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防控视角浅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2018-12-01 02:19王树荣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往来款项津贴委托

王树荣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加强内部监督,防范内部风险,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财务收支、项目经费使用方面均存在不少风险隐患,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委托业务管理、野外工作管理、所属企业管理等工作环节中。这些风险点不排除,财政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就可能受到重大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一、风险防控内部审计的主要风险点

(一)财务收支方面

1.零余额账户资金与基本户资金混用

如:2017年4月,张某在财政项目中借款3万元用于开展野外工作,从零余额账户支出。7月份,该笔借款用于非财政项目的报销,与借款资金渠道不一致,造成国库额度与费用不对应,存在财政资金被占用的风险。2017年10月份,李某退回从零余额账户支出的备用金1万元,出纳人员将该借款存入基本账户,未按原借款渠道退回国库,也属于资金混用的情况。

2.单位的往来款项处理不规范

如:张某经办一笔设备预付款38万元,将其计入张某的备用金借款,王某经办一笔单位职工的人身意外保险12万元,将其计入王某的备用金借款。上述做法不当,未将两人的经办事项计入单位的往来款项,与备用金借款混为一谈,导致单位的往来款项与备用金借款余额不真实,容易造成权责不清。每年末部门决算前对单位往来款项不进行清理工作,清理不及时容易形成呆坏账,存在损失风险。

3.对外出租出借的资产未履行报批手续

如:某单位为弥补基本支出不足,将自有办公用房部分对外出租,未将出租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履行报批手续,而是采用事后申请报批的补救办法。上述做法不符合《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09]167号)第二十一条“未经批准,各部门不得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应当严格控制,从严审批。”的规定。

4.单位和所属企业的经济关系不清晰

如:某单位下属的D公司,是单位对外投资的一个平台公司,自身并无实际经营项目。但作为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D公司未向单位上交投资收益,无偿使用单位的部分房屋作为办公用房,也未向单位据实结算水费、电费、取暖费。D公司向单位借大额周转金,未见单位“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记录。上述事项体现出单位与D公司之间存在经济核算不清、对其投资监管不力的情况,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二)项目经费方面

1.委托业务项目后期管理形同虚设

如:某事业单位委托业务项目数量多,委托业务费比例占总经费的80%,2016年度实施的委托业务项目,到2017年8月份,仍有50%的委托项目未完成任务,提交报告及成果资料的项目更是寥寥无几。在合同款已支付给承担单位的情况下,规定期限内未收到成果,项目委托单位十分被动。不能及时监督委托业务进展情况,组织开展验收工作,存在后续管理跟不上的问题。又如:某单位四个年度内收取160个项目承担单位质保金,截至2017年,“其他应付款”科目下有4000万元质保金未退还给承担单位。质保金未及时退回,说明对项目完成情况未进行清理,项目执行不力,存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风险。

2.工作津贴、补助发放不规范

如:某单位个别项目中向不属于在职人员的其他(临时)人员发放野外工作津贴。上述做法不符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地质勘探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46号)第五条“……严格执行地质勘查职工野外工作津贴的政策规定,不得擅自扩大执行范围、提高津贴类别和津贴标准。”之规定。同时,单位为鼓励职工开展野外工作,存在野外工作期间遇法定假日,给予定额补助的做法,该项补助发放无依据,与上级制度相悖。另外,由于野外工作津贴属于“津贴补贴”范畴,应纳入人员费进行统筹。个别单位将野外工作津贴计入差旅费核算,未计入人员费核算,规避了工资总额的限制,存在人员费超总额控制的风险。

3.野外租车费审批手续不全

如:某项目组于2017年6月份租用2辆车开展野外工作,租用天数共计136天,租车费15万元,租车费发票金额与合同金额完全一致。经查,该租车事项为先租车,待使用后在合同中补签租用天数,属于先租车后补签合同的情况。而且,报销时未附车辆行驶记录表、结算单等,无法核实租用天数的真实性,存在虚报租车费用的风险。

4.野外材料费管理不规范

如:某项目组为开展物探工作在野外购置材料总计30万元,根据专用材料费管理办法,单位只对其中的劳保用品进行验收登记,其余材料自行验收。这使得事前专用材料购置申请表的审批流于形式,单位无法确认项目组在野外采购的全部材料的必要性。野外购置的固定资产当作材料费处理,未對固定资产进行资本化,存在固定资产流失的风险。

二、风险防控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一)财务收支审计

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既包括对事业单位本身的内部审计,还包括对所属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审计:

