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

2018-12-02 22:30胡美春
北方文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

胡美春

摘要: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新疆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大学语文更是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作为新疆大学内地高校预科生教育必修课的大学语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现实的困境,如何利用综合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以解决,是当前新疆内地预科生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试探讨新疆大学内地高校预科大学语文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期对内地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内地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拓展

内地预科生,是针对疆内学校预科生而言,指报考“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简称协作计划)的少数民族学生,国家对其进行适当的倾斜照顾、降分录取,在上本科之前先在新疆本地的委培高校进行一到两年的预科学习,待学习期满、统一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目标高校开始本科学习。

新疆大学自建校起就开始进行针对少数民族的学生的汉语教学,自2014年起开始承担内地高校预科生的培养工作。一直以来在汉语教学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内地预科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才开展不久,在教育教学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民族预科学生汉语水平有待提高且差异较大

新疆大学培养的内地高校预科班学生来源主要有三种:民考汉、民考汉转双语、双语。虽然这些生源都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在语言接受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编排班级时也将汉语水平作为分班的因素之一,但一个班里学生的汉语水平仍旧是参差不齐,因此而导致的对教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在诗词古文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民考汉的学生存在“吃不饱”的现象,而双语慢班的学生出现“消化不了”的现象,教师虽然会在教学上适当做出调整,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难度,对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课程定位不明确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在国内很多高校虽然都有设置,但大部分都片面将预科大学语文教育定性为单纯接受语言知识,补习文化知识。一方面是教师对内地预科生大学语文的定位与疆内预科汉语课的定位趋同导致的。而实际上疆内外预科生的预科内容是有差异的,学生的汉语基础是导致疆内、疆外高校民族预科生差异最大的因素,疆内预科生多为民考民的学生,预科内容更偏向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补足,以便进入专业后很好的适应专业的学习。而内地高校在疆内高校委培预科的学生大多为民考汉或雙语学生,已具备较好的汉语基础知识,预科的内容更倾向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并思考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想当然的认为汉语不用花很多的时间也能及格过关,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更具实用性学科的学习上,如计算机、外语等。思想观念上的忽视,导致大学语文教育不被重视。

(三)学习功利的短视

预科生已经完成了高考,部分学生已确定学校和专业,学习认知的功利性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预科阶段的学习,放松了学习的积极性。或还没有专业的学生只是把一年的预科学习目标局限于应付两次期末考试和最终的专业分流,因此学习不认真,作业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和贯彻执行。

(四)大学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发挥不明显

目前,新疆大学培养的内地预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一年制的。一年内需要完成目前使用教材上下册中所有必考科目,最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少数民族会考考试。在这种考试压力下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应付考试,取得高分,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对学习内容兴趣不大。老师为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少有拓展教学,大学语文的文学性贯彻不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也发挥不明显。

(五)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语文的塑造性、人文性、思辨性更强,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习的主体意识。但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生活的预科生来说,还存在课堂上对教师依赖性大,被动的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的问题。

二、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走出现实困境的对策

(一)探讨分层次教学

由于内地预科班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在预科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不仅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认识和理解文学,而且能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必须建立在语文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有着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对于预科班学生来说,高考语文成绩可以作为分层次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时,为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学生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测试,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来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将上述几个评价标准进行统一的评价,根据评价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分层。

(二)重新进行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语言和交流能力的工具教育,更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效改善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不清的现状,激发学生对文学、文化的热爱,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主体意识。

(三)积极拓展教学内容

预科大学语文知识容量大,迁移性强,必须拓展教学内容,增强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更加体现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把学习语文与了解时代、社会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生活。不仅让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而且激发学生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想象力和创造力,培育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和社会关怀意识。

同时,适当地将课本上没有的文学名篇,影视作品纳入到教学中来,并将讲座、谈论、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贯穿于预科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大学语文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更具时代气息,对他们的人生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四)大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信息,以拓展学生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但目前我们没能很好的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总是认为手机、网络是学生无心听课的罪魁祸首,未能真正正确的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目前盛行的微课、翻转课堂微信辅助教学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激发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既能极大地激发预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预科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有助于预科学生更加主动、热情、深刻地学习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优化考核评价方法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是为高等本科院校输送文化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以及较高人文素质的一年级大学生,因此,在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并加以考核评价,加强学生平时学习考核,注重个性发挥,避免出现整齐划一的具有标准答案式的考试类型,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素质教育考核目标,成绩评价实行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助推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三、结语

内地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遇到的现实问题既是预科教育健康发展的挑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足够正视这些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方法,预科大学语文教育就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并为社会培养有思想、有教养、有信仰、有理想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晔.新疆大学内地预科生写作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7 (06).

[2]王俊峰.分层教学策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22).

[3]谢文欣.论网络环境下预科大学语文教学[J].传播力研究,2015 (01).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探寻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
基于公安职业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心灵观照传播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