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时期推进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排头兵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12-05 08:39李罗力
全球化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秤砣社区改革

李罗力

一、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改革不断深入的新的重大标志

(一)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国的社会改革滞后和社会矛盾尖锐形势十分严峻

众所周知,自1978年开始,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伟大奇迹:从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在不到35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和货物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引资国和最大的单一市场。同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39.6倍,在国家富强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且普遍的提高。

但是在国家经济不断飞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严峻的社会矛盾:由于各地方政府都把GDP增长、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放在首位,而忽略了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的重任;同时,在改革过程中,对于最贴近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如住房、医疗、教育等),采用了过度市场化的解决办法,忽视了政府对普通百姓和弱势群体的公共政策服务,造成了广大民众买房难、就医难和入学难;此外,由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发展成果并没有完全真正惠及普通百姓,造成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加之当时日益严重的腐败风气和权钱交易,使得社会公平正义受到严重挑战,引起广大群众的反感和不满,仇富仇官心理日渐显露。

(二)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党的十八大后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根本方向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当时所面临的形势,不但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而且把“为民理念”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融入各项治国理政活动之中,推出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最直接围绕广大群众利益的社会领域和民生领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化改革的另外一个鲜明特点是,特别强调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坚决根除党内和社会严重的腐败风气,根除权钱交易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和贫富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通过深化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使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同时,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还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2020年中国要实现的伟大战略目标。全面小康,意味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必须要惠及全体人民,要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必须全面深化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非如此,就不可能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百姓;非如此,社会的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改革和创新活力;非如此,就不可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也难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大批基层矛盾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并加以妥善解决,“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在新时期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要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进入新阶段,成为新时期改革出现突破和不断深化的一个新的重要标志

正是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与强力推进下,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迅速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民政部为例,2014年1月,民政部首次在全国推广“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将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天津市和平区,上海市徐汇区、杨浦区和浦东新区,广州市越秀区、南沙区,深圳罗湖区、坪山新区等全国31个城市的城区确认为第一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实验的时间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期三年。实验的内容则完全从贴近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现实社区状况的实际出发,来实验和探索如何实现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众所周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党的十八大之前,由中央政府确定和推广的所有实验区,完全都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类型的实验区,如经济特区、开发区、保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区等等。党的十八大后,才出现了以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为主题的“实验区”。这不能不说是十八大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也是十八大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民政部推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政策措施很快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各地政府都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推进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大政方针下,积极行动起来。由此,民政部自2015年开始,在全国评选“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对于各地在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和鼓励。以2015年5月4日揭晓的第一届“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为例:南京市推行了“六个一”的街道中心化改革;深圳市罗湖区通过“活化赋权”确立了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的轴心地位;济南市市中区积极推进社区事务“三议两公开”;厦门市同安区打造了社区治理微型“闭合系统”,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热情;天津市和平区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构建了社区“十大服务体系”;大连市西岗区创建了365工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为社会和居民提供服务;上海市杨浦区以“社区睦邻中心”建设为抓手,有效整合了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杭州市上城区以社区需求发现为内驱力,助推了社区社会组织成长;成都市武侯区“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武汉市武昌区“三社协作”社区治理创新等。这些优秀的典型都获得了民政部的通报表扬。

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所推动的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理念,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所制订的相关重要政策,开创了全国各地在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方面百花齐放、蓬蓬勃勃的发展局面。为中国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气象,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深化,也带来了新的改革硕果。

二、深圳市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一)深圳市在民间第三方机构监督政府以及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洪基金会及其所开展的“政府工作民间评价金秤砣奖评议活动”。马洪基金会全称为“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是由位列25个国家高端智库之一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于2011年发起成立的。自成立开始,马洪基金会就把“政府工作民间评价”作为自己的主要定位和根本使命。作为迄今为止全国首创的对政府工作开展民间评价的第三方社会智库机构,马洪基金会所开展的“金秤砣奖评议活动”,也成为迄今为止在全国已产生重大影响的独一无二的第三方民间机构评议政府的活动。

