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茅盾文学作品中的政治意识

2018-12-02 22:30李紫君
北方文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政治意识茅盾文学

李紫君

摘要:茅盾作为社会剖析派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是认识中国社会的生动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茅盾作品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本文从茅盾作品入手,浅谈文学的政治意识。

关键词:茅盾;文学;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对现代文学群体形成和发展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是文学社群成员创作的基础和根据,在中国现代社群流派的创作中,特别是社会剖析派的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茅盾的作品就是这样的代表。

一、茅盾的政治意识

茅盾作为社会剖析派的代表作家,是最早的共产党员,是中国新文学杰出的倡导和组织者之一。在“五四”时期,茅盾最先以文艺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的身份步入文坛,在大量翻译和编译马克思列宁主义论著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基础,积极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新文学;而在左翼文化时期,更是茅盾创作的巅峰时期,在这段时期问世的小说有《子夜》、“农村三部曲”与《林家铺子》等,展示了他强烈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现实主义色彩;在抗战时期,茅盾在国统区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革命事业中,拥有了广泛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为无产阶级而艺术”的理论主张,不免使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色彩。茅盾有着浓厚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斗争实践,强烈的政治理念是茅盾生成创作的基础,也为他的创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左翼文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延续性发展,首创了以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为武器的战斗传统,社会剖析派成员作为左翼作家联盟的主要成员,受到左翼文学之影响颇深,左联大宗翻译介绍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而茅盾也大量译介外国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著作。茅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翻译者和传播者,不仅推动了马克思理论的宣传和学习,而且进行了大量的文学批评和评论实践,倡导和发展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与其他社会剖析派作家共同完善了左翼文学创作的机制,也在创作内容和创作方式上深受左翼文学的影响。

二、文学作品中的政治意识

茅盾身处于特定的中国社会危机异常紧迫、社会矛盾尖锐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样的社会大背景激发了他满腔的政治热情,使得他密切关注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通过对一些理论文章的阅读,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强烈的政治意识倾注于真实客观的艺术描写中,通过文学来真实地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写出一篇篇剖析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小说。实事求是的意识,让事实说话,造就了他对“真实”的追求的内在品质,因此,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中国三十年代的社会全貌,例如《子夜》、《春蚕》和《林家铺子》揭示了发展民族工业依旧摆脱不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況,而这些苦难的生活只有依靠马列主义才能得以拯救,这是茅盾对于政治的信仰。

茅盾的政治意识首先表现在题材选择上注重时代性、重大性,主题开掘上具有明晰的政治意识倾向,他擅长对时代特征进行艺术概括,创作尽可能符合历史,贴近现实。小说总是从大处着眼,给人呈现一幅幅规模宏大或意义深邃的众生百态图。

1925年,在“五卅”运动爆发时期,中国大量知识青年开始从个体反抗进入群体反抗,茅盾以这一社会现象创作了小说《虹》,写他熟悉的题材,有其自觉而明确的意图和目的。主人公梅行素的人物形象塑造反映了这一转变。《霜叶红似二月花》展现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经济的发展与落后农村封建势力的对峙。《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写了三十年代前半叶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军阀混战生活的状况下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茅盾的创作有明确的社会意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对社会现象进行价值判断,而且注意通过精心布局来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把宽广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个断面里,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示形形色色的复杂事物。《子夜》用网状结构以人物命运为核心,纵向来布局故事,多线辐射,并互相映照。从吴老太爷突然从双桥镇来到上海,使得农村和城市相互联系起来;接着,吴赵的五月合作,六月斗法,七月决战,矛盾充分展开;最终吴荪甫失败出走,深刻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小说也有横向扩展,形成平行纷呈的状态,表现出十里洋场的喧嚣沉浮。波澜起伏、纵横交错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反映出更广阔更深刻的社会生活。在结构上通过精心的布局,详略得当,别开生面,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全景式地将三四十年代各阶层的各种矛盾高度集中地表现出来。

茅盾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典型人物和复杂的灵魂,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所塑造的人物充分紧密地结合生活本身,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在茅盾小说中众多人物中,《子夜》中的吴荪甫是被塑造和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一个人物形象。吴荪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茅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映射出吴荪甫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示他的性格并描绘他性格的发展。他是留洋海外的新型实业家,有一套欧洲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他从容干练,把小厂子兼并,成立益中信托公司,一系列的举措好似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直接压迫下,他在实业和投机公债市场上都屡遭失败,性格上又暴露出懦弱、悲观的弱点,茅盾生动地展示了吴荪甫性格的丰富性,完整地刻画了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形象。虽然屠维岳和莫干丞都是吴荪甫的忠实走狗,但是屠维岳年轻且精明能干,莫干丞不仅衰老陈腐,而且愚笨蠢讷。三个老地主也各有特点:吴老太爷顽固怪癖;曾沧海狠毒荒淫;冯云卿贪婪虚伪无耻。

三、总结

茅盾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从阶级与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文化与道德的规范准则来剖析人物、事件和社会的进程中的内在驱动力。茅盾有十分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创作过程中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情节场面中把感评情价流露出来。在《林家铺子》里,“上海客人”议论林老板的处境的那一席话,实质都是作家对现实的抨击。作者对各种不合理因素的批判和否定,也就在这客观冷静的描写和分析背后显现出来。

然而由于茅盾是在三十年代这个特殊的背景下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也留下了一些欠缺,这也是导致后来很多学者不重视茅盾作品的重要原因。作为左翼文学的成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错误倾向,在政治上有突出的阶级、政治意识,注重冷静客观的描写,力求在作品中不流露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主观情感,以叙述和描写手法为主,几乎从不抒情,也极少议论,缺乏感性内容和抒情色彩,而且照搬前苏联革命文学理论,有公式化、概念化倾向,这都引起了当时以及后来学者的不赞同。但这也是作者为了更加深刻地揭示30年代社会状况而有意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与其政治意识、社会思潮影响和创作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茅盾身为社会剖析派作家,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为理念,把政治意识注入创作主旨、文章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等的过程中,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踏踏实实立足于社会生活,贡献了一批有意义的作品,对旧中国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参考文献:

[1]茅盾.茅盾全集[M].合肥:黄山书社,1966.

[2]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政治意识茅盾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茅盾手稿管窥
政治意识:政治体系的灵魂与核心
习近平缘何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问题
领导干部强化大局意识的三个维度
弘扬长征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茅盾文革期间撰写回忆录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