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于榜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宏观管理与调控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是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总体管理。它是在自觉掌握和运用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技术发展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性质、任务、特点、条件等进行估量分析以及科学的预测,制定经济的发展方针、计划、目标、政策和制度,确定其发展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在理解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时,我们要把握其要点。本文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政府 宏观经济 管理 调控 要点
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放任或放任自流的古典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三位一体的框架,即自主的企业、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必要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是现代国家兴起后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因此,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应有之意。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阐述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需要掌握的要点。
第一,宏观经济管理不同于宏观经济调控。两者层次不同,宏观经济管理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
一方面,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范围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总量,是中央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手段和政策对诸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投资与消费、进口与出口、价格总水平与工资总水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就业与失业等进行调控,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在宏观经济管理分析中,它们都是其分析的重点。另一方面,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是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量进行适时合理的短期调控,既体现稳健性又体现灵活性,注重预调和微调。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是针对短期经济波动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或者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考虑短期问题要多于长期因素。
长期宏观经济管理与短期宏观调控的区别,一个是调控时间的长短,另一个是调控目标的不同。短期宏观调控目标在于实现经济的稳定,而长期宏观管理目标是着眼于一个较长时间跨度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和长期结构优化,而不是单纯追求某一个年度的较高经济增长率。另外,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长期的、稳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经常变化、要“相机抉择”的。实践证明。宏观经济调控是市场经济中经常性的调节机制,它只有调控政策的不同,例如是扩张、紧缩或是中性,不是一种今天搞、明天不搞的运动。当然,熨平周期、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而宏观调控也具有相应的周期性特征。
第二,宏觀经济调控主要是对总需求的调控,而不是对总供给的调控。政府调节总需求相对容易,调节总供给相对困难。因为调节总需求,政府只要出台政策就能刺激消费、刺激投资,增加出口;但是,对于调节总供给,政府却不那么容易做到。如果想增加一家钢厂,首先找原材料,去建钢厂,然后招工人,再进行生产,再快也得一年半载的时间。而且投资具有不可逆性,即减少资本存量的调节成本大于增加资本存量的调节成本。所以,调节总供给很困难,它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一个周期;调节总需求相对较快,所以,一国政府在短期内调整总需求,在长期内调整的是总供给。而宏观经济调控就是短期的,长期的就不是宏观经济调控,而是宏观经济管理了。
第三,严格地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的主体是中央政府,但并不否认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是中央政府的职责,但并不代表着各级地方政府就没有宏观调控的责任。中央政府制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都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去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必须服从大局,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确保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地方政府是不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地方政府在,必要的调控范围内必须保证两点:一是不与中央政府调控方向相矛盾;二是取得中央政府的同意。我国虽然在制度安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有无宏观经济调控权,但事实上,地方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一直都是存在的。在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省市级地方政府客观上均成了宏观经济调控主体。因为以行政方式调控无法离开各级政府的直接参与。并且,地方政府对土地等资源的控制使之成为事实上的调控主体。
第四,宏观经济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概念,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政府要证实市场有自身的运作规律,并明确只有对市场抱以敬畏并深入理解、对宏观调控抱以戒备并谨慎用之才能成功。首先,只有市场经济才有宏观经济调控概念,因为计划经济没有宏观微观之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是一竿子插到底,既管宏观又管微观;而市场经济不同,政府侧重管宏观,政府只调节市场,由市场引导企业。个人不是宏观,企业不是宏观,地方也不是宏观,只有国家或国民经济才是宏观。只有综合性、全局性的经济现象,才被纳入到宏观概念中去。1989年的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概念,“宏观经济调控”字眼开始进入中国经济管理工作者的视野。
微观上合理的行为,宏观上可能并不合理:微观形势好,并不意味着宏观形势也好;反之亦然。这正是经济学之所以有宏观和微观之分的原因之一,也是经济管理有宏观经济管理或调控和微观管理或调控之分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宏观经济问题可以在微观上找到原因的看法是没有问题的,但宏观问题产生于“宏观原因”的看法也是有根据的。从微观上看,居民、企业和国家在行为方式上都存在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但这些不稳定因素从微观上看可能是相互抵消的,未必会导致“共振”。
第五,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不是万能的,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应当承认,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对熨平经济周期,使经济波幅变缓,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延长,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周期的某些阶段,如萧条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刺激有效需求,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宏观经济调控不是万能的,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宏观经济调控的局限性就在于:一是宏观经济调控不可能最终消除经济周期,在一般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可能改变经济的走向,宏观调控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只能顺势而为。二是宏观经济调控都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它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可能完全发挥出来。这些因素包括政治因素、政策目标选择、政策作用的时滞性等,使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不可能完全发挥出来。三是宏观经济调控会产生一系列负面作用。
从理论上讲,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是在一些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推导出来的,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就会被大大削弱。从实践上看,宏观经济调控要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政治因素、政策目标选择、政策作用的时滞性等。它们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会发生宏观经济调控与通常的反周期原则不一致的意外行为。而这种意外行为往往走向“反周期”的反面,加剧经济波动。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并受外部影响较大。特别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一方面资源是在全球市场内配置;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影响因素很多,混沌学的“蝴蝶效应”时有发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做到独善其身,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今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已经不是关起门来一家的事。在市场经济调节能力越来越大、全球经济的关联程度越来越强的趋势下,本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力肯定是递减的。我们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综合性和有效性。
第六,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预(事)先的计划(规划)安排,另一个是事后的随机调控。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预(事)先计划(规划)安排与事后的随机调控的区别在于:首先,政府的预(事)先计划(规划)安排中的计划(规划),是指国家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规划)。我们通常说的宏观调控则是指事后的随机调控,是政府运用经济杠杆和经济合同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参数或经济变量。以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过程。其次,政府的预(事)先计划安排的主要任务是决定重大的经济制度变革和重大结构变化的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利益的问题。再次,政府的预(事)先计划(规划)安排直接依据的是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等一些生产的自然规律,而不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因为,如果价值规律的作用能够调节,就没有必要再去制订某种计划了。
结语
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必须对上述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是国家管理和控制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行为,要从宏观经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而且要有纵深感和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