马洪基金会的“金秤砣奖评议活动”是从2014年开始的,首先是选择了对深圳市40余个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白皮书”进行评价。当时,深圳市政府各个部门每年都要以“公共服务白皮书”的形式向社会承诺为公众实施的公共服务项目。这也是深圳市政府在全国政府改革的“首创”之举。但这些“白皮书”向社会所承诺的公共服务项目兑现了没有?实施得怎么样?却并没有社会机构对其监督和评价,基本上都是政府“自说自话”。于是马洪基金会将对此的评价作为自己开展政府工作民间评价的一个切入口,且采用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式,即“金秤砣奖”评议活动。所谓“秤砣奖”,取自“天地之间一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金秤砣奖”就是对做得最好的单位所给予的奖励称号,其次是“银秤砣奖”“铜秤砣奖”,做得最差的单位将被评为“纸秤砣奖”。为了组织好这个评议活动,马洪基金会独创了一套评估办法,从网络搜索数据到政府部门自报自评,从公众满意度调查到媒体提供专项跟踪信息,构建了一整套的评估基础信息和数据,最后又邀请近百名社会专家,根据上述基础信息数据,现场对各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白皮书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几十家媒体进行现场采访,当场公布评分及获奖名单,次日在报纸发布评奖结果。

第一次金秤砣奖评议活动成功举办后,立即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轰动,不仅深圳市的媒体,还有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国内许多主流媒体都对此广泛报道、大加赞赏。此后,马洪基金会每年举办一次深圳市政府金秤砣奖评议活动。且自第三届起,马洪基金会将评议政府的方向改为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对深圳市政府各个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进行评议。不仅如此,2017年马洪基金会还将“政府信息公开金秤砣奖评议活动”扩展到整个广东省2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政府。同时,从2016年开始,马洪基金会联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对中国31个省区市和32个中心城市政府的财政民生支出水平进行评议。从2018年起还将开始对中国31个省区市政府的政务公开水平进行评议。

总之,马洪基金会作为社会第三方机构,汇聚民间力量,评价和监督政府工作,不仅更好地推动了政府信息进一步透明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推动了政府不断向服务型政府和阳光型政府转型,而且加强了公众对政府社会监督的力度,建立了政府与社会公众间良好的沟通渠道,推动了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有关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精神的重要行动。马洪基金会这种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创举,在全国发挥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要特别说明的是,深圳市政府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改进政府工作方面同样走在全国前列。在马洪基金会刚开展这项活动时,向深圳市各政府部门依申请将其完成白皮书的信息进行公开,不少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理解。当时深圳市43个部门只有26个部门回复了马洪基金会的依申请公开函,尽管如此,回复的部门也占到市政府部门总数的60.5%。这说明深圳市大多数政府部门对于社会第三方机构首次开展的民间评议活动,给予了相当地理解、响应和支持。

第一次金秤砣奖评议活动结果公布并经媒体报道后,评议活动的效果立即显现出来。获得金秤砣奖的几个政府部门都在部门官网的头条位置贯以横栏标题,喜称本单位被社会评为最佳公共服务单位,是本单位的极大荣誉。而被评为纸秤砣奖的单位的领导,则受到很大震动,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开始布署整改工作。随着后来每个金秤砣奖评议活动的不断深入,影响不断扩大,现在深圳市政府各个部门已经对这项民间评议活动给予了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和越来越大力的支持。

以2018年开展的第五届深圳市政府信息公开金秤砣奖评议活动为例,作为评议对象的40个政府部门(10个区和30个政府职能部门),有39个都在法定时限内回复了马洪基金会的依申请公开函,40个部门全部在法定时限内回复了马洪基金会组织20位社会智者通过线上向各政府部门发出的115份依申请公开函,并且为了更好地向智者回函,这些政府部门与马洪基金会项目组进行了100多次电话沟通。评议活动的结果公布后,获得金、银秤砣奖的政府部门都参加了颁奖仪式,并由区委常委或职能局副局长等代表发表获奖感言,感谢马洪基金会所做的这项督促和鞭策政府部门改进并提高工作水平的举措,纷纷表示要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政府转型。深圳市政府这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观念和行动,在国内各省市实属罕见。

(二)深圳市在抓民生实事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深圳市政府在抓民生实事方面创造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深圳市福田区在2014年首创的“民生微实事”项目。近年来,中央号召基层政府要做好“民生实事”项目,但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这些“民生实事”的选题、经费安排和具体实施基本都由政府决定,而且往往是只抓动辄几百万的大项目,不能有效解决最直接关系居民群众生活利益的诸如小广场、小公园、小井盖、小台阶等小项目。结果是,基层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实施很多民生实事项目,却始终无法最大限度满足百姓的民生诉求。

