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岭学校 王 悦
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而绘本阅读不失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培养兴趣的方法。与传统的文字阅读相比,绘本阅读通过图文结合的展现方式更具趣味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利用绘本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实现了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针对如何应用绘本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浅显看法,以供参考。
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件艺术作品,其都取材于生活实践,可以说,任何东西都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绘本阅读亦是如此。在小学绘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完故事后,要特别注重结合故事内容创设出一种生活化的情景,将故事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到一起,由此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故事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进行《鼠小弟荡秋千》这篇课文的阅读学习时,当学生们在读到“老猫一掌就将鼠小弟和小鸟都推了下去”时,笔者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提出了下列问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一幕时,你们心情是怎样的呢?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遇到过像老猫一样的人抢你的东西?遇到这样的事你会做何处理呢?你觉得我们班上谁最有礼貌?为什么会是他……”这些问题都是在基于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而且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也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找到了绘本阅读与生活实践的共同点,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也都是侃侃而谈,表现得十分积极,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地调动与激发,而且通过这样一种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同时也使其个性得到了彰显,可谓一举多得。
虽然绘本的核心是图画,但在运用绘本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应仅仅指导学生进行图画的赏读,同时更要注重绘本中文字的讲解,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对于绘本中的文字而言,一般都是经过作家千锤百炼之后得出的结晶,其往往也具有优美性、形象性、简洁性等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中的文字资料,组织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讲述等多种形式感受绘本语言的精髓,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绘本语言的独特魅力,强化其语言积累。此外,需要提出的是,学生在学习绘本文字时,也要注重一定的情景性,如组织学生以一种合作、游戏的情景形式来完成,在这样一种情景模式下,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也能收获一种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进行《猜猜我有多爱你》这篇绘本资料的阅读学习时,笔者就为学生们创设了一种合作扮演的游戏情景。在该情景中,师生一同分角色对绘本文字进行朗读,由笔者扮演大兔子,朗读关于大兔子的语句,学生则扮演小兔子,通过笔者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染学生,并通过师生对大兔子与小兔子之间的亲密谈话和幽默的分角色朗读表演,促使学生也能够透过阅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绘本中的语言形式之美,以及其所传递出的兔妈妈的幽默、慈爱以及小兔子的活泼、可爱。通过这样一种合作互动情景的创设,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本内容,而且还成功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学效率也由此得到了保证。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猜”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故事情节发展的矛盾点或转折点对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猜想和领悟构思,促使故事在学生们的充分想象中得以有效衔接,并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例如,在进行《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阅读时,其讲述的正是约瑟一家既温馨而又富有想象的生活故事,整个故事都是以一块旧布料的变化为线索。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绘本中爷爷在布料不断演变过程中所说的话“这块料子还能做一个……”不断进行悬念设置,以此引导学生对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进行推理和猜想,通过爷爷一次次的裁剪、缝补,破旧的布料究竟会变成什么?最后当奇妙的毯子、外套、背心、领带出现后,也证实了学生们的猜想,“哦,原来一块破旧布料可以做出这么多奇妙的东西!”接着笔者又问道:“如果你是约瑟,你会在什么情况下穿爷爷设计的这个背心呢?如果你穿着这个爸爸妈妈看到后又会说什么……”利用这样一种简单同一的句式,让学生依据简单的一幅图画就能大概猜出故事的情节发展,整节课也是妙趣横生,由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促使其阅读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想象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绘本的引入充分迎合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后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绘本阅读教学的应用,并积极探索不断改进绘本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