款继续增加,也面临外部融资风险和贸易紧张局势的冲击。

报告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韧性,应完成金融监管改革议程,并避免改革出现倒退。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运用金融监管,以充分应对潜在系统性风险。同时,监管机构必须关注新风险,包括网络安全、金融科技等可能给金融稳定造成的威胁。

(四)IMF:呼吁各国缓和并解决贸易争端

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018年10月1日为2018年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的揭幕发表演讲,呼吁各经济体共同努力,缓和并最终解决当前贸易争端,建立更好的全球贸易体系。拉加德说,7月份时IMF曾预计2018年和2019年全球经济均将增长3.9%,但此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变得黯淡,尤其是贸易壁垒正成为新现实。这不仅损害了贸易本身,而且随着不确定性持续上升,还损害了投资与制造业。

拉加德呼吁各经济体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更强大、更公平、更适应未来的”全球贸易体系。她敦促各经济体共同努力,为贸易建立“更明智的规则”,以缓和并最终解决当前的贸易争端。

拉加德表示,各方需要修复而非破坏全球贸易体系。修复这一体系意味着要让它适应未来,尤其是激发服务贸易的潜力。最新分析表明,若将服务贸易成本降低15%,2018年二十国集团国家的经济总量将提高超过3500亿美元。

(五)三大国际机构:呼吁重振多边贸易体系

IMF、世界银行(WB)和WTO在2018年9月30日联合发布报告《重振贸易和包容性增长》,呼吁各经济体继续推动全球贸易一体化改革,重振多边贸易体系,以更好适应现代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二战结束以来,开放的贸易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减少贫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关税水平都已大幅下降。一个不断深化、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带来了更多的开放、透明和稳定。

报告指出,全球贸易一体化改革仍有许多工作尚未完成,特别是全球经济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服务等新领域的根本性变化尚未在全球贸易政策中得到体现。同时,全球价值链和中间品贸易的兴起要求各经济体加强监管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此外,在农村经济、小企业、女性经济赋权等方面,贸易相关的改革对实现更加包容性的增长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强调,多边贸易合作在高度互联、多极化的全球经济格局中日益重要,电子商务等许多重要贸易议题都是全球性的,只能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解决。继续推动全球贸易一体化要吸取过去近20年来WTO谈判的经验,既吸引多样化、有代表性的成员参加,也要确保对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开放和增强多边贸易体系。继续扩大全球贸易开放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竞争、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

WTO总干事阿泽维多当天表示,许多WTO成员都认识到贸易政策的许多领域必须改善,以适应各经济体和民众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份报告有助于促进相关讨论来重振全球贸易体系和让所有人受益。

(六)WTO:数字化科技将推动全球贸易加速增长

2018年10月3日WTO发布的《2018世界贸易报告》显示,未来多年,数字化科技将有助于大幅削减贸易成本,推动全球贸易加速增长。

报告预测,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区块链等在内的数字化科技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刻影响,在降低贸易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预计每年将为全球贸易增长贡献约2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服务业和发展中国家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数字化科技的最大受益方。其中,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预计可从2016年的21%增加到2030年的25%,而发展中经济体和最不发达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也有望从2015年的46%升至57%。

报告警告,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有关问题未来也可能对管理数字化环境下的贸易构成挑战。

(七)WTO总干事:国际贸易规则须适应科技变革

WTO总干事阿泽维多2018年10月2日在WTO 2018公共论坛开幕式讲话中表示,技术变革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如何调整国际贸易规则以适应这一新变化至关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贸易通过数字平台产生,随着物流方式日新月异,技术变革在颠覆我们传统贸易认知的同时,也给贸易发展带来了挑战。WTO既要坚守基本规则,也要调整规则以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4年,技术的发展将取代7500万个工作岗位,但同时却能创造1.33亿个新的工作机会。阿泽维多强调,技术变革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各方能在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通力合作,将显著推动全球贸易增长。

本次论坛以“贸易2030”为主题,聚焦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由技术推动的贸易发展和构建更加包容的国际贸易体制。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全球政商学界的2500多人参加。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WTO 2018公共论坛:与会专家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WTO 2018公共论坛2018年10月4日在日内瓦正式落下帷幕。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国、国际组织的经贸专家探讨未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贸易体制。来自多个国际组织的官员和专家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时,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并且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多项措施给予高度评价。论坛以“贸易2030”为主题,聚焦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由技术推动的贸易发展和构建更加包容的国际贸易体制。多名与会的国际组织官员和专家表示,过去40年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随着中国开放的脚步进一步推进,相信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也将会在推动国内发展的同时,更多地造福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

世界银行宏观经济贸易和气候投资主任弗洛伊德表示,“中国是一个如此大的经济体,逐步采取开放措施是正确的,因此,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继续从投资和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这将会是中国与世界的双赢”。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全球化与发展战略司司长柯索尔·赖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也为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机会。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世界经济,中国也面临着挑战,但是毫无疑问,中国已经对世界作出了非常强大和积极的贡献。