对此,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经过广泛民意调研,决定从2014年开始,创新推出“民生微实事”改革项目,政府定向拨付专项经费,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办理机制,让老百姓自己讨论决定钱怎么花、事怎么办,实现“我的实事我作主”,使老百姓迫切需要、热切关注的民生小项目,以最佳途径落地、最快速度见效,并以此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活居民自治,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治理发展。此项改革成为福田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2014—2015年,全福田区共征集项目2069项,经过程序立项办理1650项,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吸引社会投入近2800万元,涉及设施维护、环境改造、技能培训、文化服务等群众迫切需要的各方面,“短平快”解决了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赢得了居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福田区探索以“民生微实事”作为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立即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全面推广实施民生微实事指导意见》,总结推广相关改革经验,通过群众“点菜”、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快速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为了保障这些微实事项目更接地气,更体现民意,深圳市政府的《指导意见》还规定,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所有项目坚持“三议三公开”。即项目由社区居民提议,街道办事处组织对这些提议项目进行商议,社区居民议事会按照议事制度进行决议;同时,项目决议结果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和评价公开。

福田区的“民生微实事”改革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4年9月19日,民政部主要领导在“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对该项改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把公益事业与社区居民自治结合起来”的做法很好,做到了执政理念的创新、动员机制的创新和运作机制的创新。2015年12月,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与中共中央党校、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权威专家走访了福田区的社区、街道,对福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与社区治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展开调研,认为福田区“民生微实事”改革等经验做法,为基层社会治理创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典型之路,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与此同时,该项目也得到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学习时报》《中国新闻》《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卫视》等媒体深入报道,人民论坛网、人民网、腾讯网等网络多方刊载。由此,“民生微实事”项目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各地参观学习络绎不绝、争相效仿。这充分说明,深圳在抓民生实事方面,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成为这方面改革和创新的排头兵。

(三)深圳市在抓基层社会改革、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自2014年民政部开始在全国建立“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推动全国城市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进入新阶段,全国各地都有社区治理的典型涌现出来,但是很少如深圳市这样,每个区委区政府都像抓GDP一样高度重视社会改革和社区治理,积极努力,你争我赶,甚至相互攀比,争相创新。10个区中除了大鹏新区外,其余9个区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经验,都受到国家和广东省的表彰,都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这在全国各省市都是罕见的。

1.罗湖区。罗湖区是深圳最老的城区。在2014年民政部公布的首届“中国社区治理创新十大成果”中,罗湖区就以“社区多元融合新机制”当选,并被命名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一年后,罗湖区“活化赋权,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再次获第二届“中国社区治理创新十大成果”,罗湖区也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连续两年获奖的单位。此后,罗湖区所创造的南湖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模式又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并被广东省民政厅确定为2016年度“广东省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2.福田区。2014年,福田区莲花街道等4个街道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2015年,福田区又创造了“民生微实事”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引起全国高度关注,成为全国学习典范,同样被广东省民政厅确定为2016年度“广东省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此后,福田区又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形成了多主体参与,营造社会治理“共建”新格局,把自己的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又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南山区。2014年,南山区为了破除以往社区管理体制不顺、定位不清、职能重叠以及社区工作人员身份、职责不明等积弊,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创建了“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模式,逐步实现政府依法治理、社会自我管理、居民自主自治的良性互动。由此构建了“定位清晰、各司其职、功能互补、和谐共生、共治共享”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与此同时,南山区还开始实行社区工作人员分类改革,对社区工作人员定性、定则、定员,创新薪酬体系、社保购买、上升通道、招录培训、退出机制,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优化社区队伍结构。南山区的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引起广泛关注,并以“南山区‘一核多元’率先优化社区治理架构”为题被媒体广泛传播。

