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比”的前世今生

2018-12-04 10:09刘景忠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8年9期
关键词:入学率中等职业普通高中

刘景忠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前些年还只是落实困难,当下,则已经受到了社会普遍质疑——“‘普职比大体相当”有无科学依据?坚守“‘普职比大体相当”是否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是否背离人民对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渴望与诉求?是否会导致教育结构的失衡?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普职比大体相当”这个问题作一番梳理,弄清其来龙去脉,以便寻求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政策引领下的“普职比”

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发现,从1983年最早提出“‘普职比大体相当”,至今已经有30多年了,可以说,“普职比”问题几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提出“普职比”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主要有以下几个。

1.1983年,《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83〕教中字006号)中提出:“力争到1990年,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

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力争在5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扭转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3.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中提出:“要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规模,特别是扩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使全国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超过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

4.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提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应以发展初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和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比例,均已超过百分之五十。”“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5.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提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

6.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提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7.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8.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在“目标任务”中指出:“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

9.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从1983年到2014年的30年间,以上重要文件都一直在提“‘普职比大体相当”的问题。但在2000年以前,无论是普通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教育界都对“‘普职比大体相当”没有异议。当时,高等教育还处在“精英教育”阶段,因此,学生初中毕业后自然分流,成绩较好的学生多数选择读高中、考大学,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愿选择职业学校。

2000年以后,这种相对平衡的局面被打破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扩招。

为何会成为“问题”

1998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0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

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当年即扩招52万人,比原定计划增长38%。随后,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继续扩招,到2002年,我国的大学毛入学率已达15%。

按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划分的说法,大学毛入学率达到15%就等于从“精英阶段”过渡到了“大众化阶段”(普及阶段毛入学率超过50%)。应该说,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从1999年的8%就提高到了2002年的15%,这个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需要经历50年左右的时间。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纲要》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扩招。

大学扩招,使得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这是积极的影响自不必说。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1.高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等全面紧张,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张,随之带来了研究生规模的膨胀,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

3.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问题。在就業难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退而求其次,挤占了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吸引力迅速下降。

4.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进一步放大,素质教育的推进遇到更大阻力。

5.破坏了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合理分流的教育生态。

6.出现了两个较大反差:高校和职业学校越建越好,但对生源却双双感到不满意(少数顶尖大学除外)。

上述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实事求是地说,教育问题已成为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即使是社会其他领域的问题,究其原因,最终都会回到教育问题上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扩招是叫停,还是继续?

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为了阻止本科院校教育质量下滑的趋势,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将成为一项基本制度,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师不得聘为教授。这个文件似乎发出了一个信号:持续长达13年的本科扩招要叫停了。实际上,从《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看,2012年以来,高等教育的规模依然是不断扩大的。数据显示,2012、2015、2016、2017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是30%、40%、42.7%、45.7%。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这个文件明明白白地在宣告一个信息:高等教育的规模仍将进一步扩大。至2025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进入“普及化”国家的行列。

中国特色的“职普比”

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既然职业教育不仅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大力发展,那就必然存在“普职比”的问题。因此,“普职比”不是问题,普职如何比,才是个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普职比”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如欧盟,中职的比例超过50%,但是高职很少,只有15%左右;第二种模式,以高中后分流为主,如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韩国等,高职的比例超过50%,而中职的比例很小,只有15%左右。

我国的“普职比”与上述两种模式都不同。总的来说,我国的“普职比”是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都要占“半壁江山”。我国的做法会不会成为第三种模式,或者说“中国模式”呢?从现实情况看,目前,“中国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中职在校生1656.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尤其一些发达城市,中职学生的比例更低。《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中职在校生1592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为40.01%,呈继续下降趋势,“‘普职比大体相当”,实际上难以为继。

把握好新时代的“普职比”

随着高中阶段“普职比”继续向普通高中倾斜,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有专家预言,用不了几年,中职学校将会减少一半以上。

笔者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普职比”问题也必将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普职比”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地区差异决定了普职如何比。我国幅员辽阔,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依赖程度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东西部差距自不必说,就是同一个省份,不同的市县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以江苏为例,苏、锡、常地区新增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限明显要高于苏北地区。因此,发达地区在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即高中后分流)方面,可能步子要快一些。在这些地区,适当扩大普通高中规模是完全应该的,也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相对困难,可能依然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保持“‘普职比大体相当”应该不成问题。

必须要指出的是,我国还有不少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到目前为止也仅仅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至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都存在着发展受限的问题。因此,这些地区在陆续脱贫的前提下,既要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也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第二,“普职比”不仅是重要的教育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无论是教育发展水平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普职比”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新增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年限越长,对高素质(接受过高中教育)、高技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越旺盛。然而由于各地经济结构的不同,对“普职比”的影响也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例如,产业转型升级较快的发达地区对高职教育的需求较为旺盛,而一些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发达地区,对中职教育仍然有较大需求。因此,“普职比”应从各地实际出发,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第三,中职教育应该谋求特色发展,高职教育应该谋求优质发展。2000年以来,从国家层面要求“‘普职比大体相当”,实际上是给受到挤压的中职教育打了一剂“强心针”,中职学校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如果没有“普职比”的硬性规定,中职教育或许早已难以为继了。然而,“强心针”只能维持“生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增强“生命力”的问题。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普职比”发生什么变化,中职教育要想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对此,笔者具体建议如下:一是真正推进产教融合,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只要“产品”有销路,“工厂”怎么会停工停产?二是真正实施面向每一个个体的教育,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天赋,成全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发展,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三是积极与高职院校联姻,让“立交桥”畅通无阻,给学生创造更多深造的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处于弱势,这是不能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增强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优质发展的办学之路。对此,笔者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要聚焦高水平专业建设,瞄准产业转型升级、瞄准地方支柱产业、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不可替代的专门人才。二是要具有国际视野,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三要开门办学,与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紧密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助各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着力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系原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

(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入学率中等职业普通高中
2020年我国在校生2.89亿人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从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全世界都在扩招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