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刚杰
摘 要:就目前国内的教学现状来看,当前教育在适应新课改方面仍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要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要求,我觉得我们的教学要很好地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寻求突破桎梏语文教学的“瓶颈”的良策。
关键词:兴趣;有效探究;培养阅读习惯
要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要求,我觉得我们的教学要很好地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寻求突破桎梏语文教学的“瓶颈”的良策。
一、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比如再上《鸿门宴》的时候,我会这样导入
请学生欣赏几首诗(投影)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这首诗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明明项羽在当时实力占优的情况下,兵败吴江,《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积极从课文里找答案,相比被动的学习课文获得的知识多得多。
二、把引导学生有效探究作为突破口
阅读探究是新课标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高考也有明确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有具体的体现。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四是培养崇高情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优秀品质,即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并明确指出,上述任务的完成,要“注重情感体验”,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应该让学生知道一点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内涵。(1)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一是团结统一的传统,二是独立自主的传统,三是爱好和平的传统,四是自强不息的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概括。有人借助传统的词语,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八个字。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三、把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作为突破口
自古教无定法,而有常法,我们现在最大的弊端是我们总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张庆老师也指出:“过去的教学重视结论和考试分数,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语文教学的第一关注不是语文本身,而是关于语文的一些东西,这种只让学生死记结论、死记标签式语言的做法,使語文学习走向了异化,不光抑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还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是这次课程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让孩子大量阅读也是正确的,是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的,我们应该坚信,“读书没有错”,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只能依靠阅读、生活和习作的日积月累。
语文课改的路还很漫长,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期待语文美好的明天吧。
参考文献:
[1]改萍、李守森主编.教育教学文论汇篇[M].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第428页.
本文系中国教育督导“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课题编号【2017】RDA18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