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经验的研究

2018-12-01 12:18王素芹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措施

王素芹

摘要:学生思维是计划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成果。传统的数学教学设计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以此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重定向学生思维的实际效果。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注重提高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并加强激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思维能力的努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思维;措施

前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放弃数学。在这种环境下,老师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1“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学需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真正确定要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什么,并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目的及教学实践经验,大胆地处理教材,认真进行备课,做好课堂预设及处理方案,并根据实际变化,调整教学过程,着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较为明显的感性化及单向直进性,其理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待提高,因而,一方面教师要在维护学生的感性思维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性化思维,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的多向发散思维发展。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生动具体的数学概念及表象,当学生的年级升高,抽象概念不断丰富,教师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理性数学材料,比如,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为构建学生的数学认识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夯实素材和知识基础。

2“顺学而导”

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高需要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联系得越深紧密,其智力背景就越深,迁移能力也越强,思维才得以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难以一股脑儿将数学知识全部灌输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顺学而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数学教学的目标,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各方面综合素质。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阶段及层次,分析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思维品质,以此为据,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数学教学及思维训练。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不教”,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顺学而导”,倡导自主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合作探究,相互讨论互动交流,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能力素质,适时引导和点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指引学生通过探究,不断发现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及自由表达的能力,构建和谐有活力的生本课堂,促进思维发展。

3演示法教学要突出思维逻辑的创新

教学当中,往往有些知识点是抽象的,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以利用教具显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慢慢理解抽象的道理。西方有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就会有所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从文字上看很抽象,从实际上看,三边的长度有限度,太短了拼不成三角形,太长了超过一定的长度,也拼不成三角形,不是说任意三条边都能拼成三角形,它是有条件的。那么,教师应提前准备不同长度的木条,进行反复演示,让学生观察。最短短到什么长度,最长长不过什么长度,让学生把握一个度。当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只要把学生创新思想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在课余时间积极的进行探索,这样就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4探究实践以创新思想为指导

任何一门学问,都是从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数学课,也是生活当中处处见到的学科,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真理,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只有实践没有理论都不是真理。生活当中有一种现象,学生在商店里边买东西,账算的很清楚,但是在做实际应用题的时候就不会计算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指导其实际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跟生活知识结合起来学习,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同时,也能把知识学活。还是以三角形为例,书上没有把三角形的稳定性明确地表述出来,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观察具有三角形的事物,探究他们为什么会是三角形的?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学生以此为思想指导就会发现,所有的电信铁塔、电线铁塔,都具有三角形的形状,从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5培养学生直觉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是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学生运用直觉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就十分关键。要培养学生敢于、善于利用直觉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在快乐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完成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它,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它的边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它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和你的猜想一致吗”就能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觉得出答案然后在进行证明。使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直觉观察,猜测,从而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

6积极实施课外实践活动

事实上,数学教学不能够限制在教学课堂中。因为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最終运用到实践生活中,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挥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在学习“相似图形”的时候,老师能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比如,运用“比例线段”的方式测量操场中的树木高度、花池的高度、栏杆的高度等;这些实践性活动看上去十分简单,可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并且简单容易操作,可以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化,扎实学习的数学知识,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单单是接受,更主要是进行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其丰富的知识相关。因此,数学教学要立足在课堂中,走进生活,走向更加广阔的领域。这就需要老师要擅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数学教育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获取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郭斌斌.学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周刊.2015(20)

[2]张小祎.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J].现代妇女(下旬).2014(06)

[3]肖倩.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新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