4.盐田区。2014年11月,盐田区盐田街道永安社区等12个社区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此后,盐田区开始创建一种携手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他们根据盐田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港口物流行业特别是集装箱运输行业矛盾集中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审时度势,运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念,重点培育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环保、公益慈善等领域的社会组织,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使得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社会和谐、社区融合、生态环保、平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润滑剂”和“稳定器”的作用,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有力伙伴。2016年,盐田区“构建政社合作伙伴关系”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2017年,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和“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项国字号荣誉。至此,盐田区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盐田特色的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5.宝安区。宝安区同样围绕更好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积极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宝安区不但在深圳市率先成立了驻社区党委和党代表工作室,而且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目的的社区发展基金会,特别是探索形成了指导社区治理实践的“1+N/3PS”模式。其中,“1”是指一个基本点,即坚持党的领导、群众主体和依法自治“三位一体”;“N”是指社区治理的多个影响因素和多条实现路径;“3PS”是指社区治理经历从多元主体培育到多元共治,再到多元自治的三个发展阶段。宝安区创建的这个新的治理模式,2017年9月18日被《人民日报》以“深圳市宝安区从居民需求出发创新社区治理”为题刊出,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6.龙岗区。龙岗区在2015年推出了“民生大盆菜”项目,建立了“居民点菜、政府买单”的民生实事工作机制,实现了居民“我的实事我做主”,并在构建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民主自治、精准施策的基层治理体系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在制度层面上保证社区居民的“话语权”,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2016年,龙岗区的这个“社区民生大盆菜”社区治理创新项目,经过激烈角逐,入选了“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民政部在全国推介这项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成果。

7.龙华区。龙华区原为龙华新区,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1月7日正式挂牌成为深圳市龙华区。龙华区对社区治理的改革,首先从基层党建开始。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神经末梢”,为了确保全区党建工作血脉畅通,龙华区积极推动基层社区党建全覆盖,在全部36个社区100%推行“社区综合党委+兼职委员”组织架构,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9个、党代表工作室36个,全区基层综合党委组织多达621个。由此,龙华区获评首届“中国治理党建创新十佳”,受到中组部肯定。此外,龙华区充分发挥居民议事的自治作用,100个社区居委会100%组建了居民议事会,从“闭门议事”向“开放议事”转变,推行“罗伯特议事”等规则,真正实现了“群众有话有处说,社区有事有人管,社区事件社区解决”。同时,龙华区还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新模式,在全市成立第一家区级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实施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改革,并在全国率先推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与前置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方式,从而构建了社会组织登记、培育、发展、扶持、壮大的全流程体系。如今,新区社会组织呈现井喷式增长,登记数较新区成立之初增长一倍。龙华区所创建的这种社区治理模式,被称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并被《深圳特区报》等主流媒体广泛传播。不仅如此,2016年7月,搜狐网又以“深圳市龙华区织网工程让深圳又走在全国前列”为题,报道了龙华区在深圳市迪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通过实施“织网工程”,将大数据的手段与方法引入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领域。

8.坪山区。坪山区原也为坪山新区,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1月7日正式挂牌成为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区2014年被民政部先后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这是全国市级区域唯一同时获得这两个称号的区。坪山区荣获此项殊荣的原因是,在优化社区队伍人才结构上,出台了全国首个社会工作人才扶持办法,为分散在各个社区的社工人才建立业务培训、交流和考核的平台。此后,坪山区努力打造枢纽型社区服务平台,推动社区服务模式向非行政、多元化、专业化转变。2015年7月,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在福建厦门召开,坪山区作为唯一代表深圳市、广东省上台介绍经验的发言单位,介绍了“将社会力量引入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的社区治理创新经验,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基于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为基础的坪山新区社区建设,是深圳在新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全国勇探新路的生动实践,具有强烈的国家责任意识。2016年,坪山新区申报的“枢纽型社区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通过激烈角逐,再获“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

9.光明新区。光明新区在全国率先探索社区基金会试点改革,为基层社区治理开辟了新的资金渠道。光明新区突破以往公益基金会不许社区冠名和200万元的门槛限制,在资金募集、项目运作、资金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符合基层实际的制度体系,为在全国推广设立社区基金会成功破题。社区基金会主要吸纳本地慈善资源,设计本地解决方案,让慈善资源更多地服务本土,让捐赠者自主决定善款使用。社区基金会得到辖区企业的大力支持,短期内就募集首批捐款1470多万元。2014年3月31日,凤凰、白花等5个试点社区得到深圳市政府的正式批复和授牌。2014年4月初,民政部专家组到新区调研,对社区基金会试点改革给予了“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和示范意义”的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深圳在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已然走在了全国前列,并且正在不断地朝着这个重大的改革目标,继续大步迈进。

猜你喜欢
秤砣社区改革
社区大作战
把秤砣送给小侄女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改革之路
石秤砣摆摊
改革备忘
影像社区
改革创新(二)
影像社区
“权”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