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互动”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8-12-01 07:52陈廷俊
江苏教育 2018年57期
关键词:目标评价课堂教学

/陈廷俊 朱 焱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哪些教学行为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链接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已有认知积累,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通过梳理课堂教学要素,锁定目标、问题、互动、评价等关键要素,探索“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让课堂教学改革在核心处寻求突破。

一、“问题·互动”课堂教学的意蕴探析

1.“问题·互动”课堂教学的含义。

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是一种基于目标、问题、互动、评价等教学关键要素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组合,师生围绕学习问题展开教学互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改革尝试。它是一种通过教师、问题、学生间的有效互动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的前提下,根据课程标准将教材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问题,设计有效的教学互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解决学习问题,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效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和内在学习机制,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度发生与和谐共振,实现目标、问题、互动与评价的一体化。

2.问题与互动的内在联系。

学习中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呈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学习问题的驱动下开展对话、交流、讨论、体验,逐步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中的问题能够引发积极的教学互动,积极的教学互动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和深化。同时,以教学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达到的教学效果需要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态。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问题(链)是课堂教学的驱动引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评价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课堂教学是目标→问题→互动→评价→问题→……的循环发展和螺旋上升。

3“.问题·互动”课堂教学的特征。

问题·互动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目标的一致性和评价的指向性。第一,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的提出和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与互动的展开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差异和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目标的一致性。问题的设计与互动的展开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问题的设计应与目标高度切合,与情境高度融洽,还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水平。互动类型与方式的选择、互动对象与人数的确定、互动时机与时间的把握都会对目标的达成产生影响。第三,评价的指向性。评价目标指向学习目标,确保教、学、评的一体化。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与学习问题的解决,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思维发展情况、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关注问题与互动是否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问题·互动”课堂教学的价值指向

1.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融入学习。

课堂互动是调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各个关键要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彼此间良性的交互作用。[1]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间的对话、观点的碰撞和情感交融,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活动探究、交流讨论、分享质疑与问题解决达成学习目标,获得情感体验,完成知识的建构与内化,实现学生认知能力的螺旋发展。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数学探究、英语表演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语言、动作、思维、情感等)参与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及时表达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获得实践与发展的机会,在亲身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体意识。

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

杜威提出的“做中学”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及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都是由“做”得来的。[2]问题·互动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学习内容的类型、难度和学生学习的时机与需要,关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的融合,强调学生和教师围绕学习目标产生积极沟通与对话,强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强调通过知识建构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新颖的知识情境,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或辩论、寻找解决问题的证据、进行恰当的推理,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自我体验与知识学习的转换与建构。

3.让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3]“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在于使灵魂转向。”[4]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彼此相同的价值追求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发展的过程。问题·互动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培育,关注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科学原理、认知规律和实践方法,通过寻找证据对问题进行质疑、批判和推理,学会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逐步认识自身的特点,形成学习习惯、平等意识和集体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问题·互动”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切合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学习问题。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类。知识维度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维度分为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级水平,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明确的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定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有利于教学操作和测量,越来越强调教、学、评的一体化。因此,课堂上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教师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这是课堂教学首先必须明确的目标。达成上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反复解读教材文本,分析学生情况,将教学目标分解为易于课堂测量的学习目标,并进一步将目标转化为需要解决的真实学习问题。

如何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类型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细化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的达成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行为表现(如说出、算出、画出、背诵、探究、体验等),围绕这些行为动词思考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分析从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到目标完成的阶段、现有优势和存在的困难,设计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问题的水平(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应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努力做到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融洽度相一致,问题的表述严谨准确、清晰精炼,问题难易搭配灵活、思维容量适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活跃与亢奋的状态,不断产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强烈动机。

学习问题可以是单一问题,也可以是问题链,问题之间应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和思维梯度,可以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分层分类设计。问题的设计应指向学科本质的探究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共鸣,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和互动性。问题的设计应便于具体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保持行为主体、行为方式、行为条件和目标达成度的高度一致,以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的一体化。

2.聚焦学习问题,开展深度互动。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学习离不开活动。儿童间的社会影响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5]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对话互动式的实践活动。它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自我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等。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是在一种平等和谐、诚信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创设愤悱情境,实现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活动来解决学习问题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知识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才有可能得到真正落实。

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才能聚焦学习问题,保证活动的开展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在设计课堂互动时,可以对互动的目标、形式、程度、结果进行反复研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知识的情感性、互动的多样性,准确把握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聚焦学习问题来设计活动。问题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基础、不同学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心智发展水平,将学习问题设计为具体清晰、结构化、序列化、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形式与内容高度一致的学习活动,师生围绕活动进行对话、讨论、辩论,产生思想的碰撞和交锋,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互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的平等性,互动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兼顾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基础的学生。课堂互动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新颖别致,但是目标是相同的,方向是一致的,频次是均衡的,机制是灵活的。活动适合各类学生的水平,让学业水平高的学生有思考和创新的空间,让学业水平一般的学生有提升信心的机会。

3.指向目标达成,丰富评价维度。

美国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认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课堂评价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诊断学习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评价可以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主体和恰当的评价方式。本文课堂评价主要指向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时的参与状态(兴趣、动机、态度、体验),互动状态(表达、沟通、合作、分享),思维状态(分析、推理、综合、应用),问题解决与学习目标达成等。评价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建立和谐友好、融洽诚信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学生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互动,学习的效果究竟怎么样?它需要教师适时地、恰当地进行学习评价,这种学习评价体现在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重点指向学习问题的解决、教学互动的质量与学习目标的达成。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对学习活动过程中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的认可,也可以是对实验操作观察等学习能力的评定、探究活动中合作创新精神的鼓励、学习态度的肯定,还可以是对问题的变式训练、迁移应用……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与学习任务的完成,注重学生互动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解决的方案、成功的做法、创新的想法、暴露出的问题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关键要素,评价反思,深入探究,获得最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明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目标。

课堂评价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方式可以是文本分析、课文朗读、课本剧表演、实验探究、问题解决、随堂检测等。教师要准确把握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要客观公正、指向明确,实施多维度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同学、审视自我并不断地改变自我。教师评价用语可多用激励性的肯定语言,表扬要真诚适度,批评要委婉含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好、真棒、对、错”等词语来评价,更不要随便贴标签,戴有色眼镜评价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问题·互动”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实践需要教师准确理解其内涵与价值,认真厘清目标、问题、互动、评价等关键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课堂教学开展实证研究,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这样的研究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团队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三年来,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带领我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对问题·互动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校有计划地举行问题·互动课堂教学研讨,邀请专家与市、区教研员现场指导,通过针对性的课堂观察,从实证的视角客观评价课堂教学关键要素的落实情况,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教研组将问题·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融入日常的校本研修,针对各种类型的新授课、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进行实践研究,做到一人开课、全组研课,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进行一个主题课例研究,形塑不同课型的教学案例,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与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目标评价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