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爽
摘要: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古代抒情的最典型的形式之一。本文以许渊冲教授的英译杜甫诗为例,从宏观、微观和句子安排三个角度对许渊冲教授对杜甫诗歌英译的传情艺术进行分析,指出其形美、音美、意美之所在,以展现译文的传情艺术。
关键词:杜甫诗;英译;传情
唐诗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不仅对后人学习诗歌有帮助,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文学是抒情的,诗歌尤其如此。即所谓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杜甫作为中国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诗风老成稳健,沉郁顿挫、风调情深、如泣如诉,尤以诗言情。许渊冲:“诗不但表现个人才气,还能显示民族文化,而译诗也会表现文化精神。”因此唐诗的翻译也是我们传播中西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构建话语体系的重要手段。
许渊冲在翻译领域造诣很深,经过长期的翻译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独创性理论,将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的“……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应用到翻译上,即译诗的“三美”论。进而提出了“三化”“三之”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目的。在他翻译的诗歌中处处可见他翻译理论的运用,并且他对古诗有很深刻的理解,博采众长,努力达到忠实原诗来体现诗歌的传情艺术。
本文以杜甫诗为例,分析许译杜诗是如何在词语、音韵等方面表现诗歌传情艺术。
一、许渊冲词语移情译杜诗
《望岳》作为杜甫早年的作品,该诗充满着青年的激情,因此想要精准的“传情”对于不同的译者由于翻译方法,翻译目的,欣赏角度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传情”给读者的时候也会有所不同。原诗中使用大量古语或中国元素的词语,在翻译时许老着重对词语进行了处理,达到了传情的效果。笔者将从许老不同时期翻译的《望岳》为例分析:
题目如果只是译成Mountain Gazing并不明确,读者无法理解是哪座山,因此Gazing on Mount Tai不仅点明地点还清楚交代诗人在泰山之上,有情而发。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What do you think of Daizong?An infinite blue astride Qi and Lu.(许译一) O peak of peaks,how high it stands!One boundless green oerspreads two States.(许译二)描写诗人初望山顶之时对泰山的惊叹仰慕,“岱宗”和“齐鲁”在翻译时很难达意,如果直译成“Daizong”“Qi and Lu”读者可能不知所云,“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为“岱宗”,“夫”在古文中通常是句首语气助词并无含义,在翻译的时候译者领悟了诗人的情感,首句采用归化的方法将泰山译成“peak of peaks”和“oerspreads two States”让读者更好理解,且标点符号的改变(问号变成叹号)也更贴近原诗表现诗人高踞山顶,横跨齐鲁大地的壮阔和激动的心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Nature rallies godly beauties here,And yingyang cuts into eve and morn.(许译一),A marvel done by Natures hands,Oer light and shade it dominates.(许译二)“阴阳”原意是“山南阴山北阳”的奇观,但翻译时如果直译“yinyang”则让人无法理解,甚至可能会理解成“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 in nature”中国古代道家哲学。许老用等化法译“Oer light and shade”短短四字不仅“译意”而且“译味”。“蕩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A tumult of delight at the stratus clouds,Gazing till eyes crack and birds home.(许译一) Clouds rise therefrom and lave my breast;My eyes are strained to see birds fleet.(许译二)诣在写山中云生雾绕,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而第一版直接将“层云”译成“stratus”(气象上的层云)并没有达原诗的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Would I one day scale its precipitous peak,And scan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small. (许译一) Try to ascend the mountains crest:It dwarfs all peaks under our feet.(许译二)诗人攀高峰俯众山,万物归脚下。将“scan mountains small”替换成“dwarfs all peaks under our feet”含义更丰富,使原诗一语双关,不仅表达对泰山雄伟高大的赞美,更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不仅行文中的词语能传情,韵律亦能。译文中押尾韵(stands,States,hands,dominates,breast,fleet,crest,feet),并且有大量扬扬格(spondee)的使用”Natures hand,birds fleet”等,Paul Fusell在《诗歌的格律与形式》中提到扬扬格的使用读来稍稍缓慢,其中一个作用是能够加强情感抒发效果,起到使人愉悦的作用。
二、许渊冲音美移情译杜诗
音美”即“音韵美”。“不同之语言有不同之音律”,袁行霈在《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一文中说:“诗歌和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诗人要“既要用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情,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歌产生音乐的效果”,还说“唐诗的‘音美,首先是押韵。因此,翻译唐诗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如果没有押韵,也不可能保持原诗的风格和情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曾提到“诗是有韵律的纯文学”。然而,中英两种语言显然在音调、音节诸方面有太多的差异,如英语属重音语言,汉语则属声调语言,中国诗词(格律诗)讲平仄,在中国诗词的英译中强调“音美”则会有很大的难度。许渊冲先生认为,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首先可以不要形似,也可以不要音似。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可见,“音美”还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用许渊冲先生外译的《春望》Spring View为例,探索其音美移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