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小学生刚刚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尚缺乏独立的思维,因此学习能力很强,是灌输思想和知识的最佳时期。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是其核心的内容,优化和创新教学的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新课改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个人道德和思想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要想提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1.教育理念落后
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程的重视度不足,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副科,对于学生并不是很重要。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上,他们认为提高这些课程的成绩来提高升学率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在思想上就对思想品德课程没有正确的认知,课时的安排很少,一周仅一到两个课时,严重降低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2.教学方式落后
在当前的很多学校,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将知识点死记硬背下来,但是很多内容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因此学生会慢慢失去对课堂的兴趣,使教学效率明显下降。
3.教师未做好教学模范
教师自身的行为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非常强,但是还没有独立思维,他们的语言和行为都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但是,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并未做好模范作用,他们的言行缺乏规范性,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从而养成不良的思想品德。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1.提高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思想品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满足新课改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人格、品德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课程重视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课时量,学校应增加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时,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管是初级阶段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必须贯穿思想品德的建设。教师也需要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好模范作用,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
2.增加课堂实践,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倡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多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锻炼其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不断的自主探索中提升其思想品德素质。学生在课堂实践的探究中,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这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有助于完善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也为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体现生活化,采用真实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的案例,让学生感兴趣并且更易理解和接受,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在课堂上设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激发其正义感,在之后的生活中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学生就知道该如何应对。比如,对于“扶不扶”这个社会比较关注的話题,教师在与学生分析探讨这个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表演一下《扶不扶》这个小品,并进行一些创新,让学生真正融入这个情境中,并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表演结束后,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有意义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助人为乐的品格。
4.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多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环节中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学习,更有利于他们接受新的知识点,因此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帮助过其他人吗,有什么感受呢”。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就会对这个问题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互相学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讨论结束后,小组派代表进行表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将思想品德知识灌输给学生,对学生的乐于助人行为进行表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思想意识尚不完善,因此加强其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海燕.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数码设计,2017,6(9):201-202.
[2]莫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亚太教育,2015(30):19.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