1.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是落实财政体制改革要求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既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应加强对预算管理方面的审查。预算管理中应主要审查预算编制中是否虚列人员数;项目支出是否符合设计预算,存不存在项目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国库零余额账户资金与基本户资金是否存在混用的现象;为提高预算执行率有无不规范开支;年末是否按要求确认结转结余资金。

2.往来款项

事业单位的往来账款是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与单位内部人员、其他单位等发生的债权债务款项,主要通过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为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及使用效率,应主要审查单位之间的往来款项是否计入个人的备用金借款;单位三年以上的长期挂账是否及时清理、是否按照程序进行清理;项目质保金有无按时退回,是否将质保金等存入单位定期存款等;单位与所属企业之间的借款手续是否齐全。为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事业单位备用金往往挂账数额较大,还需审查备用金是否及时清理,是否存在前款不清、后款又借的情况,是否存在未使用全额退回情况等。

3.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摸清事业单位的家底,每年要进行资产自查,在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中也要做到规范。因此资产管理也成为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审查是否有新增资产配置预算采购、资产采购是否履行规定程序,如政府采购程序、进口设备采购程序等;审查是否定期进行实物盘点、资产账与财务账是否一致,如新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其他资本性支出之间是否存在差额;资产是否存在闲置浪费隋况;单位资产出租出借是否进行报批,如对外出租的房屋、設备等有无履行报批手续。

4.企业管理

事业单位投资设立的所属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对所属企业的内部审计比较薄弱。对企业管理的审查应聚焦在单位对所属企业的长期投资是否到位,如单位的账面投资额与企业实收资本是否一致,是否有单位的往来账款中挂账;单位和所属企业的经济关系是否清晰,如企业是否向单位上交投资收益、企业人员是否同时在单位和企业领取薪酬、企业是否无偿使用单位的房租、设备等;企业的清理情况,企业清理是否符合程序,清理是否有进展等。

(二)项目经费审计

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多元化,项目种类多,应关注重点项目、重点费用的内部审计。针对项目经费,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审计:

1.委托业务管理

委托业务费在事业单位项目经费中占有很大比例,为确保委托业务经费的资金安全及使用效果,应审查确定委托业务承担单位是否符合政府采购要求,是否进行公开招标,有无以其他方式进行委托而规避政府采购的情况等;支付委托业务尾款是否符合合同规定条款,如拨付合同尾款是否履行验收手续、是否根据实物工作量据实结算等;委托业务项目进展情况,如是否按期完成工作量、提交成果报告、汇交资料等。

2.野外工作管理

针对开展野外工作的项目经费,重点集中在野外差旅费、租车费、劳务费等方面。一是审查野外差旅费报销是否规范,如是否将野外津贴计入差旅费中核算、是否无依据向非在职人员发放差旅补助;二是审查野外租车费报销是否规范,如野外租车合同是否存在补签的情况、是否存在闲置浪费情况、是否有相应的结算手续(行驶记录、结算单等);三是审查野外劳务费报销是否规范,如是否签订劳务用工协议、是否使用现金支付大额劳务费、是否无依据改变用工标准等。四是审查野外材料费报销是否规范,如是否存在购置大量材料以规避室内验收的情况、是否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的情况等。

三、加强风险防控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如今,事业单位逐步设立了内部审计的专职部门,不参与单位的业务管理活动,熟悉本单位的情况,这是其他形式审计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受到本单位的制约,独立性较差。只有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中不受控制和干扰,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够保持客观性,更好地致力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规避外部审计出现大问题的风险。独立性与权威性是不可分的,有了独立的内部审计地位,才能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工作突出风险防控导向

事业单位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风险防控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以风险防控为导向,重点关注有风险点的领域,依据事业单位风险点排查的情况,将高风险点及容易出现腐败的领域列为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事业单位中大部分职工对排查的风险点视而不见,内部审计工作还需要加强对职工的风险点培训,让职工深刻认识到风险点就在身边,时刻提醒自己哪些红线不能碰。对风险防控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地通报,作为警示教育。

(三)运用好内部审计工作成果

事业单位领导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布置整改工作。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才能使得单位查漏补缺,提高管理水平。对整改工作还要进行后续监督,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建立内部审计问题清单,作为日常提醒,并对屡查屡犯的问题及责任人予以追究。充分运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确保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四)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设

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不断拓宽,且趋于常态化,对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强化自身素质建设,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做到既能胜任新形势新要求下内部审计工作,又能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保障。学好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相关制度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培训,实时了解政策变化,做到审计查摆问题时有据可依。

猜你喜欢
往来款项津贴委托
浅谈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图表
往来款项全过程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浅谈电力企业往来款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治理现代化:委托制下的权力清单制
招标代理中的授权委托——以案说法
委托理财忌保底 投资风险需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