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昆明
摘要: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时期的民谣开始产生,主要是以音乐创作和吉他弹唱的方式为主。民谣歌手们以他们不同的成长历程造就了不同风格的民谣,有纯真懵懂的校园民谣,也有对于城市流浪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等。
关键词:新时期民谣;风格;流行
民谣即民间流传的歌谣,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创作形式,常以木吉他为主、其他乐器为辅进行编曲。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民歌运动开始,民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此中最具备代表性的是校园民谣,包括《童年》《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那些花儿》等,但最终走向衰败。二十一世纪,《董小姐》《斑马,斑马》《我在人民广场吃着炸鸡》《成都》《南山南》《消愁》《走马》等开始为人们所热捧,民谣逐渐回到大众视野,风格特点也有了很大变化。
一、新时期民谣的风格特点
(一)校园民谣的纯真懵懂
新时期民谣的开始大多数人认为是始于校园民谣的出现。校园民谣概念首次出现是在当时七十年代的台湾,而后传入大陆并迅速风靡整个中国。校园民谣主要描写校园时期的美好生活,具有清新自然、纯真懵懂的风格特点。
校园民谣的前期代表人物有叶佳修、李建复、罗大佑等,作品有《外婆的澎湖湾》《龙的传人》等[1]。以具有代表性的罗大佑的《童年》为例,“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这首民谣旋律十分的简单,既不追求旋律和歌唱的难度,同时内容也是贴近生活,听来会让人有一种回到纯真的童年之感。而后高晓松与老狼(王阳)合作的《同桌的你》和《睡在上铺的兄弟》使大陆的校园民谣走向巅峰[2]。当时有大批的校园民谣歌手出现,他们弹着木吉他以纪念青春易逝而美好的记忆为主,但最终都走向衰败,后期仅有朴树的《那些花儿》,唐磊的《丁香花》等校园民谣出现。
(二)城市流浪的生活感悟
二十一世纪,有一批与校园民谣歌手们气质相似,但所写的歌词内容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民谣歌手出现在大众视野。代表人有男性歌手赵雷、尧十三、马頔等,女性歌手陈粒、Jam、程璧、花粥等。
以城市民谣赵雷的《成都》为例,“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喔哦/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这首民谣完美呈现出了人们心中的那个成都,同时具有治愈功能,能够让人们想起“回家的路”,具有怀念家乡的情感。流浪在各大城市的民谣歌手们,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漂泊无依,拿着一把木吉他,靠着简单的旋律与歌词,就能唱进人们的心里。城市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更多的是艰难痛苦,但他们描写的城市只有美好的回忆与向往,是关于他们在城市中的爱情、理想和迷惘的呈现。
(三)人生哲理的感性思考
新时期民谣大多数间接或者直接的表达演唱者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以朴树的《平凡之路》为例,“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朴树的民谣中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首民谣表达的是所有拥有着的东西都不是永恒的,荣耀、权利、金钱等最终都将尘归尘,土归土,不留下任何痕迹。这首民谣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就是因为芸芸众生中大多数人一辈子注定平凡,只有享受这条“平凡之路”,才能与世界和平相处。
(四)人生痛苦的洒脱面对
人生苦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痛苦与无奈,但民谣歌手们一直都追求一种学会放下的精神境界。以毛不易的《消愁》为例,“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宽恕我的平凡/厚重了肩膀/虽然从不相信所谓山高水长/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这首民谣的作者毛不易尝尽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却以一种洒脱的姿态面对生活,写出了震撼人心的歌词,令听到这首民谣的人们得到心灵的慰藉。《消愁》一经出世24小时播放量就破千万,我想这代表着的不止是毛不易这个“平凡之人”的胜利,更是代表着民谣的深入人心。
二、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民谣的风格特点具有多样化的特征”。[3]校园民谣歌颂青春的纯真美好,对流行音乐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最终走向衰败。而二十一世纪的民谣更偏向于大众文化,开始描绘当今社会底层人民的所思所想,并逐步走向商业化和全民化。在通俗易懂的同時,民谣歌词有时难免会片面、偏激,但在对现实的反映上又是那么直白真实,让人感到痛快淋漓,而这正是新时期民谣的珍贵之处。
参考文献:
[1]门曦.这一张怀旧的小牌——忆校园歌曲30年[J].艺术评论,2007 (09).
[2]王艳梅.试论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06).
[3]木众.从小众自嗨到大众狂欢:民谣或许没那么复杂[OL].[2017-03-15].https://www.douban.com/note/605770818/.
(指导老师:付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