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资源 增效课堂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8-12-01 05:49山东青岛海逸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学案笔者资源

山东青岛海逸学校 宫 玫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各项活动也是非常宝贵和直接的课程资源。本文是笔者尝试将地方与学校课程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等校内课程资源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整合与利用的两个教学案例,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同行的一点思考。

一、合理整合和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资源,发展学生数学审美

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寒假期间,学校布置学生完成“春节传统民俗”的实践作业,如参观民俗节、逛庙会、写福字、剪窗花、贴春联等。开学第一周,学校开展了作品展示活动,校园里到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正好与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的主题情境“热闹的民俗节”相契合。借此契机,笔者把本单元调整至开学第一周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新授课,让学生们把假期创作和收集的民俗作品如京剧脸谱、窗花、春联、精致的风筝等工艺品带来,作为教学资源进行观察交流。显然,这些直观素材比课本上的图片观察起来学生更容易发现其共同特征——“对称”。同时,这些素材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民族特点,学生可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接着,再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等观察操作活动,进一步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发展了空间观念。

第二课时,设计一节“趣味剪纸”的实践活动课。先指导学生剪喜字和窗花,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创作,剪出更多漂亮的对称图案。学生们在动手画图与剪纸的过程中不仅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更加深刻,还真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神奇与魅力,兴致十分高涨。最后播放一段“微视频”欣赏生活中更多的轴对称物体:自然界昆虫身上的对称美令人惊艳;奥运五环因对称而显得美轮美奂;剪纸艺术用对称剪出方寸之间的喜庆与精彩;京剧脸谱是我国戏剧中独有的化妆艺术,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又是另一种欣赏方式;古典瓷器、古典建筑、古典家具等因对称而显得古朴雅致;通过一组对称的汉字,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对称美。本主题单元,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资源将“对称”知识多方面地融合,感受数学图形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真正做到融知识性、趣味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在数学课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有效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升学生数学学力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笔者积极运用学校提供的信息技术资源,利用具有高度空间性和沉浸感的VR课件和PAD(电子书包)的交互性功能,做了一次较为有效的教学尝试: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星空”——《年、月、日的认识》这一主题单元,课时安排较少但涵盖的内容却非常丰富,概念性知识很多。课前,笔者精心设计了“导学案”,旨在利用文本资源和信息技术资源将数学知识与天文科学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学学力。

新授课时,笔者把学生带到学校VR教室。第一个环节,指导学生在PAD上阅读导学案出示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第二个环节,根据导学案中的提示内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提出“地球和月球公转、自转一周分别是多长时间”“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平年和闰年”等一系列想探究性的问题;再指导学生将这些零散的问题设置成“问题链”有序地输入到导学案上,以备探究。接下来,师生戴上VR眼镜,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通过VR课件仿佛身临其境地观看地球、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模拟动画,在感受宇宙星空天体运转奥秘的同时,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观看完VR课件后,笔者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上动态演示“三球的运动关系”,再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设置的“问题链”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求答疑。这一环节,既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拓宽了知识视野,又加深了对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是如何产生的理解,使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在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的今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力的一个有力工具。

综上所述,校内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地整合、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把数学知识变得更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学案笔者资源
老师,别走……
我给资源分分类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比例尺(一)”导学案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