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新疆 乌鲁木齐,830028)
宫颈病变多发生于25~35岁生育期年龄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则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种癌前病变,而近年来其患者特征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是一种被国际广泛公认的用来有效诊断并治疗CIN的方法[2],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因其宫颈局部黏膜下注射有镇痛作用,同时有收缩血管、止血作用[3],而常被用作LEEP术中一种有效的止血镇痛药物。但就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作用时间长短与LEEP术中止血镇痛等作用的关系罕见报道,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宫颈LEEP环形电切术中应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后,手术开始的不同时间与止血镇痛等作用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应用。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妇产科经宫颈癌癌前筛查宫颈液基细胞涂片、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并将于我院行宫颈LEEP环形电切术的患者120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已婚或有性生活的非孕期妇女;②无严重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③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正常;④神志与思维正常,具有有效判断痛觉能力,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①对麻醉药品过敏;②宫颈注射局部患有急性炎症表现。其中CINⅠ级56例,CINⅡ级6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 34.9±10.1)岁;有分娩史105例,无分娩史15例;孕次1~5次。平均2.2次。根据粘膜下注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后到行宫颈LEEP环形电切术的间隔时间不同,采用单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0~30秒组、30~60秒组、60~90秒组、90~120秒组、120~150秒组、150~180秒组共6组。6组患者在年龄,CIN分级,有无分娩史以及孕次上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在月经干净后3~5 天内进行手术,术前禁止性生活并行术前白带常规检查。待患者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碘伏消毒外阴阴道、宫颈与会阴部,暴露宫颈后利用碘液标记手术范围,所有患者均给与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法国赛特力-碧兰公司生产,规格1.7mL/支)1.7mL行宫颈多点麻醉,即分别于患者宫颈表面3,6,9,12点4点位置病变外缘1~2mm处进针,待抽吸无回血后多点注射总计1.7mL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6组患者分别于特定时间后再行宫颈LEEP术,切除病变组织。
1.3观察指标(1) 出血量计算:术中出血量:以棉球局部压迫止血,电子天平称重法计算术中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血棉球总重量-干棉球总重量+吸引器瓶中血量;术后出血量:推荐患者使用相同品牌卫生巾,让患者记录术后3周内每周使用的卫生巾数目,在下次复查时对患者的记录进行术后出血量评估。(2)麻醉镇痛效果评价:根据国际疼痛研究会颁布的国际通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法[4]对疼痛分级,以患者主观感受自评,以1~10分疼痛分为标尺,共分4级,①0分,完全麻醉,患者自觉无痛;②1~3分,良好麻醉,患者稍有痛感,但能顺利进行手术操作;③4~7分,有效麻醉,患者感到疼痛,而忍耐才能完成手术操作;④8~10分,无效麻醉,患者感觉剧烈疼痛,难以进行手术操作。(3)手术时长,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头晕,气短,心慌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所有患者用药前与术后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变化情况。
2.1各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随着间隔时间的增长,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不断降低,其中120~150秒组与150~180秒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0~30秒组、30~60秒组、60~90秒组、90~120秒组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120~150秒组与150~180秒组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各组术后出血量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6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
与0~30秒组比较,aP<0.05;与30~60秒组比较,bP<0.05;与60~90秒组比较,cP<0.05;与90~120秒组比较,dP<0.05
2.2各组患者疼痛评分,手术时长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随着间隔时间的增长,患者的疼痛评分与手术时长均不断降低,其中各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120~150秒组与150~180秒组在疼痛评分与手术时长上均显著低于0~30秒组、30~60秒组、60~90秒组、90~120秒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120~150秒组与150~180秒组两组在疼痛评分,手术时长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表2 A-F组患者疼痛评分,手术时长 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与0~30秒组比较,aP<0.05;与30~60秒组比较,bP<0.05;与60~90秒组比较,cP<0.05;与90~120秒组比较,dP<0.05
2.3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给药前/后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变化情况比较6组患者在给药前平均动脉压与心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给药后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且各组的平均动脉压在给药前与给药后数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各组给药后的心率值则显著高于各组给药前(P均<0.05)。各组患者均未观察到其他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见表3。
表3 6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给药前/后 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与0~30秒组比较,aP<0.05;与30~60秒组比较,bP<0.05;与60~90秒组比较,cP<0.05;与90~120秒组比较,dP<0.05
LEEP术可通过电极产生的高频电波与机体组织接触后产生的瞬间高热来实现对CIN等病变组织进行切除[5]。其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目的性强,患者恢复快,可获得完好的病理组织标本且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等优点,而成为一种重要且常见的妇科微创手术[6]。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则是法国赛特力-碧兰公司研制生产并于1975年投入使用的一种酰胺类口腔科专用麻醉药,现临床多用于口腔切骨与黏膜切开等外科手术中,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可高达95%,因而具有组织浸润性强,穿透力强,毒副作用少,麻醉起效快且麻醉时间长等特征,其麻醉时间往往可达2~3h[7]。
目前,LEEP 手术与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相关研究的热点多主要集中于LEEP 术对CIN疗效的评价以及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与利多卡因麻醉止痛的效果比较,而就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LEEP 术中作用时间长短与止血镇痛等作用的关系则罕见报道。本研究中,随着用药与开始手术间隔时间的增长,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与手术时长均不断降低,其中其中120~150秒组与150~180秒组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与手术时长均显著低于0~30秒组、30~60秒组、60~90秒组、90~120秒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120~150秒组与150~180秒组两组在上述指标的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说明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结合LEEP的CIN手术中麻醉及止血作用与麻醉后的手术开始时间相关,其中120~150秒组与150~180秒组,即用药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后120~180秒内进行手术能够获得较好的药用效果,这可能与药物的起效时间相关。多项研究也指出在给药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后2~3分钟内再行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8-9]。 6组患者用药后的心率值均显著高于各组给药前(P均<0.05),这可能由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中含1∶100 000 肾上腺素所致,肾上腺素可使机体心率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这也是6组间心率虽在用药后不同时间检测,但组间心率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的重要原因。用药后心率加快是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0-11],崔红梅等人的近期研究也指出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能够在短期内使脉搏与心率轻度加快[12],但其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往往较小且可控而不影响其在手术中的正常应用。
综上所述,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联合宫颈LEEP环形电切术应用于CIN的治疗过程中,给药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120~180秒后再行LEEP术往往能够获得良好的药效,对应止血镇痛效果最佳,有利于手术的高效进行,并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对于临床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