(二)渣打银行:通胀高企短期内并不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困扰

日前,渣打银行发布研究报告认为,近期市场对食品、进口产品和租金抬升的担忧不断增加,但输入性通胀是近期通胀的核心动力,同时通胀不会成为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核心挑战和困扰。渣打仍然维持全年通胀率为2.2%的预期,这仍然低于官方3.0%的通胀目标。

报告预计,食品价格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出现小幅度适度回升,回升主要动力为猪肉价格。高油价和汇率波动也将造成输入性通胀动力强劲。其中,高油价是中国输入型通胀上升的主要原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原油价格上涨50%会直接导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通胀上涨0.3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将从2018年的每桶71美元上涨到平均每桶78美元。

租金上涨尚未对官方CPI通胀产生影响。某些地区和细分市场的房屋租金上涨速度可能要比媒体报道所述要慢得多。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中国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关注房屋租赁市场的失常现象,加强对于中介提升租金的调查,并在短期内控制租金增长幅度。因此,在继续关注房屋租赁领域的同时,渣打预计近期房屋租金增长对CPI通胀的影响是良性的。

(三)IMF:中国政府“净资产”比重下降

2018年10月10日IMF发布的《财政监测:管理公共财富》的半年度报告认为,2017年中国政府净金融价值降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左右,其中地方政府“净资产”转负。金融危机后全球债务规模上升主要源自中美两国。中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主动去杠杆,反映出推动经济转型的决心。但同时,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正在上升,未来决策难度加大。

IMF财政事务局局长贾斯帕(Victor Gaspar)表示,2017年中国地方政府“净资产”转为负值,部分源于去杠杆的努力。中国正处于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IMF相信,中国应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在2016年和2017年,中国经济“加杠杆”已经放慢,反映出中国在从投资向消费、从外需向内需、从信贷驱动向更坚实的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这有助于金融稳定。

IMF赞许中国在经济转型方面做出的努力,但也注意到,经济环境变化可能使未来决策充满挑战。自2007年以来,中国私有部门非金融债务为全球私有部门债务上升贡献了60%。中国政府非常清楚这一趋势,也采取了措施,使2016年和2017年的债务增速明显下降。此外,中国私有部门资产占GDP的100%,为新兴市场中的最高。政府净金融价值仍为正值,占GDP的8%,是2012—2014年间达到GDP的15%以上后逐年下降的结果。与2016年相比,2017年地方政府净金融价值明显下降且首次为负。IMF认为,这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务上升及国企经营不善的结果。

IMF认为,中国政府资产减去负债得出的“净金融价值”下降至GDP的8%左右,主要源于中央政府以下级别政府的借债和公有企业营收情况恶化。因此,“表外”债务和公有企业低效是未来的主要风险。与此同时,由于增长放缓以及贸易相关的不确定性上升,中国也有必要采取措施缓解这些冲击。这是决策者面临的难题。

(四)IMF:中国金融状况仍然保持稳定

2018年10月10日IMF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中国的金融状况仍然保持稳定。受贸易争端的影响,中国股市持续低迷,而之前的金融去杠杆政策导致流动性收紧,债市承压。为了对冲外部压力,这半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采取了边际宽松的措施,包括降准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Fabio Natalucci表示,他们认为中国当局非常清楚金融稳定与风险,对中国的政策建议也是一以贯之的。对中国当局而言,需要平衡的是如何在短期内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而不过多增加债务,在中期保持金融稳定。

(五)贝恩:2018上半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总额大幅下降

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贝恩公司在2018年10月11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报告》中指出,201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总额从2017年同期的567亿美元降至220亿美元,同比下降61.2%,2017年同比下降52.2%。

从中国占亚太地区境外交易比重来看,2018年上半年降至11%。2015—2017年中国占亚太地区境外并购交易的比重均超过40%,其中,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56%和45%。2018上半年并购交易减少的原因包括货币贬值、中美贸易战等。

2018上半年私营企业完成的境外收购数量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国有企业。因为现有国际贸易的环境下,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交易会受到更多的审查,这些企业走出去会更加谨慎。中国企业因为普遍担忧在美国市场的发展机会,会搁置一些交易。此外,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市场的投资限制变得更加严格,中国政府同时加强了对境外投资的管控。

中美贸易的紧张关系促使中国企业改变境外并购交易的策略。很多企业转向美国之外的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寻求适合的技术能力收购目标,以此作为短期的应对方案。长远来看,中国企业需要制定长期的兼并购战略,针对不同场景来做出必要调整,在可能出现贸易战的时间段内制定不同的应急方案以规避风险。

2018下半年,并购交易发展趋势更加复杂。例如,目前受到市场监管影响,企业发债难度越来越大,并购交易的成本越来越高。但发布会当日早晨股票大跌,很多公司的资产价格降低,并购或许更易发生。从交易量看,下半年并购交易额仍会稳定地下降。从交易金额看,一单大宗交易或许会影响甚至半年的交易市场,不排除下半年出现大额交易的情况。

猜你喜欢
经济体贸易报告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贸易统计
报告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报告
贸易统计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