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燕 王宇辰 金 晶 黄 伟 王 畅 李世超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嬗变及应用辨析*
冯 燕1王宇辰2金 晶3黄 伟1王 畅1李世超1
(1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000;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0000; 3. 浙江农林大学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但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和2015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公布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每况日下却与健康中国战略相矛盾。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三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高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体育教学是主体过程。因此应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梳理,取长补短完善和调整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以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堪忧的现状。
健康中国;大学生体质;教学模式;高校体育
2014年7月28日,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身体健康是青少年成长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和亿万家庭福祉,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组织引导学校、社会和家庭为青少年强身健体创造良好条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1]。而在2015年,健康中国成为深化全民健康的政策依据由“健康中国”概念被正式的提出; 在2016年8月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入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意义,做出了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相关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会议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
与此有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和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报告大学生的体质尤其是耐力方面十分堪忧,矛头直接指向高校体育课程。公共体育课是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机能获得以及锻炼体魄、锻炼身心,最终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学校体育目的。在 “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面对着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尴尬情况,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与体质下降拥有紧密关联[3]。在高校体育的主体过程,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改革一直是体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研究主要任务。
最早的提出可以参照《教学模式论》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业、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另有学者把教学模式称呼为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不同结合,并且他认为不同教学形式、方法的相互结合形成各种各样的独特教学模式[4]。我国高校体育工作者近年来对教学模式进行普遍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种种教学模式。但对于什么是教学模式的定义仍然持续争论着。《教学大辞典》中提出为:反映一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保持固有特殊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然而吴立岗学者在《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一文中,认为:依照教学思想和规律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定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方法、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等[5]。
教学模式为实施教学的理论,是实施一般教学思想规律的反映。它详细规定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行为,在不同的教学理论和目标,对师生活动的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类型。因为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的一个分支,所以可根据教学模式的界定, 把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界定: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一种范型, 是在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和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下, 建立的与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程序及体育教学方法相联系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策略体系[4]。
随着高等教育特别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顺应着时代的潮流进行变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传统观念的“三基”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进行—系列的改革,经过广大体育教师不懈努力和探索,形成多种形式、功能特殊的体育教学模式。毛振明教授在其文章中对10种体育教学模式特有的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6]。蔡敏华教授[7]认为“一体化型”“三基型”“并列型”和 “俱乐部型”模式是目前在高校中较为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认为“俱乐部型”为比较优越的体育教学模式,是目前我国高校最为活力的一种教学模式[7];而雷继红等将“三段型”添加进入体育教学模式之列,因此将数量扩大到5种[4]。便于研究和分析,本文对现有的多种教学模式按照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分类(图1)。
图1 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
高校体育公共课是以大学生身体素质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和科学的体育教育、科学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修养目标的公共必修课。任何的教学改革并不是凭空而出或自然而然的,它来源于教学实践活动本身。
南京XX大学通过体育教学改革,其在学生刚进校的一二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三四年级为选修课的体育教学模式,而且还规定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4个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和提升,而且必须在—年级学会太极拳项目,二年级学会游泳技能。此类似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有相关规定,学生一定要习得200m游泳和长跑,其作为毕业必考项目。安徽XX大学自2004年之前采用“三基型”教学模式,之后2005-2012年期间改为“1+3+4”模式(第一个学期为公共基础体质锻炼、3学期的选项课和大三大四的体育公选课自行选择),2013年后改为“1+1”学习两门专业选项课。浙江XX大学2014年之前采取专项选修课,而2015年后重视起大学生体质的下降问题,改为1+3模式即第一学期的身体素质课和3学期的专项选修课。每个高校可根据自身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特点对体育教学改革都有一定的选择,因此探讨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将有助于选择最适合高校本身的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型教学模式“三基模式”:传统意义上的三基是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随后的课程改革将上述“老三基”更改为: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三基模式注重基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一味地想让学生掌握和习得更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形式上是以教师为主导作用,教学规范有序,但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锻炼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课余体育与课堂上相互配合共同达到教学目的,扩大了体育课程的概念和形式,突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体育习惯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充分的利用学校场地、器材等资源,但是教师的任务量和责任重大。
