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奇 董秀娟 李兆防
摘要:本文在总结已取得科研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职业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学术氛围不浓、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科研实力、科研平台相对薄弱,科研经费投入、保障条件不足,高层次科研成果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完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加大科研资金的支持、监管力度,强化学科平台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 科研 创新 研究
课题:本文系2017年菏泽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Y17ZX03)资助项目成果。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要求职业院校输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熟练的毕业生,而科研训练可让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让学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时汲取最新专业知识、技能,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科研创新是职业院校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职业院校应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应用型人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职业院校科研工作成效
1.科研管理体系、科研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不断完善
职业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创新的政策,客观公正地举荐优秀科研成果。不断加强科研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科研项目、经费、成果与奖励管理等方面的文件,初步形成了适合学校发展的科研工作管理体系。结合办学定位,紧紧围绕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了科研管理模式,建立院、系二级科研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学校优秀成果评选机制,聚焦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成果,加大对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引导激励。优化科研人才队伍组织模式,强化科研团队的集中、协同能力、学科交叉和凝聚力。
2.人才队伍、平台建设能力增强,科研立项、科研奖励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学校相继出台了多项人才引进措施,努力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培育结构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各级各类课题、科研奖励的申报,加大对各类优秀团队的支持力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学科平台建设。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学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教师主持、参与承担省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的能力得以提升;公开发表论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数量、质量有所提高。
3.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学术交流不断加强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立专项科研经费,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奖励,加大对高层次项目的培育。将科研创新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实施科研经费的支出、审计,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经费的使用效益。学校出台了加强学术交流活动的文件,支持各院系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和科研指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扩大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协作,为教师搭建科研交流平台。
4.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
依托地方、行业发展,学校坚持为企业生产服务,积极培育标志性成果,加大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力度。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确定学校的科学研究方向,建立校企合作科研平台,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推进产学研的良性互动,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二、职业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术氛围不浓,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职业院校许多教师的科研缺乏理论提升和整体化知识的理念,学校还没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尚未建立完善的科研创新管理机制,科研管理还存在重管理、轻服务,与科研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等问题,科研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师仍然存在“重申请、轻管理”“重结题验收、轻成果管理”等现象,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2.学校科研实力、科研平台相对薄弱
学校学科基础、科技创新基础薄弱,高水平人才较少,学科建设缺乏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整体实力不强,获取科研项目的渠道少,对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学科问题研究深度不够,所承担课题层次较低,原始性研究、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多数教师尚未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研究力量单薄而且分散,科研成果关联性较差,产学研合作发展思路不清晰,有影响力的学术创新团队较少。各类学科平台数量少、层次低,学术团队力量薄弱,科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3.科研经费投入、保障条件不足,高层次科研成果少
学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窄,结构较为单一,横向科研经费数量少;学校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有价值的成果产出少;学校缺少长远科研规划,科研方法、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培训、讲座较少;教师科研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致使科研成果的领域分布难以集中,高层次项目、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多。学校重视教学实验室教学设备投入,忽视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可用于教师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较少。实验室没有实行开放式办学及资源共享,没能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与地方优势企业的合作平台数量少;缺乏教师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国内外论文数据库。
4.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
学校参与技术市场的交易数量少,存在重“学术”轻“市场”问题,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重视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率不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与社会的横向合作课题少,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与需求情况的研究不够,主动服务地方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有特色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研究方向。
三、加快职业院校科研创新的對策
1.加强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
实现科研管理模式、理念的创新,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科研的激励作用。强化科研机构的二级管理机制,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队伍。科学制定科研量化考核办法,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聘期考核等方面实行科研量化评价,完善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管理机制创新,强化重点项目培育,加大高层次课题成果管理力度。通过开展科研专题讲座、科研管理培训等方式,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管理能力。把科研管理系统建成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的审核、监督管理,做好科研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鉴定工作。
2.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完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
实施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全职引进、任务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人才,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通过超常规措施,建立多元化用人机制,培养学术领军人才,提高科研创新团队整体学术水平。加大高层次立项、科研成果奖励的力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树立量质并重、以质为主的科研考核和评价理念。完善人事管理和职称评聘办法,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建立适合职业院校自身特点的科研考核与学术评价机制,逐步制定、完善相关的科研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加大科研资金的支持、监管力度,强化学科平台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加大学校对科研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校级科研专项基金,对获得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增加应用技术横向课题数量,确保科研经费稳步提升。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要求,建立动态的科研经费监管体系,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支出。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鼓励加强校际、校企等多方合作、协调创新,立足行业和区域优势,构建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学科平台建设模式,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强综合性学科平台建设,注重团队其他成员的选择和培养。建立协调创新机制,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整合科研资源,汇集各类创新型人才,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4.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立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注研究企业的实际问题和难题,面向市场开展应用型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校企合作,搭建科技研发平台,争取企业委托项目,加强技术转化,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将科研成果转化為现实生产力,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应用为导向,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坚持政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实现师资共用、资源共享,开展团队化、协同化研究,推进校企跨学科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团队和高水平科研成果。
5.加强学术交流和学术道德建设
加大对高层次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其他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项目,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梯队。建立、完善学术规范,严格学术纪律,严厉惩处那些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或编造科研数据的行为,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