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大山孩子的读书梦

2018-12-01 03:59曲比史古
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点山村读书

文 | 曲比史古

从来到瓦吾社教学点的第一天起,我就暗自下了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乡村教育现状,要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山村获得的民族教育。

2003年,山村教育开展特别困难:没有上课的教室,只能在一间破烂的牛棚里教学;没有电灯照明,晚上只好点煤油灯;公路也不通,从昭觉县城上瓦吾社教学点要爬14.5公里的山路,老师每十天就要下山背一批生活物资来教学点。 这些困难我都能够克服,最打击我的是村里学生的家长们居然说他们不需要老师。

学校条件艰苦,此前瓦吾社就已经更换了十几名老师了。老师更换频繁,学生学习断断续续,才会让家长们产生这样的想法。看着教室里只有4名学生,我的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一个民族没教育、排斥教育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没有教育又谈何进步呢?晚上躺在破旧的牛棚里,我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面对退缩还是坚持的抉择,最终那份年轻的执着战胜了一切。我瞒着家里人,用5万元积蓄在瓦吾社新建了一座砖房学校。

要让村民们信任我,支持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上学,一来要做好基层民族教育,要让家长相信你能给孩子带来改变。二是要制定严格的计划并努力执行。在那段时间里,我去村里上下几百户人家进行家访,把失学的孩子情况调查清楚,并劝说和鼓励孩子们来学校读书。这份坚持,我也的确做到了,并且坚持了整整14年。

我每天来往于学校、县城两点之间,十几年下来,竟走了近6万公里。遇到过洪水和山体滑坡,也差点被毒蛇咬过,面对这些困难,我始终保持着一份赤诚的教育热情。如今,瓦吾社教学点的学生也由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6人,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也是我坚持的动力。

瓦吾社教学点建在海拔2800米高的风口上,电和路都是近两年才通的。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得老师本身的教学工作对孩子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面对这种情况,我教学时,更加注重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重视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卫生习惯养成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这里是彝区,孩子们都听不懂汉语。为了培养孩子们用汉语讲话的习惯,提升交流能力,方便与外界沟通,我开始带头在孩子们面前讲普通话。

在我来之前,瓦吾社教学点是从来没有开过家长会的。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少、有距离感,往往不能及时获得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于是,我决定每个学期开两次家长会,让老师、家长和学生能够一起共同地面对面交流,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消除读书无用的思想,也让他们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孩子的进步和改变。

我在瓦吾社教学点坚持了14年,看到瓦吾社的村民们从一开始的宁愿让孩子放牛也不要读书,到如今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受教育,这一变化,是最令我兴奋,也是令我自豪的事情。

14年的坚守,让村民们相信,会有这样一个好老师,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兢兢业业,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也就意味着孩子未来可以多一些可能和选择。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也让我对这份乡村教育工作更加充满期待和信心。会有更多的孩子,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他们终有一天能够考上大学,能够走出大山。

我相信,山村的明天会更好,守望大山孩子的读书梦想的同时,也圆了自己一生守护山区教育的梦想。

猜你喜欢
教学点山村读书
山村日出
我请大雁落山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山村之晨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山村晚归
我们一起读书吧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