并列型教学模式:它是以在一二年级同时开设专业课和基础课,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培育,自发的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高度重视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但是这种模式在学生掌握方法、技术、手段上存在忽视,学生对成绩的过度追求,身体素质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三段式教学模式:此模式将整个高校体育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专项课,其余时间为专业的选修课共学生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能力提高,长时间的的体育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注重体育能力、基础等的学习,但是学生本体位的思想有待加强,学生较为被动。
弹性制教学模式:弹性制又叫做完全的学分制,学生只要按照学校规定要求修满相应的课程就能得到学分因此就能毕业,所以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实践和空间上更自由,学生可以在2-3年的时间拿到毕业证,也可能需要超过4年的时间拿到毕业文凭[8]。因此弹性制的教学模式的伸缩范围较大,弹性空间大。
俱乐部教学模式: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和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俱乐部,并且被大部分院校普遍采用,表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的是课外活动的形式,拓展体育的功能、培养体育习惯和行为为主要目的。其优点是:(1)充分体现学生的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俱乐部开放式的学习方式瞒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充分的体现"独立或自主"的主体作用;(2)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模式的实施,需要更新教师的传统理念和思想,因此对整体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新型的要求,因此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3)俱乐部活动制,代替大学公共体育课,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相互联系的综合形式,探寻大学体育区别中学体育的切入点,革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强制性重复的教学形式。其缺点是:(1)由于学生的运动水平不同和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之前都有所不同,因此,俱乐部的教学需要做到分层分类,但是现状并未做到分层现象;(2)学生自我健身意识有待提高,例如华南XX大学的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每周在2次以下的占46.7%,3-5次占50.8%,未选的学生占2.5%。由于学生学业任务大,余暇时间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不多所致;另外也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认识需要提高,教学方法和教材仍需改进;(3)它虽然极大的满足各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爱好,大幅度增加学生时间和空间,但这种自由缺少关注,比如在控制体育运动的质量和数量上,不能很好的监控,因此需要科学的指导和合理的安排进行完善,所以现阶段肯定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9]。
在大学—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并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锻炼的能力,掌握锻炼方法、手段,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和优效性。大学—年级开设选项课.学生可以从较长时间的专项活动中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并能掌握一到二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通过广大的体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和视角进行反复研究和推敲,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不断实践和再次总结才得以不断完善、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针对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革新,做到因地制宜。体育作为教育学大类的重要组成,高校体育的未来要实施素质教育和科学指引互补,并把“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两者思想结合起来是一种必然趋势。
3.1 高校中应逐步取消基础体育课教学如传统形式,即采用新型的选项课教学模式,建议从大学—年级开始实施选项课的教学。
3.2 对于场地富裕、资金雄厚的体育院校或者条件较好的院校,有强大的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支持,建议采用选项课——俱乐部型教学模式。
3.3 分层分类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分、怎么分需要更多的理论探索予以填充和详实。
3.4 满足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需求,加大对资金、物资等的投入,加强体育基础建设。
3.5 公共体育教师改变传统观念学习和接纳新型模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可采用内部培养:利用放假期间进行短期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改革的需要;也可采用对优秀人才的引进,从而加强师资队伍的补充。
3.6 各高校应大力加强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根据符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发挥体育教育在本校的巨大效用。
3.7 发挥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这两个基本活动方式,与体育教学三种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大目标。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体育教学,2014,34(8):6.
[2]柳鸣毅.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1):38-44.
[3]李嘉鸿.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反思[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5):147-148.
[4]雷继红,贾进社.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109-111.
[5]钱毅恒.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2001.
[6]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1996(9).
[7]蔡敏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和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4):28-30.
[8]阿英嘎,高仁煌.弹性学制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3):5-7.
[9]张铁雄,蒋炳长,谷旭辉, 等.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3):29-31,37.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Models of Colleges PE in China
FENG Yan, etal.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0, China)
201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6SCG315。
冯燕(1993—),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