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呼唤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2018-12-01 03:59康小明
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机器人核心人工智能

文 | 康小明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必将对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各个社会领域带来巨大的挑战。从击败国际象棋第一人的深蓝到具备深度学习能力而所向披靡的围棋王者AlphaGo,再到智能机器人和无人驾驶等,无不昭示着人工智能正在从实验室走入现实社会。

反映在教育领域,无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人工智能都将对延续了几千年的教育形态以及形成于大工业时代的现代教育制度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如何认识并适应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智能化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现代命题。

人工智能开始全面融入教育

人工智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的经典体现。从物联网技术和动态数据库技术的渐趋成熟到生物学上神经科技的巨大进展,再到数学领域复杂网络算法的应用,以及纳米和感知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借助于芯片技术和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意识到了整个社会都将从现在的信息时代过渡到智能时代,《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将对我国未来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从社会角度看,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将使得现在的很多职业消失,同时也会诞生很多新职业,对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将出现新的变化;从学校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进入将使得学校的组织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或者成为朱永新先生所说的未来学习中心,或者成为泛在的多中心的学习网络;从教师角度看,工业时代所需的知识本位将迅速地转向个体本位,教师的“教”将更多地转向学生的“学”,传统的课堂讲授将更多地转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体验的氛围;从学生角度看,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将变得毫无意义,更多地是在更加高效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未来所需的能力和素养,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感。因此,人工智能对教育活动的冲击和影响将成为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催生的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价值观的变化上,也将体现在教育使命的变化和教育形式的创新上。

从理论层面看,教育价值是人们有意识地掌握、利用、接受及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活动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这种看法和评价既因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也会在同一时代出现应然和实然的分歧。因此,满足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是教育价值的应有之义,学生或者说受教育者才是教育价值的核心载体。

现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让位于“知识本位”和“应试为本”。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这种教育价值观将很难找到生存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个体本位”和“创造为本”。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开始彰显,创造性开始成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价值。

教育价值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使命的变化。在传统的教育使命中,最核心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每个学生成长和成才。在工业化时代,为了满足标准化的人才培养和选拔需求,必然要求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和应试能力,选拔竞争越激烈,对学生本体价值的异化和扭曲将越严重。而在智能化时代,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各类选拔性考试,都可以由智能机器人更加高效地完成。从而使得教育的使命开始转向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在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优势潜能的最大开发。

为了实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使命,必然要求教育形式进行相应的创新。从学校形态看,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将趋于消亡,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泛在学习网络将渐趋主流。从学习方式看,将从原来教师主导的团体教学为核心转向学生主导的自主学习、人+机器共同学习以及多元化学习主体交互创新学习为核心。从学习目的看,将从原来的知识获取转向知识创造,从原来单向的知识传输转向双向的知识交互转变。从课程体系看,将从原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整体划一的课程体系转向以个体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能力与素养

在讨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能力与素养之前,可以先从两个研究说起。一个是BBC根据剑桥大学学者MichaelOsborne和Carl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结果发现,如果你的工作包括了如下三类技能要求,则未来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一个是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二是富有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三是创意和审美。而包括了如下技能要求的工作,则很容易在不久的将来被机器人取代。一是无需天赋,经过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二是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三是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需要与学生交互,其本质不是传承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创造性人格、健康的情感世界以及稳定的社会性特征,因而未来能被机器人替代的概率微乎其微。无独有偶,国内著名学者鲁白先生也曾经说过,人脑有五个方面的功能:感觉、运动、记忆、情感与情绪、认知。认知又包括了一般认知和高级认知,一般认知包括了记忆、逻辑思维、分析和概念学习,智能机器人完成可以胜任这些认知。高级认知包括了自我意识、语言、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考人类社会为什么而活着等问题,这些高级认知是机器无法承担的。由此可见,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应该就是那些智能机器人承担不了的那些教育价值。

具体而言,为了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如下核心功能与素养:

首先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人工智能时代更是如此。学生要提出具备科技和重大社会经济价值的问题,就必须具有深入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

其次是创新思维的能力。由于未来的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绝大部分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以及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唯有不可重复的、与特定情境和情感体验相关联的活动则很难被替代,因此,未来的学校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将创新思维与传统思维实现有机结合,也就是让学生通过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是与智能机器人交互的能力。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智能机器人将和现代的智能手机一样普遍,为了用好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人类,学生必须学会如何与智能机器人交互。美国曾经大力推行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以及当前正在推动的STEAM教育就是培养未来人才应该具备上述能力。

四是情绪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敏锐的情绪情感体验能力是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能力。

五是人文关怀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思考生命的价值、人类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以及如何构建人与智能机器人和谐共存的人机世界,这些也是未来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与挑战

智能化社会正以远超人类预期的速度朝我们走来。为了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教育必须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转换思路,应对挑战。

首先是强化并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借助于人工智能,未来可以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也最需要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是最高境界的因材施教,也是最符合学生潜能特征和各种需求的个性化教育。实际上,衡量当前和未来大学的生源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

其次是更好地实施扬长教育。未来的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类绝大部分的重复性劳动和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复杂劳动。因此,学生无需实现通常意义上的“扬长补短”,应该更好地实施“扬长教育”,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优势领域做到极致。

再次是更好地实现快乐学习。虽然人工智能可以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和习得能力,但是学生仍然需要在学习知识和习得能力的过程中培养适应未来人工智能社会的核心能力与素养,快乐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还能获得更加高效的学习成效。更重要的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为追求快乐而学习也将成为学习的一大重要目标。

另外,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实施高质量的科技工程教育,确保学生具备卓越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素养。考虑到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以及“重学轻术”等观念的影响,我国更应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重点强化科技工程教育。

最后是更好地普及艺术教育。高品质的艺术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类的情绪情感体验能力,还将有助于促进人类右脑功能的开发。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判断,业界大佬最有发言权。正如马云在2017年的贵州大数据峰会上所说的那样:“如果不让孩子去体验,去玩,不让他们去尝试棋琴书画,三十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

未来的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存格局取决于现阶段的教育布局,在“未来已来”的今天,我们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猜你喜欢
机器人核心人工智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